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莉 《学术交流》2004,(8):156-159
废名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是深受契诃夫影响的,尤其是其笔下"小人物"的塑造更是和契诃夫的小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两人都通过对乡村、城镇大量平凡小事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小人物"形象,鞭挞了存在于人们身上的虚伪、敷衍、自私的习惯惰力,以寄托自己内心的深切悲哀。但废名创作的晚期,没有坚持这种追求,契诃夫对他的影响逐渐减少,从而他的创作特点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群五彩斑斓、摇曳生姿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女性,但大多数是狐妖狐媚、精灵古怪,她们以内在美著称.而我认为其中三类最为动人:一类是痴情女性,一类是知思必报型,一类是才智型.本文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来探讨其背后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盖斯凯尔夫人在小说<克兰福德>中营造的"宁静"氛围,展现给读者的不仅是一幅缺乏变化的社会生活图景,更蕴涵了一种宽容无私的人格力量与精神深度.作者在塑造生活节奏缓慢的人物和社区环境的同时,配以迂回平淡的故事情节和松散随意的轶事性叙述结构,潜移默化地解构了一些传统观念的禁锢,勾勒出蕴涵在平凡生活之中"宁静的英雄主义"的鲜活形象.  相似文献   

4.
路遥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形象,这是作家本人根深蒂固的英雄情结艺术地投射的结果。陕北的地域文化和来自现实生活的苦难,是其英雄情结形成的主要原因。路遥小说所显示的英雄主义精神,对当下缺乏"硬"度的文学不无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5.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塑造得十分成功的封建旧官僚的典型,他性格复杂又有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尽管曹雪芹对这个人物持有鲜明的批判态度,在艺术处理上,却没有失之简单化,而是具体地展现了人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侧面。在曹雪芹调动的各种艺术手段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它在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上,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表里对比曹雪芹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描写贾雨村外貌雄壮英俊而内心卑鄙龌龊,通过表里对比,揭示了反面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作者对贾雨村外貌之雄壮是着意强调的。在第一回,通过甄家丫环的眼睛写出了贾雨村  相似文献   

6.
姚国军 《学术交流》2007,(2):171-173
在20世纪末的短篇小说创作中,一批优秀的作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注到社会底层小人物身上。从这些有关“底层叙述”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得不毁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找不到自我”三种悲剧形式。这些小说完全从日常琐屑的小事入手,不刻意制造大起大落的冲突,让读者从近乎无事的平凡中体会到悲剧性的人生感受。  相似文献   

7.
李倩 《生存》2020,(9):0086-0086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不足音乐活动经常成为他们表达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情感态度的一种方式与手段,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融入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是提高幼儿音乐素养,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有效策略之一。笔者通过音乐活动的教学实践,以情感教育为载体,从活动环境、歌曲内容、教师指导行为、幼儿学习特点四个方面,为提高幼儿音乐素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一天     
钱珂瑾  孙春凤 《生存》2020,(7):0222-0222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竭尽所能帮助他人;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如果有这么一天,那我就是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人物。做一个平凡的人并不意味着碌碌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追求名利,也不夸耀自己,这就是平凡人物的不平凡的美好品 德。也正是因为生活中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美好。  相似文献   

