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梅派艺术是“中和”之美——访梅派再传弟子张馨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梅派是从简到繁再到简的过程 熟悉京剧的人们都知道,梅派唱腔不以花哨织巧、变化奇特取胜,但无论是柔曼婉转之音抑或昂扬激越之曲,都无不出自心声,感人至深。张馨月初学梅派时对此颇有感触,“我刚学梅派,还抓不住梅派特点的时候,感觉梅派好像很简单,唱腔没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2.
麻雯 《北京纪事》2014,(3):46-49
即使是对京剧一无所知的门外汉,也会被京剧服饰的华美所震撼--缤纷的色彩、精致的刺绣、繁复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众所周知,京剧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布景多为虚拟,真正讲究的是“景在身上”。京剧服饰可谓艺术中的艺术,不但位置举足轻重,内涵更是博大精深。梨园界有句老话叫作“宁穿破,不穿错”,剧中人所穿服饰昭示着其身份地位甚至是性格命运。  相似文献   

3.
韩旭 《北京纪事》2013,(7):42-44
尚伟:北京京剧院演员,生于1970年。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与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是亲兄弟。丈夫高彤是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尚伟1981年考入北京戏曲学校,1988年毕业。在校期间受业于张玉英、贾世政、李慧芳、孙毓敏等老师。学习主演的剧目有《龙凤呈祥》《贵妃醉酒》《望江亭》《捧印》等。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京剧院工作至今。1996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为师,潜心钻研梅派艺术。1998年考人中国戏曲学院,在校期间曾从师朱文相、赵景勃、陆兴才、李金鸿等先生,受益良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02年9月考入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相似文献   

4.
5.
正第一次知道"梅兰芳"这个名字,胡文阁刚刚7岁。"这个女人好漂亮啊!"胡文阁端详着邻居大爷手中的一张珍贵的旧剧照,片中人优雅端庄的古典仕女扮相令他惊艳不已。"其实他和你一样,是个男的。""他是谁?""他叫梅兰芳,解放前就已经是红遍全国的  相似文献   

6.
阿克梅派是20世纪初俄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流派,该派的诗学建树不仅直接受到法国唯美主义思潮和本国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更得到了来自本国民间文学和19世纪经典作家作品以及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滋养。可以说,对这些优秀文化遗产的吸纳与反驳成就了阿克梅派的兴起与繁盛。  相似文献   

7.
飘雪 《北京纪事》2013,(3):50-52
<正>师从马派弟子张学津老师,马派再传弟子,被人称为神童的年轻京剧演员穆雨,年方25岁,却有21年的京剧表演经历。他学马派,更热爱马派艺术,听他讲述马连良先生和他的马派艺术就如同听故事一般,即便对京剧艺术知之甚少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众所周知,马派是美的艺术,美是它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说?马派的美体现在哪里呢?"马连良先生绝对不单单是一个艺术  相似文献   

8.
胡文阁、李玉刚都为当代京剧梅派表演者,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为数不多的男旦,二人继承了炉火纯青的梅派艺术,表演剧目以梅派传统剧目为主。二人从艺的社会背景不同,其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与表演风格与所处时代有直接联系。多元文化的时代,宽松的艺术氛围,是梅派男旦继承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本期我们采访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化妆师佟凤翔、服装师郭春慧,以及“大管事”李春林的孙子李正森,请他们来谈谈梅兰芳大师在服化道方面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
1910年到1930年梅兰芳在梅党的辅助下对京剧进行了20年的现代化改革。在此期间,时装新戏为京剧现代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古装新戏的排演则标志着梅兰芳的京剧改革从“膜拜西方”转向“探求传统”。此后,他的改革大多从深化传统的角度出发,不断发掘传统的现代价值。而1930年的访美演出可以说是梅兰芳的京剧改革思想的总结和展示,可以用“移步而不换形”来表示。梅兰芳对京剧现代化改革的艺术实践昭示着:只有重新评估和深刻剖析中国传统文化,找出其根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才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1.
韩旭 《北京纪事》2015,(12):50-54
2015年3月20日,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办、资助,北京京剧院承办的“梅派艺术青年人才培养基地”正式在北京京剧院挂牌成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传人梅葆玖、杜近芳、李玉芙、王志怡悉数到场,他们将在梅派青培班今后的教学中倾囊相授。此外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资深戏曲评论家教育家蔡体良、谭志湘、傅瑾等也亲临现场。  相似文献   

12.
巴托的艺术中心论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经验并不相符.艺术与日常生活都有美的存在,具有灿烂的感性与特殊的意义.艺术与日常生活根节交错,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升华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虽然艺术之美比日常之美更纯粹,更难于理解,但二者并无高低之别.在“日常生活审美化”时代,日常生活借鉴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元素,而艺术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功能也日益增强,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等级藩篱被打破,这应当视为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咪拉 《北京纪事》2011,(8):47-50
出身梨园世家,豆蔻之年便得到梅兰芳、马连良、袁世海等大师的赞誉和提携,北京戏校的三好学生、首届第一号毕业生;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作为代表团的艺术主力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经常被派往怀仁堂和中南海参与各种会议的文艺慰问活动,先后作为几个剧团的台柱子赴全国各大城市巡演,领衔主演多个精品剧目出访亚、欧、非诸国和港台地区,获得过许多重大奖励;  相似文献   

14.
阿克梅派是继象征主义后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又一重要的文学流派,虽然命运短暂而多舛,却为俄罗斯甚至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阿克梅派的产生背景、主要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阿克梅派文学。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这次"双甲之约"赴港演出,您做了哪些工作?李宏图:香港是"双甲之约"走出内地的第一站。经过院领导和梅葆玖先生的考虑,一共策划了三出戏,分别是《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和《梅华香韵》。其中《梅华香韵》是梅派几折戏的经典荟萃。在这三出戏中,我演两个杨宗保和一个裴力士。经过这次演出,  相似文献   

16.
17.
将同一艺术内容进行恰如其分的分割和组合,可以产生美感.所渭组合,不是不同因素的撮合、凑合,而是奇特的"化合",微妙的配合.内容陈旧的八股文,其布局形式未尝不可借鉴.诗歌之美,在于不同层面的适当组合,在于富有创造性的布局.  相似文献   

18.
京剧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审美素养,高校应该通过开设京剧艺术课、成立大学生京剧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京剧活动等多种途径,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传奇孟小冬     
她不是梅兰芳世界里的主角,却是京剧史上被神化了的“冬皇”。绚烂的舞台背后,是她一生都有顺遂的婚姻和半世的忧伤坎坷。  相似文献   

20.
艺术表现中的“空白” ,它是想象的窗口 ,意境的通道 ,它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置 ,而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使艺术形象更完美 ,而且还在于使形象更富于美的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