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来听一个故事:一天,纪晓岚去友人家向友人的太夫人祝寿。纪晓岚没有带什么礼物,就说吟首诗以示祝贺,第一句一出口满座宾客都大惊失色:“这个婆娘不是人。”纪晓岚继续吟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这才笑了。谁知第三句竟是“生下儿子去做贼”,宾客的笑容顿时转为惊愕不解,主人也是怒气横生。等纪晓岚吟出第四句“偷得蟠桃献母亲”,一时之间,满座雀跃,赞叹不绝。  相似文献   

2.
书斋石     
高洪波 《社区》2009,(29):6-6
曾请友人镌一章:避斋主人稻粱谋士。取的是龚自珍夫子名诗中的两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境界不太高,这是性情使然.其实还是因为骨子里的懒惰。  相似文献   

3.
清明杂思     
暑假闲暇,教儿背诵唐诗宋词,偶吟到韩栩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吟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由勾起对清明的杂思。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集巾体现。但是,现实巾,许多学生谈文色变:或眉头紧锁,搜索枯肠,半天不得一语,实可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或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个性:作文这种本可“自娱”又可“娱人”的精神实践活动.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成了学生痛苦的煎熬。  相似文献   

5.
志明  咪拉 《北京纪事》2013,(6):26-28
“酝酿好了,菜就是一首诗”寒冬腊月,友人相约,神秘地说:“带你去一个特别的饭馆。”坐八通线到传媒大学附近一个小区里,门没锁,友人推门进去。厨房传来呲呲啦啦的炒菜声,一股饭菜的馨香飘荡在室内。锅灶前,一个瘦瘦的男子扎着围裙像模像样地翻动着锅铲。友人介绍,这就是饿发,“诗人”。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进行了量化的规定。“课标”刘阅读积累的具体要求,自然而然地让我们联想到古往今来人们对积累的意义的认识。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也说:“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白发     
冯骥才 《社区》2011,(8):22-22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我无论在课前的备课中还是在课堂上,以至于课后的反思中,都遇到几个令人回味的问题。从“柴扉”可以看出被访者穷吗?在教学“小扣柴扉久不开”时,我为了让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此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此句中知道了什么?我本想让学生从此句中知道作者要进入友人的园子欣赏春色是不可能的,好为学生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打基础。不料,问题一提出,  相似文献   

9.
张明源 《山西老年》2012,(11):23-23
1961年9月,在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之际,毛泽东曾作诗两首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相似文献   

10.
刻苦与创造──论苦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吟”现象大量出现在唐宋时期,与近体诗的成熟以及诗人对声律的吟咏把玩有直接关系。苦吟是一种刻苦的创作状态,苦吟者普遍具有僻、痴的性格特征,其诗歌风格也自成一体。“推敲”即选择、创造,属于“妄想揣摩”而非“即景会心”,其本质是创造了“第二自然  相似文献   

11.
廖育群 《市民》2007,(5):28-29
我与中医的缘分,始于幼时的耳提面命。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医坛则云:“熟读汤头三百首,不会开方也会开。”所以五六岁时即开始就着唐诗背“汤头”,其后继之以《药性赋》、十二经脉、针灸腧穴,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此话说出了读与写的因果关系:“熟读”是条件,“会吟”是结果;意在强调“熟读”,“熟读”之后才“会吟”,其实,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往往被忽略了,即实现条件转化为结果的那个“揣摩”练习;倘若不在“熟读”的过程中,揣摩体会,找出规律,诗还是做不出来的。因此,要想产生“会吟”的结果,不仅“熟读”的条件不可少,揣摩效仿的手段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953年,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国考察,团长是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路上,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忽然风趣地吟出一联:“三强韩魏赵”。“三强”双关战国七雄中的三个强国。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诗歌:“两头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精。膈膈膊膊鸡初呜,磊磊落落向曙星。” 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相似文献   

15.
李群 《今日南国》2009,(10):21-21
一位友人在与我通电话后,结尾总忘不了说一句:“吃得好些。活得开心最重要。”有点像家中老人的嘱咐。  相似文献   

16.
孟郊是中唐一位“苦吟诗人”。一般对“苦吟”的理解,是指诗人的反复推敲吟诵、字雕句琢。本文从诗人的悲剧命运及其诗歌文本中悲剧意境的创造出发,揭示孟郊苦吟的内部动因和外在表现。指出:时代的需要与诗人的个人才能的冲突构成孟郊诗境的“苦”;中唐道德沦丧与诗人先验的道德理想的冲突构成诗境的“清”;以上两种冲突造成的诗人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性格,投射于诗句和诗境,就形成了诗人的“苦吟”和“清词”。受伤的孤鹤的形象是苦吟的内质;“寒”与“不欢”是苦吟意境创造的根据;高古、峭硬和新奇乃苦吟的外在表现。孟郊的苦吟,开启了中国寒士文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一日,去友人家串门儿。大家正在闲聊,友人的儿子归来,低头嗫嚅道:“妈,我语文不,不及格,要家长填字。”“不及格还填个屁字!”友人之妻骂着接过试卷,撕碎,扔在地上,“你个猪,还不滚!”“语文还要听写。”儿子流着泪惴惴地说。“说你是猪,你真成猪了!没看见大人在说话吗?”“你——就会瞎聊,一点也不关心我的学习。”“你妈个×,你个小芽芽,还管起娘老子来了!”“啪!”儿子屁股上挨了一巴掌……  相似文献   

18.
狗年感悟     
小学三年级时的那年春节,在苏北教书的远房舅舅举家来宁过年,除夕宴上.他最爱吃豆制品.说多吃有补脑之功。无侵体之害。他送我一本《唐诗三百首》和两元压岁钱.让我买日记本。养成背唐诗、写日记的习惯数十年过去,蓦然回首时却惊异发现:吃豆制品、吟唐诗和坚持写日记.居然成了我化解人生旅途无数难题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李翔 《金陵瞭望》2010,(3):51-52
《论语·季氏》中记载着孔子的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九思”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是道德修养问题。古往今来,为官“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当今社会.为官者首要学会做人,廉洁从政,洁身自好.  相似文献   

20.
孔见 《中华魂》2012,(21):60-60
偶与友人品茗谈史论学,提及时下有人把孔子的“不时,不食”这句话,解释成孔子不食不合时令的食物。友人惊讶地问道:难道孔子时代就有反季节的果蔬?我只得报以苦笑。这使我想起《西游记》中的孙猴子。会七十二变。功夫了得,但也只能变天上的飞虫,地下的石头。庙门前的旗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