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洛神赋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绘画作品.曹植的《洛神赋》以梦幻的方式描写了他和传说中的洛河之神偶遇、爱慕、互生情愫、彼此相爱、含恨别离的悲剧爱情故事.爱情的美好使人向往,分别的痛苦让人惋惜,正是这美好而又令人唏嘘的故事让众多文人骚客为之动容,创作出许多艺术佳作.其中,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最负盛名.画家用充满想象力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把这个悲伤的爱情故事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后人.《洛神赋图》因此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绘画艺术作品.文章旨在探究曹植的悲剧性人生对《洛神赋》和《洛神赋图》的影响,并就两种艺术作品呈现出的悲剧美进行比对研究.  相似文献   

2.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世称“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痴”同他的人格联系在一起。而这样的精神人格是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人物才性、品藻标准等都密切相关。本文试从顾恺之的“痴”与两晋士人的“痴”入手,从魏晋人物品藻和时人风度来分析顾恺之的精神人格与魏晋士人的审姜风尚。  相似文献   

3.
顾恺之认捐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绘画才能卓绝,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其人物画十分注重和擅长"点睛",因而十分"传神"。  相似文献   

4.
东晋王献之雅好曹植的《洛神赋》,一生中曾书写过数十次.王献之的“洛神”情结,与王献之的道教信仰、婚姻生活及魏晋的审美风尚有关.王献之笃信道教,有出尘之思,《洛神赋》所描绘的神仙世界合乎他的审美期待;王献之的婚姻悲剧与《洛神赋》所述爱情悲剧非常相似,王献之书写《洛神赋》,似为宣泄悲情;此外,《洛神赋》的“悲”、“美”风格,乃魏晋文艺的主调,王献之喜好《洛神赋》,当受时风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一》中所体现的思想,对唐以后画家的创作实践活动和绘画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并且,今天来看,他的不少论点涉及了画家创作的某些心理规律,给我们的绘画创作心理研究提供了经验性材料。张彦远论画的创作经验,很少作空泛之论,大都结合具体画家作品加以点化,有关创作心理活动规律的画论,比较集中在分析顾恺之、陆探徽、张僧繇,吴道子的“疏密二体”用笔特点中。“意存笔先”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这样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它缔造了很多的优秀绘画大师,从这些大师的作品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绘画那优美的线条给人们以美好的享受。不管是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二件帛画和晋代大师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及唐、宋、元、明、清历代大师作品中,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把那优秀线条的力度感、节奏感展示在人们面前,为后人更好的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了他们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它缔造了很多的优秀绘画大师,从这些大师的作品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绘画那优美的线条给人们以美好的享受。不管是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二件帛画和晋代大师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及唐、宋、元、明、清历代大师作品中,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把那优秀线条的力度感、节奏感展示在人们面前,为后人更好的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了他们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顾恺之简论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最伟大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取得了卓然超群的艺术成就,剖析他成为艺坛大家的内在原因,对于我们当代的艺术教育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娱乐广场     
选助手宋代有位知名的画家,他有3位高徒。一天,他把3个弟子叫到跟前吩咐:“你们跟我学画业已3载,也该出去自己闯荡了,只是我还想留一个徒弟在身边当助手。现在我请你们以《鸡》为题作一幅画,技艺高者可留下。”画家言明两天后看徒弟们作的画。第三天一大早,画家抱了1只母鸡去看画,他先走入大徒弟的画室,撩开画帘后老母鸡便冲着画“咯咯咯”地直叫。原来,大徒弟画的是一幅《群鸡争食图》。画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接着他又来到二徒弟的画室,刚一揭开画帘,老母鸡便扑腾着往画上扑。原来,二徒弟画的是一幅《饿鹰抓雏鸡》。画家不由赞道:“妙也!…  相似文献   

10.
《后百鸟朝凤图》是青年花鸟画家涂少辉(1977-)近年来的一组力作,为中国花鸟画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深刻的表现了自我,反映了时代,是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组画。中国花鸟画,在六朝时,已出现单幅独立绘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到了唐代,花鸟画已独立成科,画史著录的花鸟画家约有八十多人,各有所长。如薛稷画鹤,曹霸、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省博物馆的藏画中,有一些明清之际的作品,用传统技法表现了当时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如明代的苗族《斗牛图》、清代的傣族《写贝叶经图》、彝族《采茶图》、哈尼族《采茶图》以及本期封二、三介绍的《清代少数民族风俗画屏》等。这些画的作者多半名不见经传,生平几乎无从查考。但从其画风、技法和收集地多在内地来看,画的作者可能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过的汉族画家。在少数民族被歧视的历史时代里,在山水花鸟画充斥  相似文献   

