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脑风暴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移植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充分发挥课堂中的讨论教学作用.教师如何合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处理精讲课文与自读课文,让课堂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是笔者在本文探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伽达默尔论"同在":作为理解者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在"(Dabeisein)是伽达默尔描述理解者存在方式的核心概念,其基本涵义是融入、参与、分有,它表明理解者的存在方式具有隶属性、真理性与辩证性.通过存在论上的"同在"概念,伽达默尔揭示了理解不仅是理解者的基本存在方式,而且隶属于理解对象即效果历史或语言世界的存在,并据此在诠释学领域驳斥了"现成在手"的存在论偏见,提出了有别于自然科学模式的真理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伽达默尔的"同在"概念既是对海德格尔"此在"概念的继承与修正,也是对柏拉图"分有"(Methexis)概念的复活与发扬.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以"统"(统一性教学)、"独"(教师独占课堂)、"死"(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费"(费时费力,教学效率低)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荀子》中的“智德”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提及"知"(智)达487次,显示出对"知"(智)的高度重视.荀子突显"心"(解蔽心)的认知意义,将"知识"作为"智"的第一要义;把"是是非非"看作"智"的第二要义,将其视为"智德"的主要内涵.荀子的"智"有不同等级之分,"智德"并非只是作为辅"仁"的次德,而是与"仁德"等量齐观的主德.其意义与价值在于:承接孔孟对"智德"的重视,将"智"提升为建构整个道德实践论的基础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是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广义的知识观、教学过程系统观、"教学做合一"教学观以及程序性知识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能力分阶段集中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可以概括为"三大阶段"(观摩教学、模拟教学与参与教学)、"五个环节"(观摩教学、教学设计训练、教学实施训练、教学评价训练与参与教学)。该实践教学模式是对"怎样的教学实践更有利于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国际亚洲高地研究产生出"东南亚地块"(Southeast Asian Massif)、"佐米亚"(Zomia)、"喜马拉雅地块"(Himalayan Massif)等讨论区域整体性的核心概念。在大空间的研究视角下,文章审视以卡瓦格博神山为核心的云南梅里藏区在地理、生态和社会文化上与喜马拉雅的整体性关系。文章认为云南梅里藏区在生态、生计、一妻多夫婚姻形态、语言、宗教信仰等生态-社会文化方面表现出与喜马拉雅高地社会所具有的区域共性。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讨论"家族相似性"没有区分"语言学的词语"和"逻辑学的概念".称棋类、牌类、球类等活动为"game",此为历史认知语言学问题,其引申线索可追溯为:现代英语"game"(游戏)<中古英语"gamen"(狩猎、体育、棋类比赛)<古萨克逊语"gamen"(娱乐,嬉戏、消遣)<哥特语"gaman"(参与、共享)<原始日耳曼语"?ga-mann"(人们一起).在维特根斯坦(1936—1937)、奥斯汀(1940)以及罗施(1973,1975)之前,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的许多语义学家已经发表了一系列与家族相似性、原核意义论及原型范畴理论相关的精辟论述.达梅斯泰特尔(1887)论述了新词义产生的"辐射"和"串联"过程;埃德曼(1900)区分了词义的"中心"和"边界";加德纳(1932)建立了"意义域"(中心、边界、分组、偏离、外围化)理论.就此而言,是语言学研究启迪了语言哲学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先验”与“超验”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康德哲学中的"先验的"(transzendental)和"超验的"(transzendent)这两个历来颇有争议的术语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并结合相关概念如"先天的"(a priori)、"经验的"(empirisch)、"内在的"(immanent)等术语作了细致的区分,说明康德使用这几个词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严格限定的、不可取代的含义的,以为康德对这些词的使用存在"混乱"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文章后面还对Kemp Smith以及牟宗三在这个问题上对康德的误解和批评进行了逐条反驳,维护了康德思想的一贯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9.
