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璐 《理论界》2011,(5):71-73
生态文化作为一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其理论意义在于实现了一次价值观的突变、构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注解、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等几个方面;而其实践意义则体现于为人类摆脱自身生存与发展困境提供理论指导和价值导向。事实上,构建生态文化不仅具有急迫的必要性,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这一现实基础就在于主要包括低碳经济的发展、生态机制的建立健全以及公众生态意识的培养在内的生态文化之文化生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生态人类学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人类学是20世纪后逐渐形成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特别注重在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样的研究取向在整个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生态人类学家对文化与环境关系不同的表述和侧重构成了多种理论和观点。文章对生态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各种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为深化其实证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新疆,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促进新疆旅游经济的大发展。独特的地域性特征构成了新疆绚丽多姿的生态文化资源;厚重的民族性特征构成了新疆丰富的人文文化资源;特定的时代性特征构成了新疆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下呈何现状?该如何保护、开发利用?本刊新年之初特推出由市社联组织的课题组所调查撰写的《徽州文化生态报告》,以与识者商榷,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学艺术的原生态文化蕴涵着神秘的文化价值,应当将这种生态文化尽量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但现代文明的发展观念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种原生特征。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民间文学艺术生态文化的构成、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传承人的权利内容与权利限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态美学建立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底色的水文化的根基之上,而与植根于盐文化的西方传统美学有很大的不同,表现为一种植根于水文化而极富水的意蕴的生命活动论生态美学形态,并由此构成其独有的原生性特质。这种特质在中国独具特色的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建筑与山水园林等山水艺术中得以具体体现,呈现出特有的生态智慧与美学魅力,这为中国美学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传统资源。我们不能割裂传统而一味地盲目追随西方话语,否则就会造成话语建构中的根性失落与根基错位,而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需要出发,加强本土理论资源与文化传统的深入开掘,使植根于中国水文化传统而富有原生性特质的生命活动论生态美学,在当前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之中濒临消失,保护情势紧迫。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加强徽州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岭南山地、珠江三角洲平原、河流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区构成了广东生态的四种类型,同时它们又与广府、潮汕、客家、&民以及瑶、壮、畲等民族文化交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广东生态文明的多样性正在受到侵袭,各族群也在改变自身文化体系,以适应此过程。生态问题还与扶贫及广东城乡均衡发展密不可分。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文化的再造。  相似文献   

9.
田川流 《东岳论丛》2011,32(4):103-107
原生态文化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机构成,原生态文化现象与样态呈现为不同的价值,认识原生态文化的基本价值应基于一定的原则,同时把握具体的标准,使得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原生态文化现象与样态得到更为科学的保护与研究。原生态文化与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原始宗教文化均具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有着一定的区别,认识这一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人们把握原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规约与文化生态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固然体现了市场逻辑的历史必然,但其无节制的扩张却与文化生态失衡密切相关。因此,构建优秀的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培育平衡和谐的文化生态,乃是大众文化规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道德哲学话语中的"道德"意蕴并非让人不去"得",而是教导人如何"得",但是,现代性道德存在着主体有限性带来的困境。与西方文化"预定的和谐"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由多种价值理念构成的生态文化,这种生态文化对于解决现代性道德困境具有资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傣族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的区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世林  田蕾 《学术探索》2007,38(5):117-122
文化特征是通过民族性、区域性特点表现出来的,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统一。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即文化的生成环境中,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都具有地域性特质,使得民族的社会群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因源流和文化特点不同形成的支系差别,也有因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社会形态发展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傣族文化是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产生的,其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区域性差别,促生了傣族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这种区域性也促生了傣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其生态文化中尤其如此。研究傣族生态文化的区域性不仅有助于这个学术命题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关注的生态文化建设也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化哲学视角下的生态问题——以美国印地安文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的深层文化根源在于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精神的现代西方文化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迁播和张扬.西方文化的现代转型其生态效应就是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超验维度的消解所带来的生态破坏的普遍化.现代生态文化的构建有赖于对人类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生态智慧的发现和汲取,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印地安文化提供了一个原始生态文化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母文化应当从现代语境出发,参照当代存在的文化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建构体系。广南地母文化作为对自然的感知呈现了生态审美价值,对其生态审美价值的把握应该基于一定的原则,可以使得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与原生态文化特性得到重视与研究,有助于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母文化应当从现代语境出发,参照当代存在的文化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建构体系。广南地母文化作为对自然的感知呈现了生态审美价值,对其生态审美价值的把握应该基于一定的原则,可以使得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与原生态文化特性得到重视与研究,有助于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产业演化的实质是产业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这种状态的变化是由产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产生的,而产业生态位就是产业与环境互动所形成的一种共存均衡状态.所以说,产业的演化发展过程与其生态位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引入生态位理论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演化发展研究,在界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生态位构成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演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运用生态位理论对其演化路径作出解释,根据产业演化发展的特点,指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优势生态位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家界城市旅游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界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依托张家界市城市旅游文化的优质建设与发展,张家界市的城市文化应以现代旅游文化为主体,以区域文化为背景,以历史文化为点缀,打造独具个性的国际生态山水旅游城市文化形象。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生态文化、消费文化等应成为张家界市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山市沿革于古徽州、古新安。自秦初置黟、歙两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环境良好,历史遗迹众多,特别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为重要载体而构成的和谐文化生态,形成了集文化习俗、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规律为一体的徽州文化,成为我国地域特色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19.
贵州传统生态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主要体现为:一是贵州传统生态文化与儒、释、道生态思想相融合;二是生态、生活和生产相融共生为一个整体;三是往往通过显性规约和隐性习俗得以维系;四是主要通过口头叙事方式得以传承。所有这些,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贵州传统生态文化的系统叙事。  相似文献   

20.
文化形态体现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与文化个性。石油文化、移民文化、生态文化构成大庆城市多样化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成为大庆具有导向性、方向性的主题文化资源,它引领大庆始终如一地沿着这一主题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坐标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