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作家。解放前他主要写小说,也写散文。巴金解放前的散文如同他的小说一样,热烈、深沉、凄楚,浸透着血和泪,充溢着爱和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发生三次政治化散文批评:对胡风书信的批判、对“右派”杂文的批判和对“三家村”杂文的批判。分类摘录归纳法是其主要手法。批判无标准。政治化散文批评具有疯狂性。破坏性和无原则性。  相似文献   

3.
孙犁新时期的散文艺术,集中体现着孙犁新时期的文学艺术。在历经二十年的沉寂之后,孙犁选择了散文作为主要写作形式;孙犁强调散文要以“理”取胜,属辞行文,因“理”的贯注而深沉、而幽远、而凝重、而道劲;孙犁散文中的“理”,常常表现为一种深层的哲理意蕴;孙犁的散文语言,以“韵”见长,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高级境界。  相似文献   

4.
东汉末年,英雄纷起,人才竞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三国史就是一部人才竞争史。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争霸天下的主动权。作为三国的成功者,曹操、孙权、刘备无一不是如此。然三者的用人方法却不尽相同。清代史家赵翼曾评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后世尚可推见其心迹也。”①赵氏所评,大致能反映三者在用人上的特点,但不尽然。三者之中,相比之下,刘备一生最为坎坷,这与刘备的起家有着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5.
孙犁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同时也是成绩卓著的散文家,出版的散文集有十余种。他的散文如同他的小说,象泥土一样朴素厚实,象荷花一样自然清新。质胜、真情、自然,努力发掘、追求、表现生活巾的真善美,构成了孙犁散文创作的基本倾向和基木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年间,孙犁创作并出版了10种散文集。这批杰出的作品,奠定了孙犁一代文学大师的牢固地位。在这批作品的写作中,孙犁提出并实践了散文创作要以“理”取胜的观点,认为散文的生命在“理”而不在“诗”,确认了“理”在构成散文诸因素中的统领地位。这种对“理”的强调和表现,铸就了孙犁散文艺术突出的特质;同时,孙犁的语言也相应地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高级境界。虽然现在或许还不是孙犁的时代,但大师的散文艺术,定将在未来的文学史上,以其独具的美学品格而熠熠闪光。  相似文献   

7.
严复的建国构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最初20 年间, 严复曾经就如何建立一个既顺应世界潮流又符合中华民族特性的现代国家进行过探讨, 并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译著和论文。长期以来, 严复此方面的思想成果不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正确理解, 反而因此而被批评为反动、落后、保守, 被当作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由先进到落后、由学习西方转向回归传统的典型。本文对严复的建国构想及其历史影响进行了初步疏理,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 理解严复晚年思想应本着同情的原则, 从严复的基本思维模式出发, 以其建国构想作为中心和出发点,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严复在具体问题上所发表的见解和主张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从孙犁创作前后期变化的比较中对孙犁晚年散文进行微观研究,指出“冷、真、沉”是孙犁晚年散文的总体特征,进而分析孙犁晚年散文在思想艺术观念方面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原因,并从宏观上肯定了孙犁晚年散文的史学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康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五个时期来考察:(一)求学和求仕时期。多模拟前人之作,但慷概任气、纵横奔放已初露长于议论的特点;(二)耕读时期。逐渐从奔放粗率向雍容典雅转变,日趋蕴藉深厚;(三)初入仕途时期。此时散文布局谨严,说理透彻,行文纡曲,运笔柔婉,风格趋向稳定和成熟;(四)转宦七州时期。是为其散文创作又一丰收期,艺术上也达到纵笔自如、无意不达的地步;(五)京官生活时期。晚期他不多的创作中也体现出概括精炼、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孙犁几十年的文学生涯,始终把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在创作和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七十年代未期,孙犁在将自己的散文创作推向又一高潮的同时,依然把研究的热情倾注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如果说,孙犁以往的研究重在对文学创作的总体思考,那此时开始的理性评论,则更多是面向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一九七七年开始发表的《关于短篇小说》、《关  相似文献   

11.
建国前后苏北地区发生了数十年未有的严重水灾,给苏北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灾难。灾情出现后,苏北区各级政府部门借鉴以往解放区的救灾经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自上而下组织起统一的救灾领导机构,掀起了群众性的生产救灾运动,最终战胜了灾荒。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孙犁前后期创作的主要特点入手,提出孙犁后期创作以散文、尤其是回忆性散文为主,回忆母题是其后期散文的主要特征。其后期散文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为“真”与“古”。“真”,即真实经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古”,即古文师承、古朴简约、古香古色;并对这些艺术特色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3.
别林斯基认为,“越是优秀的诗人,越是属于他所生长于其中的社会,他的才能的发展、倾向,甚至特性,也就越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紧密地联结着。”可以说,赵树理就是这样的“优秀的诗人”。他是属于他所生长的革命时代,并和革命历史的发展紧密联结着的“诗人”,是从人民生活中取来火,又去照亮人民心灵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妇女地位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分析在中国共产党的提倡和妇女自身的努力下, 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家庭诸方面地位的变化并讨论保障妇女特殊问题之措施, 从而加深对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 中国妇女地位提高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从50年代开基立业的"一边倒"的战略抉择,50年代末60年代初寻求独立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70年代顺时迭变的"一条线"的战略调整,到改革开放后走向独立的"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战略以及冷战后普遍开展的与世界大国或地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建国初浙江散文的发展脉络,评析这一时期在全国整体文艺思潮背景下出现的浙江散文理论与创作现象,探究浙江散文由辉煌到回落,由复兴到迷失的轨迹与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孙犁的书房     
杨栋 《社区》2014,(2):6-7
孙犁先生生前,我访问过两次他的书房,他的书房名为“耕堂”,其实是很简朴的。许多大名家的书房,都曾以“堂”作书斋名号,王国维称“观堂”,周作人称“知堂”,郭沫若称“鼎堂”,丰子恺称“缘缘堂”,冯友兰称“三松堂”,孙犁先生则自己称为“耕堂”,我想这也是一种不忘根本之意,犁是农具,耕是农活,先生出身农家,“臣本布衣”,  相似文献   

18.
孙犁的教诲     
常跃强 《社区》2013,(26):4-4
我这人好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我发表了一批中短篇小说时,曾请人写过评论文章。当时,想出名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心中对创作有许多迷惑,想请大家给指点一下。我想到了孙犁。于是就把发表在《山东文学》上的一个短篇小说寄给了他,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信,并在信中给我以鼓励,这让我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19.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跨入文坛的老一代作家中,纵横半个世纪至今仍然健在,而创作热情犹未衰竭的,为数不多。他们经历了中国从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光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沧桑巨变,也经历了社会主义时期壮丽而又艰辛的三十年前进历程,一直没有停止通过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摄取各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图景。如今,他们白发苍苍,目花齿摇,还仍精神矍铄、壮心不己地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久负盛名的巴金同志,就是上述老一代作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  相似文献   

20.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内发生的移动,是人口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人类为了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人口迁移包括人口改变居住地点的永久性迁移和人口的暂时性流动.我们通常说的人回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永久性迁移活动.几千年来,我国的人口迁移活动非常频繁,有文字可查的就达1000多次,规模较大、持续时间长的人口迁移也有10多次.建国后,我国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活动,其迁移量约3,000万人左右.四川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人口迁移,其中较大的有6次.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入川在秦灭蜀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