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至今尚未统一认识,争论的焦点是,在社会领域内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 我认为在社会科学的真理中,凡是不与任何阶级的利益相冲突,可以为一切阶级服务的,如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具有阶级性,反之则具有阶级性。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是有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 什么是真理的阶级性?我认为,所谓真理的阶级性,是指在社会领域中有一部分真理,既是正确的反映了客观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某一个特定阶级的  相似文献   

2.
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自然科学领域,大家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持真理有阶级性观点的同志坚持认为,既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是我国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学术问题。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争论的双方可以根据“双百”方针各抒己见,以理服人。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却把这一学术争论纳入了篡党夺权的轨道。他们大肆鼓吹“在阶级社会里,真理都是阶级的真理”,叫嚷不仅“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反映自然规律的科学,总的说来,同样也是具有阶级性的”。林彪、“四人帮”挥舞“全部真理有阶级性”的大棒,残酷地打击和迫害认为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同时,还设立禁区,封闭了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学术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又可以讨论社会科学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1980,(1)
<正> 本刊1978年第六期发表了樊瑞平、西敬亭同志的《真理没有阶级性》和臧乐源同志的《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性》两文后,陆续收到一些稿件,就这个问题提出商榷或补充意见。由于篇幅所限,现将一些主要见解摘要发表。自然科学真理没有阶级性,社会科学真理也没有阶级性。郭化民同志在其《谈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中说,客观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所谓真理的客观性,就是真理具有不以反映主体主观作用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自然科学真理和社会科学真理,都同样具有不以反映主体主观作用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它们在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今年第三期刊载的《论具体真理的阶级性》一文(以下简称《具》文),提出具体真理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在过去的讨论中未曾引起重视但对确定真理有无阶级性确属重要的一个论点,很有探讨的必要。 一 《具》文认为具体真理有阶级性的理由之一,是具体真理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一定的阶级利益、阶级意识的具体反映。笼而统之地把阶级社会中的具体真理都说成是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反映是违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横行,贩卖“精神万能论”“唯意志论”等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的阶级性”作为打人的棍子,实行思想上的法西斯统治。对此,必须进行彻底的揭发和批判。可是,近年来有些文章在批判林彪“四人帮”否认真理客观性的主观唯心主义时,却完全否认真理的阶级性,把认为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这个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当  相似文献   

7.
“真理没有阶级性”这一命题究竟是不是一个普遍命题,是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真理。在这个问题上,哲学界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有的人说“真理没有阶级性”只适用于自然科学真理,而不适用于社会科学真理。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无法彻底坚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一所谓“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其涵义无非是说: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真理的认识和运用受着他们的阶级地位、阶级立场的制约,或者说,社会科学真理只能被某一阶级所认识、所掌握、所利用。因此,揭示这种真理的社会科学只能为一定的阶级服务。表面上,这种解说貌似有理。但是,只要我们追根究底,就不难发现:由此概括出“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这一概念是不科学的。它把社会科学认识的真理性和阶级性这两个不同方面的属性混淆在一起,因而推出一个荒谬的命题:“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我国学术界虽然进行过多次热烈地讨论,但迄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有的说,凡真理都无阶级性;也有的说社会科学真理(语言学、逻辑学除外)是不能没有阶级性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既有阶级性的一面(指研究、利用真理的人),又有没有阶级性的一面(指真理的内容).我认为,这些笼统地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对于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是应当深入研究的。阶级社会毕竟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极其壮观的一页;诞生于阶级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无疑是社会科学真理宝库中最辉煌的成果。而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关于把阶级性和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的这一论断到底对不对?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10.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真理是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从真理本身具有的属性来看,无论在现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到将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我想从四个方面划清界限,解决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 一是明确真理是客观的,划清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思维是物质的反映;真理则是人类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人们在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每时每刻都同周围客观事物打交道,经过若干反复,逐步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了正确的反映,取得规律性的认识,这就叫做真理。可见,真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而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就某些真理有阶级性的观点作出新的论证。 (一) 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首先应解决方法论问题,即从什么角度、在什么范围内与在什么意义上去规定和论证真理有阶级性或无阶级性。换句话说,不管人们对真理有无阶级性持什么观点,首先必须有一个讨论问题的共同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柳文超同志在《客观真理没有阶级性》一文(载《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第2期)中,具体阐述了社会科学真理(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为了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现对柳文的几个论点谈点不同意见。柳文说:“所谓具有阶级性,是指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以阶级意志为转移,被一定的阶级利益、愿望、要求所决定的东西。”这是在告诉我们,谁要说真理有阶级性,好象谁就是把真理说成以阶级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说真理有阶级性,真理就不是客观真理了。  相似文献   

