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文凤 《理论界》2008,(9):222-223
音乐的发展总是要伴随时代的脚步来进行。有人说音乐也要“现代化”。音乐要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美学趣味,这是无可非议的,自古以来的音乐大多如此。但如果因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要改变音乐的题材、体裁、样式……这就要探讨分析一番了。  相似文献   

2.
不仅因为它覆盖着厚厚的冬季冰雪,不仅因为它绽放着浓艳的夏日繁花,不仅因为它拥有北国江南的锦绣,不仅因为它表现出现代都会的繁华,而且因为它流动着音乐旋律,充满了浪漫色彩,哈尔滨是独具魅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韩昌黎集》和《柳河东集》中以“传”名篇的作品有十三篇,自五四以来,所有论者都把这些“传”作划为几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分别而论。至于它们为何同是以“传”名篇,共性何在,迄今未见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论述。也正因为这样,在确定各篇体裁时,各家所论多有龃龉。比如对于《河问传》,有人说它是传记,有人将它归入寓言,有人视之为传奇小说,对于人物故事纯属虚幻的《毛颖传》、  相似文献   

4.
<正> 《淮南子》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这在古今中外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它是“杂家”;有人认为,它是刘安“攻击”汉武帝的“讽谏”书;还有人认为,它是“造复辟舆论的黑书”。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下面略述管见,以就教于时贤。一《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97年—前122年)率其宾客集体撰写的。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杂家类。过去不少学者如章学诚等对此多次提出异议。指出它是“杂家不杂”。笔者认为,章氏之说是很有见地的。但是,近来又有人认为《淮南子》“杂乱无章不可取”。甚至新近出版的不少较大部头的中国哲学史专著,也许因为它是“杂家”,所以对它一字不提,似乎否定了它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存在。这是极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5.
“主旋律”原是音乐名词,指的是乐曲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显著特征的、贯穿整个乐曲始终的、作为乐曲的结构及其发展的基本要素或基调的旋律。把文艺比作一部乐曲、把颂歌比作这部乐曲的主旋律,正说明假如社会主义文艺没有主旋律,就构不成社会主义文艺,而把歌颂党和人民的革命历史和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英雄业绩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正是最能鲜明地体现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显示社会主义文艺鲜明的核心和基调。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提到的“乐”,是广泛流传于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舞蹈、诗歌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孔子论“乐”的侧重点是音乐,如《论语》中出现的“歌”、“击磬”、“钟鼓”、“瑟”、“歌乐”等等,说的是歌唱和奏乐的音乐形式。在孔子的美学思想中,其音乐美学观占据着重要位置。孔子非常重视“乐教”,他明确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将音乐教育同“诗”和“礼”的教育相提并论。主张人格的完善是在“诗”、“礼”、“乐”的共同教化中完成的。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音乐教育呢?因为音乐具有强大的美感力量。他在谈到…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一场“文化热”卷过神州大地。因为它是继清末“中西体用之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发生于中国现代史上的又一次文化论争,故而有人称之为“第三次文化热”。  相似文献   

8.
何为人的本质?这是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颇能迷惑人的问题。在理论界,有人把“饮食男女”等生物属性归并到人本质的范畴,有人则笼统地认为人的木质就是区别于自然性、生物性的社会性,这些观点在各自的体系中都能自圆其说,以致于读了这些文章的一些同志往往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和争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它脱离了争论的参照系——对“本质”概念的共同、一致、确定的规定。它们各有一个区别于它方的本质规定,这种区别的形成则往往是主观、片面地迎合先入之见的结果。要在论辩中解决人的本质问题,首先要给  相似文献   

9.
对“新康德主义给我们的启示”这一标题,也许有人会持反对意见,因为在他们看来,新康德主义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它对我们是不可能有启示的。这并不奇怪,长期以来,新康德主义在我们哲学界一直是个禁区,间或有人提到它,也无一不把它当作批判或否定的对象。作为一个哲学的流派,新康德主义强调了康德哲  相似文献   

