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燕霞 《社科纵横》2013,(1):198-200,229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哲史上,是其哲学体系形成的主要理论标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真正诞生地和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及了"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阐述,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说,不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一个重要视角。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中,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唯物史观与经济范畴特性的辩证统一;在《资本论》的理论内容叙述中,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唯物史观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运动的逻辑关联;在《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建构中,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唯物史观与经济范畴辩证转化的整体关照。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不仅反映了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应用,而且也说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对唯物史观科学性的印证,更重要的是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一大发现——同徐殿久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与探索》1981年第1期发表的徐殿久同志的《马克思主义以前没有唯物史观吗?》一文(以下简称“徐文”。本文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此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之前就存在唯物史观。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在这里,我们打算就“徐文”所提的涉及唯物史观的产生、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一、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我们所理解的唯物史观,是一种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全部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的统一的理解和解释。而不只是局限于对个别事物、现象和问题的解答。就是说,它是用唯物主义的原则来解释全部社会生活和历史,是把唯物主义推广、应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4.
<正> 《资本论》这部划时代的理论巨著,凝结着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的心血。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以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气概完成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的。《资本论》作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作,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的统一: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是《资本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政治经济学是《资本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论》的必然政治结论。《资本论》作为历史科学,体现着人类科学与文化发展的辉煌成就。因此,《资本  相似文献   

5.
特里·伊格尔顿(1943-)是英国新左派文艺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英美文学界的新一代代表。虽然他的批评观点尚处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自己的系统批评理论,但已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近年来,他还注意从各种流派中汲取营养,特别关注文学批评理论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他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原理引论》等许多著作中,力图对文学批评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以及当代西方各种文学思潮,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在英美批评界别树一帜,反响甚大。本文就唯物史观与文学批评、文学的倾向性以及反映论等问题,对伊氏的观点略作评述。一、唯物史观与文学批评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的显著特点在于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来解释种种文学现象。这是他的文学观的基石。基于此,伊格尔顿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焦坤一、对两种观点的质疑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的问题,在我国理论界长期存在这样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这种观点其...  相似文献   

7.
历史理性的发展轨迹——评《人类探索自身历史脚步的追寻》卞敏自然与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们研究的两大领域,并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自然观与历史观。就历史观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无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但唯物史观作为历史理性的一种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李大钊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全国正在举行各种活动纪念这位人民的良朋和忠仆,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纪念李大钊,研究李大钊,是为了学习李大钊。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和宣传,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批驳王明等人自吹在他们之前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时曾经说过:“事实不是这样,没有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那时候李大钊同志就宣传共产主义唯物史观,有书为证。”李大钊同志系统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最初见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这是一篇长达  相似文献   

9.
杨丹娜 《探求》2004,2(1):11-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根红线.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践观,强调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发展;它坚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主义,使我们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科学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就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群众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高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旗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赋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以鲜明的时代气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 一、人民创造历史是邓小平群众观的基 础和出发点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课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了毛  相似文献   

11.
历史观是人们从时间角度观察世界而概括世界运动本质和规律形成的对世界历史过程的总体观念,也是人们从纵向观察世界历史活动过程的思维方式。历史观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为人类史观,广义为人类史观和自然史观的总和;历史观还有唯心史观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之分,前者把历史意识化,后者旨在还原历史真相,有马克思的狭义唯物史观与广义的大唯物史观之别,关注狭义唯物史观可知人世生存之道,关注广义的大唯物史观有利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世界观有旧哲学世界观与马克思新哲学新世界观之分,旧哲学世界观是抽象世界观,旨在解释世界;马克思新哲学新世界观是现实的人实践活动的人物一体化的现实世界观,旨在改变世界。世界观还有普遍世界观、特殊世界观、个别世界观之别,普遍寓于特殊和个别之中,特殊和个别又不能脱离普遍而存在。世界观和历史观二者都是人们对同一个对象世界的观察、思考、概括、抽象,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和"唯物史观"的本质也是同一的,都是为了认识、把握和改变世界,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寻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贯的理论目标就是要清除经济决定论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及其主体学说.在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冲撞中,他们抓住意识形态问题,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开展文化研究,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化的转向",在深入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维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作人道主义的理解,在当下的学术界和政治生活(意识形态)领域还颇有市场。尽管这种理解有其现实必然性和必要性,但人道主义的理解方式在总体上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有限的、确定的意义上可以承认人道主义的合理思想,但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只能降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模糊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Natural materialism, humanistic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re the three historical forms of materialism. The “material” i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a social thing which is “perceptible and imperceptible by the senses” and connotes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history” i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e realm in which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are able to unfold, so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actually a critical view of the world” that inherently contains dialectics in a “rational form.” The formul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pened a new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ism and even philosophy as a whole. In the course of its critique of capitalist society, which unfolds with capital as a core categor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ublates abstract existence and discovers real social existence, thus putting an end to metaphysics, which is grounded in abstract ontology.  相似文献   

15.
文化哲学研究在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对自身进行理论定位的问题.纵观西方文化哲学研究的历史,新康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与文化哲学相关的学派,都把规范性作为重要的理论关注点,将它视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以中和其经济学定论的倾向.有鉴于此,我们不妨把文化哲学定位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  相似文献   

16.
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走低碳社会的道路,这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唯物史观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日渐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低碳社会,成为中国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是互嵌整体的唯物辩证自然观、给与自然界以人文关怀的生态伦理观、人与自然价值和谐的价值文化观,都为低碳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确证。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具有体现唯物史观特征的基本框架,作为自觉运用的科学分析方法,它是经济领域的客观辩证法在头脑中的反映,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原理的分析功能和把握唯物史观分析路径的辩证法要素这两个方面;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比,唯物史观经济分析方法具有显著的科学特征和优势,其理论创新是由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机械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于机械的辩证唯物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避免了机械论,但是具有目的论的先验图式,即把历史作为主观知识或阶级意识的证实过程的先验图式。这两种方法都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社会理论的本质。批判实在论对机械论马克思主义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法进行的批判,在五个方面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恢复,从而使我们成为纯粹朴素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一种概括。实践论和唯物论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的重要标志。实践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但它并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因此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只有这样理解 ,才能全面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贺生群 《唐都学刊》2011,27(6):55-5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三种形态:实践论历史观——生产论历史观———社会论历史观。这是一个从量到质的阶段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到质的形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