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陆路 《学术研究》2022,(5):170-176
岭南早在汉代就有文学活动,苍梧郡诗歌起步较早,创作诗歌较多的则是后来的岭南政治中心南海郡和来往岭南的要道所在的始兴郡。东晋王叔之对岭南风光的描绘,使岭南成为推进山水诗成熟的试验地。南朝齐时范云和梁陈之际江总在岭南时的描写岭南风土等文学活动,对岭南诗歌创作有一定推动作用。对于岭南诗的考索分析可为岭南文学和文学地理的研究提供某些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视岭南,不仅包括深入总结岭南文学的风格与特性,同样也包括面对其欠缺和局限.一方面是对岭南文学深度的开掘,另一方面是对创作向度的把握.在岭南文化的基础上,对岭南诗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整理和澄清,在新的层面上,致力于岭南文学与文化相互提升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某一地域的文学,凭藉其独特的语言和风土人情(包括社会生活、经济生产),也就表现着独自的审美意识,必然形成地域文学的鲜明特征。从岭南文学来看,当前急于高张流派的旗帜,着实余勇可贾,却又多少感到出力不在实处之憾。其实,眼下首要的不在于承不承认流派的存在,而在于认清岭南文学的基本特征。那么,岭南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我以为,假若以最省俭的字眼来概括,那就莫过于“融合”二字了。从近代至当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14-119
岭南独特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有利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萌生,现代岭南文学从发展初期就包含一定的后现代主义元素,但没有发展成彻底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一百多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想与现代岭南文学同行,参与了现代岭南文学经验的建构,也通过本土化成为岭南文学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现代岭南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揭示岭南地方性文学经验与后现代主义的内在关联,彰显以岭南文学为代表的区域文学的独特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古代的中国文明是逐渐南移的.岭南地区虽然在秦汉时已划入中国的版图,可文化一直是比较落后的.到了唐代,广州及其四周,由于中外贸易的结果,出现了局部的繁荣.但岭南地区就整体来看仍然是落后的.敦煌写本户部残格的一条敕文便反映了这种情况.天授二年七月廿七日敕:岭南土人任都督、刺史者,所有辞诉,别立案.判官,省司补人,竟无几案.  相似文献   

6.
前两年,“岭南文派”的争鸣热闹了一阵子,虽有不了了之之憾,但岭南文学的专门研究毕竟开了个头。开场不易,为继更难,为推进这一研究向纵深发展,本刊于今年4月召集了广东部分中青年研究者座谈,与会者围绕岭南文学的特征问题,从文化地理、文化传统、文化心态、语言工具以至岭南文学的发展趋势等不同角度发表了意见。本刊将陆续把这些见解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岭南是中国中央王朝的一个部分,中原的社会性质对岭南起过重要影响。但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就岭南地区而言,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其封建化的过程和道路怎样,都是有待探讨的课题。本文的任务就是对这些问题试作回答。一、先秦时期的岭南社会性质要认识岭南的封建化过程,首先要正确了解封建化前的岭南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岭南部分地区已进入奴隶社会。广东的清远、德庆、肇庆、四  相似文献   

