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短视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渗透,以“爸爸带娃”为主题的家庭父职生活也逐渐媒介化。以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和抖音三大主流网络平台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媒介再现父职中的“新父亲”形象,以及媒介再现父职隐含的父职教育契机。研究发现:媒介再现父职以“关爱父职”为主导,关爱父职影响积极且效果良好;父亲参与意愿和参与主动性强;父亲参与的互动性较为充分;平等、亲和、睿智的父亲形象突出;引流变现下的“花式带娃”等多样化“新父亲”形象。鉴于网络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和实效性,媒介再现父职的促进路径为:推动新父职理念的传播与实践转向;设立常人榜样,实现父职教育的日常渗透;明确本土化父职研究方向,拓展父亲情感参与维度。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借鉴美国关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有关研究思想,开展了基于管理问题解决的“国培计划——2016年中西部幼儿园园长培训”。通过训前调研反映的学员欠缺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和园所管理经验的现状,拟定了以保教理念转变为支点、撬动园所管理实践改革的课程方案设计思路。通过设计影子研修手册,引领学员聚焦问题;影子研修与导师指导双管齐下,凸显计划性、全面性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基于幼儿园管理问题解决,推动学员主动思考与交流等方式,持续跟踪,细化和明晰问题,推动学员围绕问题开展系统研修,拟定园所实践改革方案。返岗行动研究阶段,项目组通过微信群、qq群继续跟踪学员实践研究情况,分门别类开展问题指导,并基于学员所在地园所保教管理工作需求开发、建设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资源包,为农村幼儿园开展低成本、有质量的保教活动提供长效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实施及家庭抚育模式的转型,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父亲情感维系与母职密集呼唤父职参与作为平衡母职焦虑的机制,使父亲承担更多家庭抚育工作。基于21位共同参与婴幼儿照料的父亲或母亲的深度访谈和研究,依照主动性和参与程度,研究提出,父职参与可以划分为充分参与型、辅助配合型、闲暇替补型和日常缺席型四种类型。针对父亲参与育儿的困境,从政策、家庭、社区和市场多个主体出发,提出建构多元支持网络,从而支持父亲充分参与深度育儿,增加父职自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而形成的适合幼儿园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本研究选择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构建作为研究内容,以天津市河东区第八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力求从“核心素养”的精髓和内容入手,重点解决建设教学活动资料库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园本课程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要把握核心素养精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立足点,确立3-6岁各年龄段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继而本着“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内涵”的原则确定园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5.
家庭婴幼儿照料支持政策制定的重点在于家庭育儿分工合作模式与多元化婴幼儿照料支持服务规划。随着家庭科学合作育儿理念的普及,家庭婴幼儿照料中父职参与成为育儿支持性政策完善的突破口。基于福利多元主义分析框架,探讨城镇"90后"双职工家庭父母合作育儿实践研究发现:父职参与婴幼儿照料缺失的类型主要包括闲暇参与、育儿知识空白、家庭责任感缺失、隔代抚育替代。父职参与婴幼儿照料支持的结构性困境在于父职参与缺乏专业的家庭育儿指导、父职育儿假期难落实、父职参与的支持和促进政策不完善。综合借鉴国外父职参与育儿的家庭支持型政策、育儿服务合作供给型政策和重视育儿观念引导型政策的经验启示,通过完善父职参与政策保障、激发市场托育服务供给潜能、扩展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空间、加强社区支持性育儿资源整合、倡导父职参与的家庭育儿文化,有效支持和促进父职参与婴幼儿照料,完善我国城镇双职工家庭友好型婴幼儿照料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儒家父职存在与当前家庭建设并行不悖的丰富思想资源,但学界对此鲜有关注。作为当代中国父职的本土化前身,儒家父职与道德有很强的亲和性关系。因此,通过厘清儒家父职与道德的关系,辨析儒家父职内在道德属性的双重效用的具体内涵,最后结合当前家庭建设现实予以反思,指出需要增进“亲亲之爱”的伦理情谊,培育良好家教家风,消解因道德属性的消极效用造成的家庭性别角色固化、亲子情感疏离等负面影响;同时挖掘道德属性的积极效用中“成己成物”的公共性价值内涵,推动家风国风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儒家父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客观要求各幼儿园高度重视加强幼儿体育工作与园本运动课程建设。以苏州市相城区黄埭实验幼儿园的实践探索为例,建议应积极借鉴KDL幼儿运动游戏课程理念,探索建立园本幼儿运动课程目标体系,着力建构园本幼儿运动课程内容框架,持续优化园本运动课程实施策略,多元协同开展园本幼儿运动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游戏作为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背景的游戏,具有较强的教育性、趣味性和文化性,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随着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热潮,传统游戏也走进了幼儿园课程。基于我国农村地区丰富的传统游戏资源,农村幼儿园进行传统游戏园本课程开发实践也也日益渐多。然而,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农村幼儿园在传统游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遇到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寻求农村幼儿园传统游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路径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质量园本课程建设客观要求全国各幼儿园高度重视开展突出乡土文化回应性的幼儿劳动启蒙教育。以晋江市 东石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伞都”特色幼儿生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探索为例,主要教育建议:系统开发具有乡土特色 的幼儿生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重视创设园内外互联贯通的幼儿生产劳动教育环境,精心设计并循序推进丰富多彩的幼儿生 产劳动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聚焦于幼儿园如何依托园本课程开发实现组织转型,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问题。