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犁晚年把散文看作一门颇适合老年人经营的创作艺术,他的创作重心遂由小说而转向散文领域,并成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一名大家。他的散文常常流露着对过去生活的缅怀情感,是晚境情怀与过去“经历物”相互交融的结晶。从审美倾向看,孙犁是一位追求纯正艺术趣味的传统型的文人。他的散文简炼朴实,追求用崇实的精神写文章,同时注重散文的理趣美、情韵美。因而,他的散文独标高格,显示了厚重的历史感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孙犁是一个有贡献有影响的老作家。建国前,他的小说创作多是短篇,大都收在《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浦台》等集子中。一九五八年,这几个小说集和部分散文、特写,编集成《白洋淀纪事》。孙犁的小说,以自己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很受人们的欢迎、喜爱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一 孙犁是一个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家。这种风格的独创性,标志着他真正的艺术才华,确立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在文学青年与广大读者中的深远影响。茅盾精辟地概括了孙犁的创作特色。他说:“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风云初记》等作品,显示了他的发展的痕迹。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这无疑是很中肯的。然而构成这些特色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他的这些创作特点和艺术风貌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在研究孙犁创作风格时,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是当代享有盛誉的回族作家。80 年代,他以《黑骏马》、《北方的河》饮誉文坛。进入90 年代,他的创作热情丝毫未减,先后以长篇小说《金牧场》和融文学、历史、宗教为一体的长篇著作《心灵史》再次震动文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张承志主要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自己独具风貌的作家形象。但我们多少淡漠了这样一个事实:进入“后《心灵史》”阶段的张承志,事实上已进入了一个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如果置他的散文创作而不顾,仅仅只是评论他的小说,我们就很难整体地把握定位作家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变化。本文从平民意识、民族情怀、理想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张承志的散文。  相似文献   

5.
杨朔是描写人物的能手。从三十年代后期起他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写过几十个短篇,《红石山》《望南山》《三千里江山》等七部中长篇,为我们制作了一幅众多的生龙活虎的人物画廊。看过杨朔全部作品的读者,感到他散文中的人物比他小说中人物更美,更动人,如果说一位作家的早中期作品是为他后期创作做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准备,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杨朔的小说创作为他后期的散文创作积累了经验。他将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丰富经验,用于他艺术性散文的人物刻划,以至达到大朴之巧、娴熟自如的地步。这是多数读者偏爱他散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芸斋小说》是晚年转向散文创作的孙犁向读者奉献的惟一一本小说集。作家怀着 仁慈的警世之心,把他对社会历史的反思和对人世百态的领悟从容地概括熔铸在一个新的形象系列之中,充分显示了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力量。同时,《芸斋小说》的语言也相应地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高级境界。随着时间的陶冶,人们必将深刻地认识到,《芸斋小说》是孙犁思想和艺术的深湛结晶,堪称一代文学大师的垂范之作。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老作家孙犁将创作重心转移到散文的写作上。本文主要论述孙犁特殊的人生经历及老年心态对其散文创作的制约与影响。孙犁新时期散文多写回忆,其回忆性散文呈现通过书写个人命运,总结、反思历史的意向。命运感、沧桑感不仅成为孙犁新时期散文最重要的感知意向,也使作家观察社会、思索人生问题的角度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
周振华  孙勇 《人生与伴侣》2023,(26):61-64+2
<正>周振华先生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散文创作以及理论研究上都有丰厚建树,同时,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曾为《中国作家》《收获》《小说选刊》《十月》《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题写作品标题、题字或扁牌,为贾平凹、王安忆、徐贵祥、张子颖等近50多位著名作家题写《带灯》《大声喧哗》《晨语》《试飞英雄》等作品篇名。周振华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归属艺术范畴,他把书法创作心得《“九挂马车”论》融入到散文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9.
孙犁小说由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10.
姜若辉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青年作家。他写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散见全国的大小报刊。目前,他正在潜心长篇小说《单身贵族楼》的创作中。从他已出版的报告文学集《那颗颗闪烁的星星》、中短篇小说集《白芒》和将要出版的长篇小说《滴血的玫瑰》及其它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具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  相似文献   

11.
孙犁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是一部革命历史小说,一定程度上受到流行的宏大叙事的影响,但是,整部小说的叙事和结构稍显散漫、局促,给“革命历史叙事”留下了“破碎”和“裂痕”.重读这篇小说可以了解孙犁的“思想和情感”及创作个性,它还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那个时代的文学与历史、作家个性与主流话语之间紧张又微妙的关系的一个镜像.  相似文献   