12.
在陶渊明文名和人品声誉日臻颠峰的宋代,与他相关的绘事也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第一位有伟功于陶渊明的大画家是北宋的李公麟,他最有名的陶画是《归去来兮图》和《莲社图》。他的画构思新颖,凸现了陶渊明豪放刚烈的一面,宋代题跋、学习李公麟陶画的作家和画家不乏其人。陶渊明绘事兴盛的原因与宋代人接受和推崇陶的原因是一致的,苏轼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宋代的陶渊明绘事丰富了对陶本人及其作品的理解和体悟,也表明他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融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3.
春夏秋冬,四季幽美的景物,赏心悦目,牵动了多少诗人的心魄……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一首五言诗,题为《春夏秋冬》,把四季分嵌于句首,诗曰:"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以画家的眼光,写出了四季的自然景物。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众多的旅美画家中,陈雄立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出版了《陈雄立画集》、《陈雄立新作选》、《陈雄立旅美画选》等精品集萃,而且有《画鹿技法》,《陈雄立画作评析录》等专著传世。他的作品先后在澳大利亚、泰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展出,其精品还被各国政要和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5.
《五马图》是现存最为可信的一件李公麟的作品,画家在画中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成功地描绘了马的外形以及表现了马的内在结构特点。李公麟以娴熟的笔法作鞍马人物画,使白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画科,这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巨大贡献。因而,元代长于白描的赵孟頫奉他为“白描之祖”。  相似文献   

16.
艺术是窥视人生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状态的窗口。画家就从这些窗口看到世间万事万物种种众生相。人生有光明也有黑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从一部中国绘画史看,固然有许多画家表现堂皇富丽的宫廷生活,或端庄或华美,如阎立本作《历代帝王图》,而周昉作《簮花仕女图》。但是,直接描绘普通城乡人民生活的艺术,还是近代的事,首创者是陈师曾。他当年赴日留学归来,用中国的毛笔宣纸,画《京华风俗图》数十幅,开中国画家直面人生、  相似文献   

17.
《罗汉写经图》是一幅流传有序的宗教名画。但由于此画作者佚名,所以围绕此画历来评述颇多,既有共识,又有争议。从画面的构图、人物的形象以及作品创作的特定时代信息和文化背景分析,《罗汉写经图》既不是一般的“罗汉图”,也非单一的“写经图”,而是一幅深度体现禅宗文化及其演绎中的出自文人画家或得道高僧之手的“寒山、拾得、丰干三圣图”。  相似文献   

18.
速写是画家应具备的基本表现方法,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速写已由最初的草图形式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它是画家收集生活资料、挖掘创作素材、训练造型、体悟生活感受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好的速写作品能以最简练、概括的线条,抓住物象最本质的特征,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因而极具感染力和观赏性。它要求画家在作画前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仔细观察、具体分析,从构图组织、主观感受、画面虚实、宾主关系方面进行综合处理。一、速写构图的艺术表现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论述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这些表现手法后,特别指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所谓“经营位置”即是指画面构图关系,即在一定的空间中合理地安排和处理人物(景物)的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以体现作品的形式美感、主题思想和意境效果。东晋画家顾恺之称构图为:“置陈布势”,意指对画面各种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统一安排,以达到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关系,构图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速写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作品丰富,著述亦丰。号称"明遗民画家"之一的石涛以别样的绘画风格独立于清初画坛之上,他的专著《苦瓜和尚画语录》是历来众多学者颇有评议的,尤其是他的绘画核心"一画"。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的《论曹植》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曹植的诗和文“总也呈示着一个未成品的面貌。他的作品形式多出于摹仿,而且痕迹异常显露。”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洛神赋》摹仿宋玉的《神女赋》”。我认为这是无视文学史事实的武断。汉魏时代的情类小赋,如司马相如的《美人赋》、蔡邕的《青衣赋》、曹植的《洛神赋》,乃至陈琳、杨修的《神女赋》,其情节骨架,都没有完全跳出宋玉的牢笼,这是事实。但这些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这也是事实,而且是更重要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