8.
<正> 迄今为止,人们对唐代岭南社会经济的研究仍然不多,涉及财政者更少.笔者根据岭南实际,结合全国财政状况,就岭南财政制度的演变作一考察,并试图评估其在全国财政中的地位,不当之处,尚祈专家指正.一、玄宗朝以前:以租庸调为核心的赋税制度唐朝建立不久,就确立起以身丁为征税对象,以租、庸、调为核心的赋役制度,其内容是:“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凡丁岁役二旬(有闰之年加二日),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少人误认为岭南古代科学技术落后,尤是一些学者断言唐宋以前岭南“很落后”,为中国“最落后的地区”。①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下面笔者从农业、铸造业、纺织业、航海业、造船业、医学、海洋开发等领域或方面作一初探,诚盼学界同仁给予批评指教。一岭南古代农业和农业科技较为发展。首先,农产品较多,丰富多样,现代岭南人食用的粮食作物、果蔬、禽畜和水产品,在古代大多已经种植或养殖,成于东汉初期的杨孚所著《异物志》所记载两汉之世岭南的果类就有荔枝、橄榄、龙眼、甘蔗、梅、柑橘等10余种;考古发现,岭南秦汉墓葬中已有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文献和考古材料论述岭南地区是荔枝的原产地;发展到汉代时,岭南荔枝已相当丰富,并移植长安上林苑;是岭南进贡皇帝的珍贵物品;上林苑是享誉世界的园林艺术;荔枝是皇帝赏赐使臣的珍品.荔枝栽培是岭南人民的伟大创造,荔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文献和考古材料论述岭南地区是荔枝的原产地;发展到汉代时,岭南荔枝已相当丰富,并移植长安上林苑;是岭南进贡皇帝的珍贵物品;上林苑是享誉世界的园林艺术;荔枝是皇帝赏赐使臣的珍品.荔枝栽培是岭南人民的伟大创造,荔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岭南地区历史上的牛有多少种?它来源于何处?牛的发展情况怎样?这些问题学术界鲜有研究。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并结合文献史料,就牛的发现、分布、种类、来源、牛耕等问题,全面考察了岭南地区古代耕牛的发展情况,对研究岭南地区古代畜牧史、农业史、经济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岭南诗歌作为岭南艺术母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必然会受到岭南地区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也必然受到岭南其它艺术形式(比如词曲、民歌、地方戏、音乐、书画等)的交叉影响,而后者的影响往往更为密切和更为久远。本文把岭南涛歌放到岭南艺术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研究,具体分析了岭南诗歌与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交叉影响以及相同特色,进而揭示出岭南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4.
陈恩维 《学术研究》2012,(3):127-134,160
通过南园结社,元末明初岭南形成了一个地域文人集群.通过群体性诗歌活动,南园诗人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地域特质,通过家族传承、师门传唱和乡邦传播,南园诗歌实现了代际传承,岭南诗派在岭南成了现实;通过走出岭南,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各类文化和文学活动,与其他地域诗派展开文学交流,南园五先生传播了岭南诗歌,提升了岭南文人的文化形象,实现了岭南诗派在南国崛起;而南园五先生及南园后学的南园情结,则强化了岭南文人的地域文化认同,也奠定了岭南诗派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南宋学者和政治家崔与之创立的菊坡学派,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在文学、思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大多曾经担任史官,对史学具有明确的认识,表现出与宋代义理史学完全不同的求实致用特征,为岭南地区史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岭南文学在参与时代、环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选择时,风格因素并不重要。讨论岭南文学与北方文学的差距时,应把着眼点放在新的现实的积极因素方面。在南方沿海出现的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必然要寻找文学的代言人,新的文学也将以他们为代言者,这才是岭南文学的优势与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岭南近代文化特点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促进岭南近代文化研究的深入,华南师大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于今年7月6日在广州举行了岭南近代文化特点研讨会.代表们围绕研讨的主题,发表了不少新的学术见解.现分两方面综述如下.一、岭南近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岭南近代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复杂.多数学者在分析岭南近代文化总体特征的时候,主要是从该文化的基本内容入手,因此在观点上不无相似之处.但由于各人掌握的资料、研究的程度、侧重的角度、表达的方式乃至对文化本身定义的理解均不尽一致,所以相互之间仍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8.
岭南人物传记片论柯可粤桂琼港澳地区史称岭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艺术家的努力,这一地区已成为中国现代影视艺术十分发达,实绩较为显著的地区。岭南人物传记片,是岭南影视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审美视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创作环境,对中华大地尤其是岭南沃土孕育的杰出历史...  相似文献   

19.
论唐代岭南商业的发展阳旭秦汉以后,岭南地区的商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与中原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直至隋朝,“岭南诸州,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①然而到了唐代,岭南农业、手工业的显著进步,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情景,岭南地区的商业日趋兴盛起...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统一岭南 ,是岭南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本文通过对朱元璋用兵策略的分析 ,探讨其成功之因素。对于朱元璋为何南征北伐同时并举作了必要的辨析。文章除对岭南统一进程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外 ,还对岭南统一后促进北伐中原、西定川蜀的胜利 ;以及两广政区的重大变革 ,促进岭南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进行了相应的论证。强调明清时期岭南地区出现“度越中原”之势 ,实与岭南统一后省制变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