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耳曼人大迁徙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既有和平渗透 ,又有武力入侵 ,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人大迁徙对西欧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 ,它加速了罗马奴隶主旧政权的崩溃 ,另一方面 ,它为西欧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速了西欧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 一、西王母的起源 西王母乃来自虞幕有虞氏的一个分支,逐渐西迁者,母、幕、莫、暮、嫫均同音通假。因西迁是幕人分布最西者,故称西莫,又作西母、西谟、西嫫,因其立国称王,故又称西王母,犹如商人祖先亥,又称王亥那样,是东夷人的最高贵称呼。而夏人则称后,如后启、后相、后杼、后芬等。在周前称王的西王母,从其名称看,亦属东夷族。而周人直到季历时才称王季,已是商朝末年,周人称王,乃系效自商朝。 最早的史籍记载,当是《竹书纪年》,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  相似文献   

3.
骆越的来源和迁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越,乃百越的一支,历来认为骆越乃广西土著民族;其实不然,骆越起初是由两个不同的民族结合而成,即骆人自黄河南迁到江南后,与早巳先由黄河南迁到江南的越人群落中的一支结合,逐渐形成了骆越。骆人系出黄帝之后的任姓,越人则为夏禹之后,夏禹亦为  相似文献   

4.
5.
人口流动问题的法律应对——迁徒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表明,人口城市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一般规律.没有人口产业结构的转移,就没有生产的工业化、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还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摈弃社会歧视观念,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在宪法中赋予公民迁徒自由,可以为我国实现现代化作基础性法律铺垫.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多民族的特点,在称甸地名上也有所反映。全省称为某某甸的地名,其数量之多,译名之异,称呼之奇,为其他省所罕见;而且称甸的地方实为各类坝子,属于全省膏腴之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探索云南称甸地名的形成、演化、转译、分类和涵义等问题,对了解云南省情,研究云南地方史、民族史等,都不无益处。本文所引史料,系说明问题之需;因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多有侮称之辞,文中难以逐条注明,希读者予以批判鉴别,谬误之处,并望指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云南跨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祖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指出国内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日益密切等国内外因素构成了云南跨界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云南跨界民族自身的特点正是其利用国内外客观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藉新时期以降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对梅里美、肖洛霍夫、艾特玛托夫、马尔克斯等作家作品不无独特的接受取向,揭示了接受者的少数民族立场、审美趣味,并阐释了接受主体与客体间潜在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9.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部分民族工业进行了一次十分仓促的内迁。到上海沦陷时,共迁出民营工厂一百四十八家,机件物质一万二千四百余吨,随同内迁的工人二千一百多名。这些工厂绝大部分转辗迁移到了四川、广西等地,对抗战期间大后方民族工业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邓小平专门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观点反映了民族和民族问题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因而是邓小平理论中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思想。一、邓小平关...  相似文献   

11.
云南民族源流考王懿之中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云南省分布着25个,这些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云南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面积却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从历史文献记载和民族学、考古学考证说明,云南是亚洲古人类的重要发祥地,元谋猿人至今已有170万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2.
陈真 《学术探索》2001,(6):64-66
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入了市场领域,文化正在形成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文化局限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领域,并没有认识到其经济方面的价值.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化成为产业的概念被许多人认可.文化从一种隐形的环境中开始向有形的形态突现,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己如喷薄日出,正在迅速的形成规模,成为现代产业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族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包含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以其独特、生动、多样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步伐,云南的民族文化建设也一步步向纵深方向发展。自1996年云南省六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以来,发展文化产业就成为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从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出发,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尽早实现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云南民族经济发展的经过,分析未来发展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剖析,提出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解答在实际运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在工矿业内迁对云南产生影响的问题上,同样依据史料,但不同的作者得出了不同结论。有的作者认为:使“云南的工业发展也很快”;而有的作者却认为,内迁对云南“当地的工业发展影响不大”。本文认为:依据史料得出结论,不仅要看工矿业内迁云南的数量,更要看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抗战时期,云南人民也不遗余力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宁夏地名特征与地名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由聚落—乡镇—城市的真实写照。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历史时期人类向大自然拓荒足迹的反映,又是战乱、迁徙、民族融合的写照。随着疆域的易主、国家的兴替、王朝的更迭,地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宁夏深居祖国腹地,其地名特征表现出了边地文化、生态文化、绿洲文化、山地文化及民族文化等特征。宁夏地名是宁夏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真实写照,从而也构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本文通过对1∶50万的宁夏政区图上1000余个地名分门别类的研究,从更深层面上挖掘出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可以为宁夏现阶段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区命名等提供参考,有助于当地旅游文化的定位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因此,本研究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莎 《学术论坛》2007,(5):173-176
文章重点考查了元朝时期汉族和内迁各民族的姓氏来源与变化,分为由人名、职官名、部族名、居住地得姓氏,因帝王赏赐、迁移、政治避难、避讳、讹言、收养、出家、华化而更改姓氏等不同类型。这些来源和变化归根结底都是因受到历史背景、政治形势、主流文化、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的左右和影响,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姓氏来源和变化类型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二是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姓氏继续保持了主体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而包括蒙古族贵族官吏在内的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姓氏都有不同程度的汉化,这在一些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家族和人物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现有的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学基础上,从审美意识及艺术的实践发生和心理发生两个层面,阐释云南民族先民制造工具的生存实践及其主体心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机制,从而在史前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背景中,对云南民族审美意识及艺术的起源作出了初步的发生学描述。  相似文献   

19.
论云南跨境民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云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分布和特点,揭示跨境民族的特征。作者认为,从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考虑,研究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跨境民族,应着眼如下几个方面:①探讨跨境民族的族源和迁徙问题:②研究跨境民族的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文化模式、宗教观念、价值体系和风俗习惯,探索哪些是整个民族都具有的“共性”,哪些是不同国度、不同条件下形成的“个性”,并进而展示跨境民族未来的发展趋势;③探索如何根据云南跨境民族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同类民族的发展经验,制定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加快他们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云南民族地区必须千方百计地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