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态差别与文化渊源:中西诗歌爱情主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迅 《学习与探索》2001,4(6):93-98
中国诗歌传统主题是忠君爱国,西方诗歌以爱情为中心.西方诗歌的这种爱情传统和骑士文学有直接联系,中国"诗言志"的政治抒情传统严重限制了爱情诗的发展空间.西方诗歌中体现为对爱情大胆率真的歌唱,包含有强烈的性爱因素.中国诗歌通常不能大胆地袒露男女之爱的欲与情,情感较为理性化和逻辑化.中西诗歌爱情主题的不同形态包含着中西文化的深刻差别.  相似文献   

2.
查洪德 《求是学刊》2013,40(4):130-141
"自然"论是元代诗学的一个时代话题。元代文人没有唐代文人那样强烈的功名意识,也没有宋代文人那样沉重的历史使命意识,他们愿意自然地活着,自然地写诗,写自然的诗。元代诗学倡导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宋人刻意为诗的反思。"自然"在元代诗学中,主要不是风格概念,而是关于诗歌本源和生成问题的思考,或者认为诗歌得自天地之自然,以为自然乃"目前之画本,胸次之诗材";或者认为诗歌发自人心,自然而然,发人心情志意趣之自然。至于诗歌如何臻于自然境界,或以为弃绝人为,纯任自然;或以为超越人为,复归自然,"句成而无锻迹"",篇成而无铸痕",功夫到处,圆融自然。  相似文献   

3.
唐代小说创作有明显的诗歌意识,这与唐代的诗歌观念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唐诗歌的俗艳观念下歌传相偶,小说创作取材于诗歌,并运用诗歌作为小说表现的重要手段;唐代诗歌兴象、意境、韵味等审美观念影响着小说创作的诗化,使唐代小说印上诗歌鼎盛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勤于变换写作手法的先锋性实验派作家,她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有出人意料之笔.萧红从由鲁迅作序、胡风写读后,发表<生死场>以来,她的结构一直是有争议的.20世纪30年代就有"结构不坚实"的微词,而她却逆势创作了短篇小说<手>、<家族以外的人>、<小城三月>,结构完美地无可挑剔.40年代,茅盾掩饰不住对<呼兰河传>的溢美之情,称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新时期,杨义则进一步将她的小说定位为"诗之小说",称其为中国"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相似文献   