运用嵌入型个案研究的方法,在 纵向上以园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脉络为线索,回溯梳理了个案园课程开发中不同的探索阶段。在横向上以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 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从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心智模式改善、自我超越四个实践展开的维度下描述分析,并且以系统思考的方式 整合呈现了园本课程开发中学习型组织的动态发展路径。发现,园本课程开发是建构学习型组织的有效载体,学习型组织的 建构是园本课程开发中实现的一项隐性的正向功能,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以期为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和组织结构 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发展,课程园本化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但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实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主要对园本美术课程的选材内容进行探讨,并且对课程的设计理念、课程的组织以及课程的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有效促进美术园本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加强园本教研是创新驱动园本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和关键动力。以泉州台商投资区湖东实验幼儿园依托园本教研创新驱动慧美课程建设探索为例,阐释初步形成的教育行动策略:坚持立足园本教研,夯实园本课程根基;持续创新教研策略,提升园本课程品质。  相似文献   

13.
正建立"以园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通过这几年"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实践活动,我们在园本教研的管理和园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上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立足园本问题,推动课程建设语言领域教学的推广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语言领域的教学价值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也确立了重要的位置。我园八十年代中期进行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观察者、倾听者,应该读懂幼儿,并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卡单纸”作为一种隐形的支持性材料,能够使幼儿在游戏中善表征,乐表达,发现游戏中的奥秘,感受和同伴互动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而园本教研是以园长和教师为主要研修主体,以幼儿园根本问题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操作实践—回顾评价—再发现—再研讨”的研究路径递进式教研。研究“卡单纸”、探秘“卡单纸”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瑞吉欧课程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吸引着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其生活性、真实性、活动性、开放性、持续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应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反思与研究能力;幼儿园课程来源应以幼儿为中心,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加强“家—园—社区”之间的合作,民主决策幼儿园课程的开发;提高环境在课程开发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新荣 《新天地》2011,(8):43-43
园本课程是相对于“幼儿园课程”而言的一个概念。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的适合幼儿园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师资条件、幼儿园环境等)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  相似文献   

17.
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构建园本课程,就是将贺兰山岩画文化中所蕴含的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以非制度化的方式转换为幼儿园课程的具体内容。将贺兰山岩画文化资源要素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机融合,构建包括园本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体系、课程评价制度等多个要素协调发展的园本课程。通过提升教师的本土文化自觉、增强幼儿本土文化体验、拓展园本课程的时空范畴、开展主题课程等实践途径来实现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园本课程评价是在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量与质的记述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CIPP模式是教育界常用的一种课程评价手段。本研究尝试以西安市某幼儿园种植园地域课程为个案,运用CIPP模式对幼儿园园本课程进行评价,通过挖掘地域资源,创设幼儿园种植课程等,在课程创设、计划、实施、效果四方面依托CIPP的评估模式,对该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实施,以此获得相关反馈信息,确保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UTR计划的成功实践培养了诸多优秀教师,作为本研究重要历史逻辑起点,A大学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了少数民族 地区卓越幼儿园教师“G-U-K”融园培养新模式。5年教育实践所构建起来的“G-U-K”融园管理体制、融园式卓越幼儿园教师成长 共同体、“校内+校外”个性项目化师资培育机制,将为少数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实施卓越幼儿园教师计划提供有益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成性课程围绕幼儿兴趣展开,探索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儿童立场有异曲同工之妙。本研究基于西安市A 幼儿园生成 活动开展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儿童立场视阈下生成性活动构建的策略,从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活动组织、活动评价四 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施路径论述,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幼儿园生成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幼儿 园课程多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