12.
秦牧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他曾经发表过《花城》集等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近几年来,他继续在散文园地里辛勤耕耘,创作了不少散文佳作。除了部分收在《长河浪花集》以外,仅1978年和1979年,作家就编撰了《长街灯语》和《花蜜和蜂刺》两本散文集。作家经过十年动乱之后,看到祖国日渐复苏、四化建设蒸蒸日上,满腔的话要说,因而用酣畅淋漓的笔墨,抒发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情,歌颂新时期的新人新事,抨击林彪、“四人帮”以及腐朽丑恶的事物,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这些作品,都有深切的思想内容,激荡着时代潮流的浪花。在艺术上,作家保持和发扬了过去作品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风格,并  相似文献   

13.
孙犁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荷花淀》作为最具孙犁小说风格的优秀短篇小说的代表,无论是题材的选择,意境的描摹还是结构的勾勒,无不闪烁着美丽的光芒,沉淀着不尽的艺术魅力。可以说,《荷花淀》作为“荷花淀派”的典范之作,正是对作家孙犁“大道低回,大味必淡”人生哲学的极致书写。  相似文献   

14.
蒋子龙是新时期文学中“改革文学”的先导,十几年来,他创作了一批有很高美学价值的作品。笔者在本文中想就蒋子龙的小说创作中的美学追求,略谈几点拙见。一、蒋子龙创作的轨迹蒋子龙自一九六四年在《光明日报》发表一篇散文而涉入文坛。一九六五年发表了短篇小说《新站长》,这是他的处女作。自七十年代开始,他陆续发表了《三个起重工》、《进攻性格》等十几篇反映工厂生活的小说。一九七五年,他因创作《机电局长的一天》而成名。这  相似文献   

15.
一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生活有着特殊的艺术敏感,善于从中发掘出与众不同的文学内容,往往会使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正如歌德所说:“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的范围,不旁驰博骛。”艾煊是深谙这艺术的奥妙的,他以自己逐步划定的带着他特殊印记的题材范围,为读者展示出“独创的完全特殊的世界”。艾煊是一位著作甚丰的小说家兼散文家。纵览他从1950年开始走上文学道路以来近四十年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在题材上是有着明确分工的,各有一个独特的、足以显示他创作个性的艺术敏感区。他的四部长篇小说《战斗在长江三角洲》,《大江风雷》、《山雨欲来》、《乡关何处》重在对他亲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代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是驰誉文坛的一位多面手。他虽然以写小说为主,但是又涉猎散文、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文学体裁,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笔者素喜玛拉沁夫的散文,尤其是他那些诗意盎然,幽深隽永的哲理散文。谨以此篇尝试性探索,就教于玛拉沁夫以及喜爱玛拉沁夫散文作品的读者们。(一)玛拉沁夫的散文创作始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则以《白云鄂博,富丽的宝山》、《日出》、《旅伴》、《篝火旁的野餐》、《捕鹿的故事》、《神鸟》等篇为标志,获  相似文献   

17.
1979年第3期的《人民文学》上有一个短篇小说《月兰》,这篇貌似平凡的小说在读者当中起了极大的反响,小说的作者韩少功由此受到人们的关注。随后,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连续获得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1983年,韩少功写出了一系列优秀小说,成为文坛一位十分活跃的青年作家。随着新时期文学的日趋繁荣,步入中年的韩少功,他的创作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境地。1985年,他创作出《归去来》、《蓝盖子》、《爸爸爸》、《女女女》等作品,成为“寻根”文学作家中惹人注目的人物,到目前为止,他已有3个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和《诱惑》。关于他近期创作的评论文章很多,本文在此以引起争论最为激烈,被普遍认为是用以体现他的“寻根”主张的小说《爸爸爸》为中心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孙犁新时期的散文艺术,集中体现着孙犁新时期的文学艺术。在历经二十年的沉寂之后,孙犁选择了散文作为主要写作形式;孙犁强调散文要以“理”取胜,属辞行文,因“理”的贯注而深沉、而幽远、而凝重、而道劲;孙犁散文中的“理”,常常表现为一种深层的哲理意蕴;孙犁的散文语言,以“韵”见长,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高级境界。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南阳众多的作家里面,周熠的创作是较有特色和个性的,他也是近年来崛起并呈上升趋势的“南阳作家群”里唯一融小说、散文、诗歌于一身的三栖作家,而他创作的主要成就却表现在他“为人生”的乡土文学方面。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被全国一些报刊刊登并转载也说明了这—点。由于论题与篇幅的限制,我们在这里且不论其散文与诗歌,仅就周熠新近出版的小说集《杏儿黄熟时》(河南人民出版社)谈谈自己在解读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杨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作家。杨朔30年末始创作,写了不少小说、散文、通讯和报告文学。其中尤以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散文创作成就为最高。这一时期,作家出版了《万古青春》、《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几部散文集。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荔枝蜜》、《雪浪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