5.
路英浩 《社会》2006,26(6):19-19
关于"社会学中国化"这个问题,笔者想从与会学者提及的中国有没有"化"的话题说起."化"之为汉字,古已有之.《管子》"七法"篇有"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而表达由内外因素影响所引起变化生成之义的"化"字在《易经》、《道德经》和《庄子》等文献中也可见到.按笔者的理解,一些学者提出中国有没有"化"这一话题的本意,是想说如"本土化"等词所对应的外语词根"-ation"的"化"义,中国究竟有没有?这不失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严复译的《天演论》,原文标题中有"evolution"一词,但严复并未直接将其译作"进化"而是解作"天演",但《天演论》下卷"能实"篇中还是有"伏变化之机"、"极变化之致"、"合而言之天演也"之句;下卷"教源"等篇也多有涉及"化"的字句.尽管严复的译作对当时整个思想界的影响巨大,然而与其所译"群学"等概念一样,他对"化"的译法乃至总体上的译式,毕竟没有成为此后学界主流的译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因其杂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坚定的人文主义立场、个性鲜明的文风被誉为一个"人文学者",一个当代并不多见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一个"自由思想者".相比之下,对于他的小说艺术,人们的接受多少有些迟疑和保留.在知识界,人们似乎更愿意把王小波视为我们时代难得的学者和思想家,而不是优秀的小说家.然而王小波真正热爱和专心从事的是小说创作,或者按他自己的说法,小说才是他的"正业".1王小波自幼喜欢读小说,二十来岁开始尝试写小说,为了专心写小说,于1993年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如果不首先了解王小波对小说这门艺术的热爱和理解,很难真正进入他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7.
董慧 《学术交流》2015,(4):203-208
"知青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知青小说"和"后知青小说"两个阶段,"后知青小说"体现了对"知青小说"的超越:在结构方面,"知青小说"强调以双线并行的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来宣泄内心情感,"后知青小说"则挣脱了意识形态的魔咒,以散点叙述的方式,在解构历史的同时,也解构现实当下,思考有关人生存的尊严、良知等深度问题;在主题方面,"后知青小说"解构了"知青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对严肃事件采取狂欢化游戏态度,以"性"的高贵纯洁击碎了所谓的理想,以戏谑嘲弄取代了当年的"青春无悔";在叙事立场方面,"后知青小说"不是站在知青的立场上去感恩亲情,而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展示知青的罪恶,表现灵魂的忏悔,同时找到救赎之路,以换位思考将知青小说的反思力度向纵深推进。"知青小说"多次站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潮头,引领文学的风尚,慰藉饥渴的心灵,记载受难的历史,升华对人性的体悟。"后知青小说"则挖掘了知青经验的冻土,表现出对责任的认知和可贵的自省、自审意识,在百家争鸣的当下文坛取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何萃 《求是学刊》2014,(3):148-154
由于诗、词、曲、赋等各体文字的普遍使用,"非整一性"成为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小说文体最主要的批评。一般所谓"中国小说"或"白话小说",按其性质本应分为三类:一是"话本",本质上是说唱艺术的文字遗存;二是"世代累积型"小说,亦本为说唱艺术,但大多经历了明清书商或文人程度不一的编改;三是明清文人独立创作的"文人小说"。故唯第三类才是真正意义的小说,西方学者的批评仅对应第三类才真正有效。诗、词、曲、赋等各体文字作为口头说唱艺术时本各有其用,在"文人小说"中此类文字在不同作品中,其文本"整一性"也各自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现存所谓"小说"还原至其所产生的历史语境,我们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弗罗斯特确实继承了十九世纪以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但其诗歌具有更本质深层的现代主义特色.首先,弗罗斯特诗作虽大都遵从传统诗歌节律,但跟浪漫主义诗歌相比,更富于现代主义诗歌所特有的智性.其次,文学史上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实际上从来都不是一种整齐划一的流派.弗罗斯特所主张的"句子声音"理论,是对意象派的"意象并置"理论的反拨和补充.同时,隐喻可以说是弗罗斯特诗歌的全部,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弗罗斯特对传统诗歌形式的遵从,以及对日常语言与主题的偏爱,跟无所不在的隐喻一起,使其诗作有别于传统浪漫主义诗歌,达到了感性和智性的完美融汇,从而将现代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自相矛盾、悲喜交集的状况,诗性而含蓄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诗的白话化”导致了诗体的解放 ,也导致了诗歌在精神内涵上的实质性变革 ,《关不住了》正是在现代白话的语言形式和思想方式两个方面确定了新诗的基本原则从而具有“纪元”性。《狂人日记》是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现代小说 ,它的“开篇”性在于它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现代白话”与“现代思想”这两大原则。《祝福》的悲剧意义和现代性是通过新语言体系进行新的言说和表述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10):133-136
通过对阎连科小说的细读分析,确认其叙事呈现出的田园乌托邦其实是一种假象,作家并不认为这是一条能够带来福祉的值得崇敬的道路,并不断设置冲破田园乌托邦的因素,以此推断作家在文学史链条上的位置。同时指出作家创作中善于运用"暧昧"和"陷阱"的特点,正是这些巧妙地设置为小说文本提供了富有意味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张桂琴 《社科纵横》2011,(10):101-103
明清文言小说中的梦幻度化故事是前代盛行的此类故事的末代余响,故事总体框架继承了原有的情节因素,但它并不是刻板的照搬,而是出现了新的特点。在其流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变化倾向:其一是注重对现实的揭露;其二是更加注重人情的刻画。  相似文献   

13.
林超然、高方两位先生的新作<心灵的旁证--中国百年抒情文学经典咀华>,作为"寒地黑土文化"丛书的一种,于2008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从近百年以来的、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文学作品中,精选了20多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进行了赏析与品评,引领读者进行了一次文学经典的心灵之旅.其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在对具体作品进行品析之前,列出了50篇小说、散文、诗歌的"经典榜单".阅读这些榜单就会发现作者遴选标准之高,眼光之独特.首先,榜单贯通了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地域上涵盖了大陆港台的众多作家.从现代文学的起点开始,至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应该说每一历史时期的作品都有人选.  相似文献   