9.
王霞 《生存》2020,(11):0139-0139
语文是一种雅致的学科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文字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见真淳的精神享受。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遂的思想,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历史传承。语文教学不仅离不开“美”,还离不开“诗意”。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诗意课堂,不是为语文课堂堆砌华丽的词藻,也不是追求诗一般的浪漫和情调;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氛围与意境中,呼唤起学生的萌发诗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情感体验过程。那么,如何进行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从生活到艺术的提炼过程,是作家的艺术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想象中进行的。提炼是借助想象而提炼,是在想象中的提炼;想象是为了提炼、为了创造而想象。马克思把想象力称为“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在人类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想象力就创造出了神话、传奇和传说的文学。作家在创作中,通过想象完成对现实生活、社会现象认识的飞跃,通过想象把握事物之间各种不同的状态及其联系,通过想象化平凡为不平凡,变不平凡为平凡;通过想象,赋予具体事物以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使崇高的思想获得感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小人物有大影响"。一座生活的城,一些平凡的人,集结起一股蓬勃向上的正能量。让善行融入城市,走进心灵。一个城市的文明,更多地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受人恩惠时应心存感恩、学会报恩,懂得感恩的人,会继续将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20多年的坚持,感动着残疾人;20多年的奉献,感动着全社会。她用自己的倔强闯出了一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本身丰富的音响、色彩,扬音乐之长,改变单一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一定会早日拿到走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成为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深层次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性的音乐表现的新一代。如何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历史人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人民大众不断塑造,形成了与其历史形象完全不同的艺术形象,我们将其称为二重形象.诸葛亮是典型的二重形象具有者,但其两重形象的差异何在?如何从技术上实现两重形象的分离?本研究在前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表明,诸葛亮的元形象和塑成形象虽然都包含"忠义"、"智慧"、"刚毅"和"审慎"四个方面的人格特征,但是,二者是存在内涵和倚重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张经武 《创新》2021,15(6):108-116
南宁"绿城"城市特色形象不仅要靠表面观感和森林覆盖率来支撑,还需要挖掘和传承"绿城"的文化传统以彰显."绿城"的文化传统可以从民族文化传统、诗文文化传统、政府治理文化传统三个大的方面去梳理.虽然物质层面的"绿城"建设成绩斐然,但是精神层面的"绿城"建设亟待加强.南宁"绿城"建设今后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彰显和传播"绿城"的文化传统,从精神层面建设中国"绿城",建设有民族文化仪式感的"绿城",建设诗意弥漫的"绿城",建设政府与市民和谐共建的"绿城",增添"绿城"生活的情趣、诗意,提升城市品位,让"绿城"绿得更深沉.  相似文献   

15.
张经武 《创新》2021,15(6):108-116
南宁"绿城"城市特色形象不仅要靠表面观感和森林覆盖率来支撑,还需要挖掘和传承"绿城"的文化传统以彰显."绿城"的文化传统可以从民族文化传统、诗文文化传统、政府治理文化传统三个大的方面去梳理.虽然物质层面的"绿城"建设成绩斐然,但是精神层面的"绿城"建设亟待加强.南宁"绿城"建设今后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彰显和传播"绿城"的文化传统,从精神层面建设中国"绿城",建设有民族文化仪式感的"绿城",建设诗意弥漫的"绿城",建设政府与市民和谐共建的"绿城",增添"绿城"生活的情趣、诗意,提升城市品位,让"绿城"绿得更深沉.  相似文献   

16.
上帝把一个人选为男人,显然是让他有更多的承担。让他粗糙一点,走过荆棘地而不至于哭泣;让他血性一点,争夺更多的口粮供养家人。让男人像岩石一样丑陋,像泥土一样平凡,像树木一样不引人注目,是因为生活比想象更残酷、更多变、更缺少诗意,需要男人去担当。  相似文献   

17.
你想知道白己适合的颜色吗?你想知道自己的最佳形象定位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装扮问题产生困惑,许多人因为不知如何搭配,就一味地把自己沉浸在黑色、白色、灰色、米色中;还有人一味地去买自己喜欢的颜色,可事实上有很多喜欢的恰恰正是她穿,用起来最不适合的颜色。你想知道自己穿衣扮靓的诀窍吗?你想让自己的个人形象魅力超值发挥吗?  相似文献   

18.
"女神",我们听说的和见到的不谓不多.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界上各民族都曾经历了女性地位显赫的历史阶段,并塑造了本民族的"女神"形象,如希腊女神,美国自由女神等.  相似文献   

19.
丁丽燕 《浙江学刊》2005,(1):135-138
将适度的物质享受与注重审美的高雅情调相结合而创造一种闲适的艺术的生活是林语堂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强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协调发展,不是通过消费量的无限增长来企求幸福,而是通过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来获得幸福感.这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在探求人的生命本体和寻求诗意的栖居成为时代精神指向的21世纪,林语堂的闲适生活哲学给当代陷入精神危机的人们亮出了一种价值尺度,为重构生态平衡提供了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0.
赵环 《社会工作》2009,(23):16-17
项目是社工机构发展与塑造社会形象的“生命线”:当前,推动社会工作机构的培育与发展,需要积极而审慎地关注机构建设与运作项目的能力。下面我们就刊发两位社工同仁的见解,期待更多的读者朋友参与到“机构项目建设与运作”的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