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韩昇 《学术月刊》2023,(7):163-178
北周武帝死于慢性砷中毒,对北周武帝遗骸的生化与基因检测,可以确定其死因,并根据分子生物学复原其头像,给中古史研究提供确凿的新证据。这是重新认识该时期政治进程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钩沉佛、道文献记载,考索武帝与道士及服食仙丹的关系,判明其身边有一个道士群体,分为炼丹术士和具有理论的道士,他们都激烈地排斥佛教。然而,武帝禁佛并非如通论所认为的由道士挑唆所致,而是谋虑甚深的政治决断,目的在于通过尊崇儒学给北周政权建构国家文化,并通过禁佛而自居中华正统,确立政权的合法性,推进胡汉融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社会凝聚力。这一政策被隋唐王朝所继承,成为重塑国家主流文化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的隋朝,在继承北周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上,进而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过去数百年分裂割据的状况,开创了全国再统一的新局面.其年代虽短,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3.
吴昌叶 《社会科学论坛》2010,(4):167-170,179
沈重历仕萧梁、后梁、周、隋,是一位活跃于南、北,且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经学大师。沈重学问淹博,又精于“三礼”研究,他不仅以杰出的学术成就推动了萧梁及后梁经学的繁荣,而且在北周武帝辨别三教优劣的论战中,沈重成功地捍卫了儒教的尊严,其往返于南北的讲学活动又在客观上促成了南北经学的交流,为日后南北经学的统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苏绰字令绰,(497—546年)武功人,出身世家大族,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西魏文帝时,担任宇文泰的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执掌全国的经济管理大权,成绩颇著。北周建国时的典章制度,多出于苏绰之手,他是西魏、北周之际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宏观经济管理家。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中国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皇帝,有纵情声色犬马的,有励精图治、大有作为的,有谨慎守成、勤于政务的,有平庸无所作为的。而“以佛化治国”以至“怪僻”到一再跑到佛寺里舍身为奴的,却只有一个,这就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他是南朝梁代的创立者(公元502——549年在位),如果将他正式称帝前实际已操纵前朝齐政权的时间算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的隋朝,在继承北周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上,进而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过去数百年分裂割据的状况,开创了全国再统一的新局面。其年代虽短,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地主阶级的本性所决定,随着隋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激增,地主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榨取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7.
周武帝述论     
<正> 北周武帝字文邕(公元543—578年)是南北朝后期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杰出的君主。他在亲政的短短几年,利用魏晋以来多民族国家发展新阶段业已出现的历史条件,继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在北方实行“修富民之政,务强兵之术”的治国方针,继续改革,加强集权统治,加速民族融合和同化,推进统一事业,为中国重新出现统一局面,为隋唐时期的繁荣昌盛起了积极的准备作用。对于这样一位有作为有贡献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应当给以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杰出的封建政治家。李家是关陇大贵族。李世民的曾祖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有名的“八柱国家”。此后,在北周和隋朝,李家世居高官显位。西魏和北周,是我国古代第二次大分裂的末期,都属短命王朝。隋朝曾经出现了短期的统一,但是很快就覆灭了。隋朝末年,政治败坏,民不聊生,群雄割据,天下大乱。生当此时的李世民,十七岁应募从军,随云定兴赴雁门勤王,十九岁和父亲李渊起兵太原。以后的六、七年间,他削平割据势力,镇压农民起义,抗拒突厥的侵扰,四处征讨,出生入死,才重新统一全国,使唐朝站稳了脚跟。这中间又有他们父子兄弟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直到武德九年(626年),他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长兄弟弟,逼使父亲禅位,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一年他二十八岁。  相似文献   

9.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民族大融合两股潮流的交织发展,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在两大历史潮流波浪式的前进中,涌现出一批开拓奋进的杰出人物.北周太祖宇文泰(507年——556年)就是一位.他三十余年戎马奔波,占据关中,奠定北方统一基础;励精图治,锐志改革,恢复保护小农经济,安定社会中下层人民生活,改革西魏吏治和兵制,不仅为北周王朝的兴起和统一北方开拓了道路,而且促进了两股历史潮流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10.
张汤系西汉初中期之间人,大约生于文帝后期,卒于武帝元鼎二年。他虽“无尺寸之功”,但从景帝末年起,却由长安县吏,步步晋升,直至廷尉、御史大夫,是一个“起文墨小吏,致位三公”的显赫人物。特别在武帝的时候,言听计用,国家大事几乎都由他决定。张汤为什么会如此尊宠无比呢?这主要与他制定律令、提出一系列法律主张有关。也就是他的法制活动,能够适应西汉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需要。因此,对他的法制活动,有必要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陆法言     
陆法言,隋音韵学家。名词(一作慈),字法言,以字行于世。河北临漳人。据王国维考定,法言约生于北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出身于世宦家庭,他的祖父陆概之,曾作过北齐霍州刺史,他的父亲陆爽素负才名,曾任北齐中书侍郎。北齐灭后,为北周武帝慕名征召入关,授官宣纳上士。隋文帝杨坚受禅后,爽迁官至太子洗马。 法言学习聪敏,很有家风。开皇初年尚未作官时,曾同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八位著名的学者,根据当时的方言材料(如吴楚、燕赵、秦陇、梁盖等地区的方言)和晋以来的各家韵书(如吕静的《韵集》、夏侯该即夏侯咏的《韵略》、阳休之的《韵略》、李季节的《音谱》、杜台卿的《韵略》等),集体讨论了反切注音问题。他们注意到古今声调系统的不同和当时各处方言语音的差异,同时又看到诸家韵书中韵部分合的分歧错杂,对“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现象,本着“捃选精切,除削疏缓”的原则,搜集精密的反切,删削错舛的注音,进行了精细的  相似文献   