14.
杨雄  周晓玲 《社科纵横》2008,23(12):116-118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中国诗歌的两座高峰,他们的诗歌无论诗题还是诗句,在时间表述上既有同,又有异.相同之处主要在于都通过意象表明时间--夜或四季,或者直接写夜、季节、时令,以及具体月日.但由于李白杜甫思想的不同、创作风格的不同以及杜甫特有的"诗史"思维的缘故,李白杜甫诗在时间表述上亦有不同之处,杜诗比李诗表述得更确切、更具体,也更多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文体研究以往通常被纳入"小说学"框架下进行,着力于阐释"小说"命名及其类型。近年,在文体学研究的热潮下,"小说文体学"研究不仅获得了独立,而且其研究规模和层次也有大的突破,日趋"谱系"化。其中,谭帆等积数年之功推出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及文法术语的多维度考释,对中国小说文体谱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使小说文体研究达到了学理化的高度。沿着这一路向,我们应进一步发扬"辨性质"、"明角度"的学术传统,理出错综复杂的传统小说文体谱系的脉络与头绪,并注重"跨学科"发掘和文化探寻,强化各个小说文体术语之间的逻辑关联研究,既注重叙事术语考释,又兼顾写人术语考释,使传统小说文体"谱系"梳理全面开花,进而使中国小说文体谱系学建构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郑愁予的<错误>众说纷纭,北大教授吴晓东对其解读为"一次性邂逅",给人以"绝望"的母题.那么不妨追问,这个"一次性邂逅"具体为什么?"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错误"两个关键意象点明:"我"注定是一名军人,由于某种使命感或者外力促使在特定民族历史时刻做了"过客",生生地把年轻的妻子扔在了江南,从此成为永别.那么,按照著名学者杨义和陈思和主张的"原型思维"的研究思路,从内容上很容易将其还原为陆游与唐婉故事及其诗词以及<孔雀东南飞>,其共性在于畸形信仰和错误观念这个"恶女人"在作祟,制造了人间悲剧.从形式上可溯源到中国诗歌源头<诗经>中<陟岵><卷耳>等诗上,从而看到是对中国"对面着笔"、"翻进一层"传统写法的一脉相承.<错误>堪称将古典诗学进行现代转换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薛海燕 《求是学刊》2005,32(4):93-98
目前对"意淫"观的研究主要从思想、哲学角度入手,而对其文学价值的分析还远远不够.文章着重梳理了文学史上性描写由<高唐赋>、<神女赋>所开创的诗化传统向<金瓶梅>等小说所代表的世俗化倾向过渡的轨迹,凸显<红楼梦>面对以上两种"文学遗产"所作抉择的特点和意义,提出"意淫"观使<红楼梦>性描写诗意化、象征化,而悬置了其中的性内涵,其本质上是以诗法作小说.  相似文献   

18.
一在本文开始之前,我必须首先申明:诗歌不是一种存在。即使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也没有既定的诗歌形态存在,诗歌是诗人创造的结果。当诗歌没有被创造之前,它只是一些艺术的元素,艺术元素与艺术元素之间可能是毫不相关的内容。我们所说的“诗意”,如果放在诗歌的创造过程中来看待,应当是一个完成性的概念,它是与确定了的诗歌内容不可分割的。那么诗意的创造是诗人主观构拟的结果,它与客观现实世界有着天然的相悖性。作为一种文学文体,诗歌的主观构拟表现出强烈的自由个性,它有着比小说更激进的创造可能,小说在虚构中更重视反映生活的逻辑,而诗…  相似文献   

19.
宋元明清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讲唱文学对文言小说的大规模渗透.其渗透不仅催生了宋代话本体传奇和元明中篇传奇小说这两个小说史上的新品种,而且,经由话本体传奇和中篇传奇小说的影响,文言小说的风貌在总体上与唐代的辞章化传奇大为不同,明代的"剪灯二话",清代的<聊斋志异>等,其艺术趣味和表达方式都留有深受濡染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6):107-112
离题、插曲、"道路小说"充斥在昆德拉的小说文本中,成为昆德拉小说诗学中的三个关键词。作为叙事学意义上的名词,离题一方面是对"故事"专制的否定或反对,揭示了人类行为或行动的可笑和无意义,另一方面,离题直接通过议论或思考的加入,体现了作者对其与主人公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插曲永远不只是插曲,正是因为它摆脱了因果链的束缚,从而使得小说叙事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正是在前两个叙事学名词意义的基础上,"道路小说"的形成才成为可能,作为对"公路小说"的反对,道路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打开昆德拉小说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