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市民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援引“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各种尝试明显带有“传统——现代”两分的现代化模式的印痕。中国古代市民史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将中国的历史经验或现实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之上。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有一些初步的研究,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小说史研究中的某些成果能给市民史的研究提供启示。市民社会与宗法社会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市民史研究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2.
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很多领域的新进展与新材料的发现、整理不可分离.对这些新材料的发现和整理,其本身不仅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内容,而且运用这些新材料进行各领域的史学研究也是新时期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廿四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廿四史为研究中国古代北方区域历史与文化提供了纵向的文献线索,也为研究北方各游牧民族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又是对古代北方区域历史与文化进行专题研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朝鲜史是东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的历史发展与古代中国息息相关。了解朝鲜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史及东亚史,其作为独特区域的历史演进规律对于我们研究区域史和有关区域的其他问题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遗憾的是,中国学者目前对朝鲜半岛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与其重要性及学术价值是不成正比的。为唤起学界对其的关注,本刊特意推出这一组有关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的笔谈。  相似文献   

5.
朝鲜史是东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的历史发展与古代中国息息相关。了解朝鲜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史及东亚史,其作为独特区域的历史演进规律对于我们研究区域史和有关区域的其他问题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遗憾的是,中国学者目前对朝鲜半岛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与其重要性及学术价值是不成正比的。为唤起学界对其的关注,本刊特意推出这一组有关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的笔谈。  相似文献   

6.
朝鲜史是东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的历史发展与古代中国息息相关。了解朝鲜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史及东亚史,其作为独特区域的历史演进规律对于我们研究区域史和有关区域的其他问题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遗憾的是,中国学者目前对朝鲜半岛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与其重要性及学术价值是不成正比的。为唤起学界对其的关注,本刊特意推出这一组有关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的笔谈。  相似文献   

7.
朝鲜史是东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的历史发展与古代中国息息相关。了解朝鲜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史及东亚史,其作为独特区域的历史演进规律对于我们研究区域史和有关区域的其他问题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遗憾的是,中国学者目前对朝鲜半岛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与其重要性及学术价值是不成正比的。为唤起学界对其的关注,本刊特意推出这一组有关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的笔谈。  相似文献   

8.
朝鲜史是东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的历史发展与古代中国息息相关。了解朝鲜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史及东亚史,其作为独特区域的历史演进规律对于我们研究区域史和有关区域的其他问题也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遗憾的是,中国学者目前对朝鲜半岛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与其重要性及学术价值是不成正比的。为唤起学界对其的关注,本刊特意推出这一组有关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的笔谈。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研究史的层面上对中国古代《汉书》的传播与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初步考察了中国古代《汉书》传播的范围与表现形式以及文本传播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而提出《汉书》研究史密切关注和关系着《汉书》研究的整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仲秋的一个下午,我们怀着求教之意,采访了原广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学家金应熙教授。健谈的金教授热情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金教授1919年12月出生于广州。从1927年起先后就读于香港英皇书院、广州培正小学等学校。1938年,以优异成绩免费进入香港大学中国历史学系。在许地山、陈寅恪等老师的教导下,他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在岭南大学任教时,开设过中国通史、秦汉史、中国社会史等课程,继续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分期问题开展研究.建国后,他因工作关系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曾长期中断。1980——1981年间,他应邀前往墨西哥学院任教中国史一年。在墨西哥,他阅读了较多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专著,深感有必要向我国史学界介绍国外研究动态.金教授外语水平高,五年来,他应用英、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