12.
秦元 《齐鲁学刊》2003,(1):14-17
颜之推的《观我生赋》是一篇叙事性作品 ,其创作时间应在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577)至静帝大象二年(580 )之间。此赋独特之处在于反思历史与观照人生 ,在于作者对故国、对命运的理性思索。而这种重叙事、重理性的特点与北朝文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远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鲜卑族就生活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与嫩江流域一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各部曾建立过前燕、西燕、后燕、南燕、代、西秦、南凉、宇文、辽西及北魏、北齐、北周等政权。其中,前燕曾一度雄据黄河流域,与前秦、东晋鼎立;北魏进一步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大业。历北齐、北周,鲜卑族对当时北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恢复与发展、为缔造统一的中华民族而做出了  相似文献   

14.
均田制述论     
均田制始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历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前期,存在了将近三个世纪。本文试对这一土地制度进行初步探讨,就教于有关专家、学者。 一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道武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解散了原来的氏族组织,使其成员定居下来,成为国家的编户。这一重  相似文献   

15.
三、绚丽多姿的汉代杂技艺术汉代是我国封建文化昌明发达的时代,特别是汉武帝时代。经过高、惠、文、景四朝七十年的经济积累和景帝完成的全国政治统一,为胸怀大志的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物质基础。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对内多所创建兴作,对外连年用兵,终于打通  相似文献   

16.
<正> 南北朝初期,山东是南方刘宋王朝与北方拓跋魏王朝激烈争夺的地区。公元5世纪60年代山东入于北魏,以后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东西魏又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至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北方,在长达百余年的时间内,山东先后隶属于北齐、北周。这个时期山东的历史,实际上是北朝历史的一部分。北朝  相似文献   

17.
熊安生(?—578),字植之,《周书》、《北史》均入《儒林传》,长乐阜城(今河北阜城县)人,后长居于邺(今安阳市北)。生于北魏太和末,最晚在太和二十一年(497),卒于北周宣政元年(578)。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四朝。 熊安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师为学和为师授徒中度过。东魏天平(534—537)中,他已经约四十岁,还从李宝鼎学《礼》。以后以“三礼”授徒。直到北齐河清(562—565)  相似文献   

18.
李磊 《江海学刊》2023,(1):200-208
从梁陈之际到隋朝统一的四十年间,东亚政治格局有三次重要变化。承圣三年到天嘉三年(554—562),南朝与百济同处内外危机之中,这是南朝天下秩序整体危机的表现。陈文帝仍延续萧梁政策,以百济为东亚首要国家,并笼络新兴的新罗,但陈朝建构东亚秩序的尝试在光大元年(567)遭遇挫折。陈宣帝夺位引发华皎之乱、北周入侵,天嘉年间东亚和平局面终结,东亚诸国外交重心转向北齐。北齐以魏晋辽东、乐浪、带方郡名为高句丽、百济、新罗君主的封国名,这一体系性安排为北周、隋、唐所继承。与北朝重视高句丽的传统不同,北齐以百济为东亚首要国家,除授百济王东青州刺史,使其控扼海道。太建九年(577)北周灭齐后,百济积极结好北周隋,高句丽则与北周隋对峙。东亚政局的这一结构性矛盾成为隋唐东亚问题的缘起。  相似文献   

19.
张晓庆 《理论界》2012,(1):120-122
庾信《哀江南赋》的写作时间,历来说法不一,学者们莫衷一是。笔者通过释证"《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以及"天道周星"等赋文,补证此赋作于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12月,系庾信晚年作品,这对进一步认识庾信晚年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汉武帝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帝王,甚至有一定人格矛盾乃至歧异、分裂的现象,他的人格内涵是不容易界定的,因此,这里对其性格只能做一个初步、直观、概括的描述.根据武帝生活中作为,包括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能够看出武帝性格有这样几个相辅相成的侧面:既多情重义,又冷酷无情;既任性天成,又老谋深算;既雄才大略,又挥霍误国;既倾向轻言,又擅长雄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