"寂"(さび,sabi)是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特别是俳谐(haikayi)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和重要范畴,在日本古典俳谐论中的"寂"论及松尾芭蕉等人的俳谐创作中,"寂"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听觉上的"寂之声";第二是视觉上的"寂之色";第三是精神内涵上的"寂之心"。"寂之心"中又包含了"虚与实"、"雅与俗"、"老与少"、"不易与流行"四对范畴。"寂"体现于具体的俳谐创作中则是"寂之姿",是一种摇曳飘忽、余情余韵的"枝折"(しおり,shiori)乃至"细柔"(ほそみ,hosomi)之美,由此,"寂"概念的内在逻辑结构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就是在课堂内外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去培养、提高学生的"德"(道德),"意"(意志)、"质(品质)水平和素养,促进品德、意志、行为、情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霍夫斯塔德(Hofstede) 进行了一次迄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文化价值调查研究, ( Hofstede ,1984) 得出了表现各国核心文化价值的4 个层面:"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权力距离"( 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回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和"社会的男性化"(Masculinity).权力是管理学和文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试用霍夫斯泰德4个层面中的"权力距离"理论,结合其在中西方国家产生的文化根源,从家庭,学校教育,公司机构三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透视.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西藏问题"是一个集合性的问题,呈现出诸多侧面,在这些侧面上西方与中国存在着不同的话语。究其根源,应该是清末民初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在"西藏问题"上的"宗主权"一词的使用。因为汉语的"宗主权"与英文的"suzerainty"(苏索伦梯)完全是不同时空、不同性质的概念。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梳理,可由此看到西方列强在西藏、外蒙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扩张,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个概念在推动民族主义(ethnic nationalism)中所起的作用。但是,17世纪当"主权"(sovereignty)这个概念产生,并被中国所认知时,"主权"成为对抗西方列强的重要武器。近代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瓜分时,所形成的包含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一体性"与中国对主权的主张合流,最终成为阻止民族分裂的坚固堡垒。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从<知觉现象学>到<间接的语言和沉默之声>中的"风格"(style)概念.在梅洛-庞蒂那里,风格是主体带着其身体在生活世界中存在时、在与世界和世界中的其他主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辨认出的世界和其他主体的基本面貌.作为"连贯的变形"的绘画风格论,保证了绘画艺术的真理性,绘画史作为风格史而获得了统一.然而,在梅洛-庞蒂的思想进一步发展,进而要求超越其前期的生存论和现象学并萌生建立新的本体论的期待时,一直居于梅洛-庞蒂哲学中心地位的"身体"概念就需要让位给更加具有本体论特征的"肉身"(chair)概念,而与身体-主体思想紧密联系的风格概念也就相应地退出其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14.
活动引导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实际技能的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析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汽车电子与仿真测试"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活动引导式教学的相关概念,引出了行为活动式教学法在"汽车电子与仿真测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美丽"是与主体心身状况密切相关的概念,也应属于"软实力"的研究范畴。建设"美丽中国"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现、总概括,又是一项由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的系统工程。"信息复杂全息人"(ICHP)是进行美丽城乡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要素。凡是有人参与的系统都是"巨复杂自适应智能系统"(GCAIS),所以,"建设美丽城乡"和"建设美丽中国"都是GCAIS。"美丽"的复杂性来自于"人"的复杂性,在"软实力"领域内,与ICHP相适应的"美丽"是"量子信息生态美丽"(QIEB),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可分为3大类:"硬美丽""软美丽"和"巧美丽",5个层次:"渺观美丽""微观美丽""宏观美丽"(美丽城乡)、"宇观美丽"(美丽中国)和"胀观美丽";"QIEB"具有时空性、信息性、量子性、全息性、分形性等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6.
"法治"(rule of law),习惯上已被当作一个具有积极本质、政治中立的"工具",且效力普适,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Ugo Mattei与Laura Nadar教授合著的Plunder:When the Ruleof Law is Illegal (Blackwell Publishing,Oxford 2008)一书观点的综述,本文认为,作为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法治"具有光明与阴暗的两面性,而"法治"的阴暗面长期以来一直被排除在公众讨论的范围之外."法治"作为一个华丽辞藻,已被西方强势者所挟持,用来论证其(主要)对"发展中"国家的干涉及其最终演变成的掠夺(plunder)实践的合法性,并使西方经济势力对"非西方世界"(the rest)的扩张成为可能.基于此,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法治"已被"非法地"(illegally)利用.目前国际金融机构--当今的全球立法者--在用"法治"观念包裹着其提供给"发展中世界"的各种改革方案的背后,隐藏着智识短视、种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立场."技术性"概念对"法"概念的偷换,美国法所独享的全球性支配地位以及当今西方跨国公司的帝国主义态度等作为其中的一些指标,向我们展示了殖民主义与当今新自由主义政策之间的沆瀣一气.  相似文献   

17.
"神"是一个宗教信仰体系赖以建构的核心概念.关于中西宗教文化中"神"的概念的异同,学界已经做出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但总体看来似有一个误区,即缺乏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独立的考察.本文以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与天主教中的"神"(天主)为例,对中西宗教文化中"神"的概念、神的形象以及信徒对于神的理解的差异作一个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拓深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一词来源于西方的发展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家们借用生物学中的"transformation"(生物物种间的变异)这个概念来描述社会结构中具有进化意义的转换和质变,说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其基本内涵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  相似文献   

19.
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哲学是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辩证法)加上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本文主张,马克思的方法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辩证法,但辩证法的载体并不取自费尔巴哈,而是取自康德,马克思从康德的"实践理性"中剥离出"实践"概念,赋予它以新的含义,并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宗旨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自由是受制于物质生产关系的,因而需要通过革命改变这种关系。其实,不但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来自康德,而且他的物质生产关系的概念也是对康德的自在之物秘密的揭示。总之,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墙"(Chinese Wall)是美英等国证券法中一项特殊的制度.介绍了"中国墙"的概念、产生背景、构成和功效,并论述"中国墙"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