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动党员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劳动力资源在全社会配置,各类人才竞相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加。在流动人员中,有许多是党员同志,这就使党员的分布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流动党员的管理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创新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颐 《江海学刊》2012,(2):99-103
社区是城市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区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问题,必须首先进行理念创新,从中国国情出发,比较中外社区的异同,树立"中国社区"的理念;进而从城市社会管理全局的高度,明确社区在社会系统运行和管理中特有的功能;再根据"管理体制必须满足功能需要,体制和功能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应有的社会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落实,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使整个企业资本的组织结构和经营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稳定态势受到冲击。要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资源的优化配置,劳动力的下岗分流,保证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使一大批原属人员(包括党员)从中以各种形式分离出来,并流向新的行业和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党员职业动态化,生存社会化、区位分散化,作为深化企业改革中的一种派生现象,已经突出地摆在了人们面前。如何解决好新形势下下岗职工党员管理教育这一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区建设与管理创新,应着力推动政府转型,开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探索建立层级简明、职能清晰、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服务最基层组织运行新体制;创新建设民主自治特点鲜明的新社区等方面破题,最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新体制。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不到位、活动难开展等问题.新形势下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可从制度和组织设置两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中的党员流动性也不断增大。这无疑给基层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带来新课题,提出新要求。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就要正确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关系,掌握人员构成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为个案,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党员的流动趋势、流动党员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流动党员开放式管理和动态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区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型社区建设是有效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 ,它第一次把社区教育由社区服务层面推进到社区建设层面 ,以学习育人为动力促进社区建设的新发展。本文以学习型社区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创新为主题 ,着重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社会背景、基本内涵方面分析社区居民教育与参与的社区功能。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主题是独具特色的 ,但其内容还需理论和实践的检验 ,社区教育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的体制缺陷与创新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渐过渡,我国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整体的深刻变化,“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形成。这就带动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国家制”向“社会制”等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从而推动了我国城市社会变迁的进程。对于社区建设和发展而言,传统街道式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体制创新是城市社会变迁的本质要求  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以单位为其社会空间的组织基础,单位是控制和调整整个社会结构的中枢系统。在单位体制下,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存在着自上而下的单向直线式关…  相似文献   

10.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党员党建工作,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新事物。针对流动党员“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征,努力探索对流动党员管理与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的党组织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流动党员管理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实践课题,亟待管理理念上的突破和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竞 《河北学刊》2003,23(4):200-202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我国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着整体性的深刻变化 ,街道的传统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 ,必须建立新的社区管理机制。社区建设要适应“大社会”的总体要求 ,加强理论建设、法制建设 ,理顺管理体制 ,从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要求、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党。因此,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终生理想,但这一理想在不同时期又通过不同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现实表现。对它的态度如何、行为怎样,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是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否实践党的主张,是否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只有努力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监督有力、作用长久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实施对党员的终身教育、从严要求和有效管理,进而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据这些年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经验,构建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王光荣 《兰州学刊》2013,(2):124-128
城市社区物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其核心是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在缴费和服务上形成的不良反馈循环.双方一旦进入循环,就极难自行跳出,物业管理质量和社区和谐水平每况愈下.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物业管理制度的评价和监督效力薄弱,因此,建立“以评价促缴费,以缴费督服务,以服务赢评价”为核心的系列微观机制并嵌入现有制度中,不仅能有效破解物业管理不良反馈循环难题,而且为解决其他问题奠定基础,从而推进社区物业管理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区自治在与政府管理层级及社区内部各类组织的权力和权利博弈中遇到了纵向与横向的困境。南京市白下区的实证调查中表明,提升社区自治水平应首先从改造社区内部权力结构与议事规则出发,并首创性地提出建立“社区议事局”这一新型社区组织结构,以期寻找一条自上而下的政府行政管理与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治有效互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社区体育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加强社区体育文化管理是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根基,本文试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视角下,对包头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管理做一个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包头社区体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区管理对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从社区概念对社区管理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认为社区管理属于公共管理;并系统地阐述了社区公共管理的理论内容,探讨社区管理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创新贡献,社区管理为公共管理在“社区”层次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开创了一片新领域。引入社区机制后的公共管理和引入公共管理思想的社区管理对社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推广街区制对于解决当前我国严峻的"城市病"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也面临着诸如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清、社会分层与冲突、社区空间开放与居民对私密空间的需求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实现从传统的封闭社区向开放街区的转变是未来城市社区建设的方向。当然,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保障居民的基本物权和公民权;在政府的引领下,推动多方的参与;通过强化社区组织成员的沟通交流,增强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以防止社会分层与冲突;平衡社区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之间的关系,应对社区组织内外部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  相似文献   

20.
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区作为公民社会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随着战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社区运动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了快速发展。文章分析了国外城市社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对3种主要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进行比较,从中得出若干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