10.
秦太明 《殷都学刊》2013,34(1):116-119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大爆发时代,鲁迅曾将它称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作为音乐上“自觉时代”代表的嵇康,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毋容置疑.嵇康的独特魅力不仅体现”俊才””奇才”的高深造诣,而且还体现后世文士的广泛景仰.嵇康生活在错综复杂矛盾激化的魏晋时代,从独尊儒术到清净无为.,文艺美学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由传统儒家功利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情感体验及尊重艺术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里一部最有成就的作品。历来已有定评。这不仅因为它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表示不满,正面提出过“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而且因为它在艺术上比其它杂剧更成熟,因此它才获得“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称誉。本文试图对其艺术特色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关于诗与感情的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是我认为,这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实际上,它涉及诗的本质、创作规律和社会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古人说,“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尽管后人对“志”的解释各有不同,但都认为感情是“志”的内容之一。有人说,感情是诗的生命,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的。因为诗不仅要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还要以情感人。如果一首诗没有强烈的饱满的感情,就绝不可能激动  相似文献   

13.
民进党将年底的选举视为2009年最重要的工程,因为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如果能胜选,不仅能为民进党止血,提高绿营士气,也能实现“重新出发”为再上台执政打基础。如果在今年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再次选输了,对民进党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个伤害会延续到下一次“立委”及2012年的“总统”选举。  相似文献   

14.
引言:问题的提出及概念的说明   中国流行音乐从 70年代末起步至今,已风雨兼程、边走边唱地跋涉了 20多年。在这期间,它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历经成长的磨难与快乐逐渐长大,最终以不可一世的姿态雄霸中国乐坛,成为中国的主流音乐,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存在,使其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  这种“革命性”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不仅是对音乐本身,事实上,它正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冲击力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着人们的音乐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而改变着人们整个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这样说,并非激情者的夸大其辞,因为我们已从…  相似文献   

15.
曹植是建安文学中之佼佼者,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不仅超过父兄,也超过建安七子及其他作家,这是大家所公认的。钟嵘把他比作“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这评价是很高的。刘勰虽然为曹丕抱不平,认为“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但他也承认:“陈思,群才之英也”。曹植的诗赋,慷慨多气,情思婉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可称得上是“建安风骨”的代表。钟嵘称他的作品“骨气奇高,  相似文献   

16.
汉军旗人烧香跳神,在民俗中被视为是“喜乐祖宗”的大喜事。因而,那些以司祭为半职业的神将们,为了达到媚神娱人的目的,经世代祖师的不断锤炼,逮至清末民初,其在歌、鼓、舞等艺术表演方面,日臻完美,颇能传情达意而富于感染力。汉军烧香,在神词演唱上,属于说唱音乐。从总体上看,其音乐形态是较为完备的,曲调繁多,节奏明快,唱腔优美,在许多唱段的旋律中,以衬字和丰富的甩腔来加强音乐上的感染力。它能伴随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用不同表现手段。如在“参神”、“安神”“念天朝神”时,以舒缓、自然、旋律起伏不  相似文献   

17.
我建议将现在普遍使用的美学概念“共同美”正名为“公认美”。因为“共同美”是比“公认美”更为准确和恰当的概念。 一 这些年来,很多同志都使用“共同美”这个词。但这个词容易发生歧义。有人认为“共同美”和“共同美感”是两个概念,“共同美”指审美对象的共同性,“共同美感”指审美感受的共同性。有人则认为这两个概念实际是一个,因为审美对象的共同性实际上仍是指不同阶级对同一对象有共同美感。  相似文献   

18.
试论音乐与智力开发尚化声音乐能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奋斗的勇气,给人以坚强的意志。音乐与智力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早已认识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我国古人就懂得“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同时还具有赏心悦目、陶冶...  相似文献   

19.
浙江的“小孩”由谁来养?这是关于企业制度的思考,主要想通过晋商和浙商的一些比较,就企业制度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先做一个解释:把企业比作“小孩”,把股东、老板比作“小孩”的“父母”,把直接经纪人比作养“小孩”的“阿姨”。因此,在这个比方的前提下提出一个问题:浙江的“小孩”由谁来养?这个问题是当前中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很普遍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川剧不仅历史悠久,声腔齐备,剧目繁多,表演精湛,而且更有鲜明的喜剧色彩,不少传统喜剧剧目早已誉满海内外。因之,如能从美学角度对川剧的喜剧艺术进行探讨和总结,确实很有现实意义的,也能在当前“振兴川剧”的热潮中提供一些宝贵的艺术经验。 关于川剧的艺术特点,有人用“麻”、“辣”、“烫”三字予以概括。这是从人们观赏川剧演出时的审美心理反应亦即审美效果而言的,是将目悦心怡的视觉及意觉上的美感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