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阶段,加拿大已建立起广覆盖、高水平、多元参与、高效率与可持续性强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这一体系仍存在缴费率偏高、运营社会成本较高和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差距过大等问题,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国际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对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带来的挑战。借鉴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以全国统筹的基础养老保障为基本保障制度的多元化养老保障机制,改革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从企业间统筹试点开始,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号相结合"模式,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并经过了多次的改革与调整.建立了多渠道的筹资机制和合理的企业(单位)、个人的分担机制,初步实现了养老保障社会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保障制度覆盖面小、范围狭窄;养老金支付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管理手段少、职能弱化;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缺乏强制性,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现行制度设计和筹资手段,与庞大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需求不相适应;统账结合的制度设计不科学;社会保障的法制化程度低等.重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国家、单位和个人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坚持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与其它养老保障实行"一率进企"的原则;坚持城乡有别、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政事分开、社会化管理和引入市场机制的原则;坚持社会保障优先,量力而行、稳中求快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养老文化因素是影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由于文化是制度的基础、土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从根本上依赖于文化创新;而且,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的累积和沉淀下来的精神要素,相对于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的客观要求来说,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探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契合,必须从文化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苏星教授的专著《新中国经济史》 ,最近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苏老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一贯重视社会调查 ,注重收集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这部经济史除绪论外 ,分十二章 ,共五十四万余字 ,概括而系统地反映了建国以来半个世纪我国经济曲折发展的历史原貌。历史是面镜子 ,我们应以史为鉴 ,为此 ,特推荐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认真阅读这部史书。本刊经苏老同意 ,选载该书最后一章最后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节概要地叙述了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艰苦探索的历程 ,从中可以使我们加深对党的十四大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大决策的理解 ,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市场化的道路 ,为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祖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多作贡献 !  相似文献   

5.
温海峰 《学术研究》2003,(11):44-46
本文通过阐述了农村养老制度,即以家庭、土地养老为主的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要求,提出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一个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如存在多种养老保障制度,权利与责任的碎片化及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碎片化等问题,整体性治理理论针对碎片化的问题而提出,其治理路径包括养老保障战略目标的确定、大部门式治理及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推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没有前人的踪迹可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与发展经历了艰辛的历程.回顾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主要分为三大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9.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加强宏观调控法制建设是完善宏观调控的法律保证。加强宏观调控法制建设的对策包括加强宏观调控法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宏观调控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杨金玉 《广西社会科学》2001,(6):112-112,113,1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现行养老保障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明显。改革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障制度 ,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国家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傅健 《社会科学家》2000,15(4):48-50
民法和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两种法律调节机制,应加强和完善这两个部门法的立法和实施工作;民法和经济法也必须互相配合,才能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改革、灵活措施”先行了一步,紧紧抓住价格改革这个龙头并先后以价格机制、流通机制、投资机制和企业机制作为重点突破口带动其它各方面的改革,在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科技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广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了先发性的效应,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这一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目前应首先做好 :( 1 )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 2 )实行养老保险征缴与经济的挂钩机制 ;( 3)加强基础管理 ;( 4)建立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制度 ;( 5 )加快推进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步伐 ,对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统计监督是调控、管理并保证经济运行的重要依据和条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并且在目的、范围和传播方式上具有与传统体制所不同的鲜明特点。市场经济体制下统计监督应走向开放、与新体制接轨、提高结果的可信度、重视事前预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宝莲 《齐鲁学刊》2003,(4):112-11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展开 ,诚信缺失已备受关注。诚信伦理与市场经济是相互联系的互动关系。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走出经营的伦理误区 ,其主要途径是 :形成有效的博弈规则 ,构建诚信的制度基础 ;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 ,打造诚信的组织基础 ;依靠科技进步 ,构筑诚信的技术基础 ;加强公民道德修养 ,营造诚信的社会基础 ;加强法制建设 ,改善政府管理 ,夯实诚信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纪良纲 《河北学刊》2001,21(5):36-40
中小企业生于市场,长于市场,贴近市场,主要依托市场力量求得发展,其运行也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市场中介组织成为促进与调节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从理论上讲,市场中介组织将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从实践来看,市场中介组织也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由于市场中介组织的出现,在市场运行中就形成了“政府——市场中介组织——中小企业”关系链,并构成了新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现阶段价值体系的构建体现为一种非规范、非成熟、非稳定的特点。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价值体系,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确对待传统价值思想和现代价值思想,坚持正确的导向,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价值目标,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评价标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型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态势及其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其目标依然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价格与规制的关系,公共产权与私人产权的关系,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排斥与包容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是:以公共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以价格改革为先导,深化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围绕市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组织关系的重塑,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性出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不单纯是经济制度,作为近现代社会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隐含着强烈的社会"正当性"的内涵.它是为了克服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以来个人与国家和政治社会存在的紧张关系和潜在的分裂,而建立起来的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现代社会的理念.市场经济及在此之上建立的经济社会的内涵决定了以人的品格为取向的法治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张艺缤 《兰州学刊》2008,(11):56-59
效率与公平问题可以说是个古老而又常青的话题,同时效率与公平是人类所追求的两大价值,效率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好的动力,公平是人类追求美生活的最美好的愿望。效率的存在是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动力,是人类社会对于人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直接动力,文章从历史和理论层面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作一个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