13.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对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又重新提出讨论已近两年了。参加讨论的人很多,发表讨论文章的报刊也很普遍,可见这是个多数人关心和感兴趣的理论问题。自然科学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中逻辑学、语言学的真理也是没有阶级性的,这点,绝大多数人的认识基本一致。问题的争论集中在对社会科学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分析上。分歧的观点、论据都摆出来了;分歧的焦点随着讨论的深入趋于明朗,主要是在两个前提问题上:第一,什么是真理;第二,什么是阶级性。要讨论得好,需要首先在这两个前提问题上取得一致的准确的认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许多同志通常采用的定义性说法,这种说法是否对真理这个概念的正确、全面的表述?讨论中已经有人明确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正在深入展开讨论,尚未得出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对什么是阶级性的问题,讨论中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它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而阶级性则是指一定阶级的主观要求、意志和愿望,是反映者的属性。因此,不能说真理本身也有阶级性;另一种意见认为,阶级性也是客观的,它也不依人们、阶级的意志为转移,阶级性和客观性都是社会科学真理的不可分割的根本属性。只有把这两个前提问题弄清楚了,讨论才会有共同的基础,共同的语言。前提不解决,问题就无法解决。本刊两次发表计论这个问题的文章,都是采取笔谈形式。对笔谈文章我们希望短而精,长话短说,开门见山。一次谈不完,可分几次谈,以便于更多的人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李新事、付锐二同志在《从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谈真理的阶级性》一文(见甘肃《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以下简称李文)中,认为我国学术界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之所以争论不休,在于争论双方的“观点都有正确的方面,但也都有比较明显的片面性”。要对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作出比较全面正确的阐述,必须克服争论双方观点的片面性,把两种正确认识统一起来。”怎样才能使双方正确认识统一起来呢?李文提出要用“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二重真理说来“统  相似文献   

15.
本刊79年第1期和80年第1期选载了一些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问题的争鸣稿。得到很大的反响。目前,这一争鸣的高潮,虽已过去,但从本刊80年第1期以后收到的大量来稿来信看,这一争鸣,有继续进行之必要,并可能出现一个比前一阶段的争呜更深入的新高潮。本刊愿为关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园地。从本期开始,继续选载关于这个问题的争鸣文章,欢迎读者作者勇跃投稿。本期选载的文章,都是主张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的,因为这个时期只收到这一种主张的稿件,对立面的稿件只好暂缺。前一阶段的争鸣,众所周知,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自然科学的真理和社会科学中的语言学、形式逻辑学的真理等都是没有阶级性的。通过争鸣取得了一致认识。对社会科学中如阶级、阶级斗争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虽未取得一致认识,但各家的观点,论据都摆出来了,争论的焦点越来越明朗了,许多发人深思的探讨,为取得更积极的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可以想见,这一争鸣,将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哲学界对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社会科学(不包括语言学、逻辑学)有无阶级性。通过讨论冲破了“四人帮”设下的禁区,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和繁荣,也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现在有些同志把“真理没有阶级性”的观点,作为结论写进哲学教材,我以为这是匆忙的,不慎重的。黄森同志在《社会科学》1983年第8期撰文,对社会科学真理阶级性问题提出再讨论,我以为很有必要。 真理的阶级性问题,理论界在1952年提出过,  相似文献   

18.
在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争论双方,提出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真理的客观性是否意味着真理的无阶级性?二是实践主体评价和应用真理时所显示的阶级性是否等于真理本身的阶级属性?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必须搞清真理阶级性本身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目前在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邢贲思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真理有阶级性吗?》一文,论述了真理没有阶级性,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觉得,真理的阶级性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回答,如说“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没有阶级性”,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7页) 在讨论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时,必须首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有阶级性,什么叫没有阶级性。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对真理是否有阶级性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统一的看法。现在之所以对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有分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对什么叫真理有无阶级性这个问题理解不一致。因此,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什么叫有阶级性呢?所谓真理有阶级性,就是指某种真理,是反映阶级关系的,是阶级  相似文献   

20.
真理有无阶级性,是我国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四人帮”武断地给真理贴上阶级的标签,使这个问题成为一个理论禁区。当前,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坚持客观真理论还是主张主观真理论的问题,是能否把真理的实践标准贯彻到底的问题。因此,弄清楚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