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辨新探》是先师郭晋稀先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精心撰写的一部专著。郭先生在《红旗手》(《甘肃文艺》) 1 961年第 1期上开始发表他的《文心雕龙选译》 ,是国内最早进行《文心雕龙》今译工作的学者。 1 963年 ,他的《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出版 ,次年香港建文书局加以翻印 ,后香港中流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又加翻印 ,流布港、台及国外。 1 982年郭先生出版了《文心雕龙注译》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又应岳麓书社之约 ,撰《白话文心雕龙》。所以 ,他以研究《文心雕龙》而知名于海内外。意大利汉学家珊德拉教授对郭先生说 ,她研究《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25~29日,百年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11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文心雕龙》进行了研究:一是《文心雕龙》的文本研究。即对存疑文字的辨析与解释;对文本理论意义的阐释;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系统性论述。二是对《文心雕龙》研究成果之研究。即对经典成果的解析与反思,以梳理出一些基本观...  相似文献   

3.
杨洋 《南都学坛》2004,24(4):72-75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是意象说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意象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晚清民国时期,"龙学"大兴。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均蜚声学界。而刘咸炘《文心雕龙阐说》一书由于生前未曾刊行,不为学界所知。随着《推十书》的刊布,《文心雕龙阐说》的价值亟待发掘。刘咸炘运用札记的形式,对《文心雕龙》50篇予以评点,颇多创见。然千虑一失,亦偶有失误。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文心雕龙》研究中的开拓之功,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文心雕龙》"心力"说的历史继承和现代深化;二是对《文心雕龙》社会批判思想的历史继承和现代深化;三是对文化比较的现代逻辑方法的开创性吸收和在《文心雕龙》研究中的创造性运用.这三大贡献无一不是《文心雕龙》研究中的独创,无一不是历史的丰碑.鲁迅是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激进性飞跃的奠基者与引路人,第一块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凡是读过刘勰《文心雕龙》的人都知道,“原道——征圣——宗经”是这部古典文艺理论名著的总纲。而“道”,是我国古代哲学家的通用语,儒、道、佛各家都曾经用过它。那么《文心雕龙》之“道”,究竟属于哪一家的思想体系呢?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理解《文心雕龙》的哲学基础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很感兴趣地阅读了马宏山同志在《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发表的《〈文心雕龙〉之“道”辨》。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主要检阅一九八九年以来《文心雕龙》研究的状况。对于一九八八年以前“文心学”的演进及发展,牟世金先生的《‘龙学’七十年概观》(载《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七年第三、四期及一九八八年第一期),李庆甲、汪涌豪先生的《建国以来〈文心雕龙〉研究概述》(载《复旦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总结,不必加以重复。总的说来,如果回顾四十年来的情况,多数人认为,从一九七七年开始,《文心雕龙》研究进入兴盛期,而到一九八三年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时达到高  相似文献   

8.
王运熙先生积数十年教学与科研心得,荟集成专著《文心雕龙探索》,对《文心》雕龙的宗旨、结构、基本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刘勰的哲学史观、文学史观、衡文的政治艺术标准诸问题,都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关于《物色》篇的位次,从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起就提出过怀疑,刘永济的《文心雕龙校释》说此篇宜在《练字》篇后,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校证》也说此篇在《时序》篇后是次序错乱,到周振甫的《文心雕龙选译》,索性把此篇移位,次在《熔裁》篇前、《声律》篇后。王运熙认为上述各家的共同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日本东海大学高木正一把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誉为“六朝文学评论的双壁”(《钟嵘诗品》日文版)。近年来,日本明治书院户田浩晓对刘勰的传记及其文学论的基调均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分上下两册对《文心雕龙》作了译注。至于国内历代学者对《文心雕龙》的赞誉与研究,则更是屡见不鲜。但由于史无明文,加之史料匮乏,对刘勰的生卒年及《文心雕龙》的成书时间,向无定论。清纪昀认为:  相似文献   

10.
因果类复句的使用是《文心雕龙》这一骈文巨制体大虑周思精的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条件之一.《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研究是《文心雕龙》研究的一个亟待开拓的新领域,也是汉语复句研究的一个新角度.其研究将以《文心雕龙》为主要语料,以《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为主要研究对象,穷尽描写《文心雕龙》中的因果类复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表达功能等.这一研究,有意义、有必要,也有其可行性和创新点,有待于历时和共时角度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原道》篇作为《文心雕龙》的首章,是为艺术本体论,《原道》即从根本上阐释《文心雕龙》的思想。"原道",源于道,本乎道也。犹言《文心雕龙》之源在于"道"。所以,"道"是理解《原道》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哲学史上,各家讲的"道"与"道"之间有同有异。就《原道》而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思想在根本上取自《易传》,即"《易传》的思想是《文心雕龙》的精魂"。  相似文献   

12.
中日学者《文心雕龙》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复旦大学主办的中日学者《文心雕龙》学术讨论会,去年11月19日至24日在上海龙柏饭店举行。在提交给会议的43篇专题论文和大小讨论会上的热烈发言中,两国学者高度评价《文心雕龙》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学者指出,《文心雕龙》是六世纪初古代中国文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在整个世纪中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煌煌巨著。日本学者指出,《文心雕龙》可以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黯然失色。两国学者都有专题论文论述《文心雕龙》对中日后世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据日本学者考证,《文心雕龙》可能在公元七世纪就传到了日本。他们还指出,目前日本已出版了三种《文心雕龙》全译本,美国已出版英文全译本,法文选译本也即将出版。《文心雕龙》研究事实上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传入日本的时间大约在8、9世纪,自那以后,日人对《文心雕龙》断断续续地有过一些零星的研究。日本现代的《文心雕龙》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铃木虎雄的《敦煌本文心雕龙校勘记》(1926)、《黄叔琳本文心雕龙校勘记》(1928)的发表为标志。在嗣后的日本《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4.
牟世金先生是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专家,本文对其标志性研究成果《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一系列代表性观点作了介绍和评价,并兼评其另外几部《文心雕龙》研究著作,以便使牟世金先生毕生之《文心雕龙》研究著述与主要贡献得到整体的呈现,为当代《文心雕龙》研究史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念田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后记》中说:“先君以公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间任教于北京大学,用《文心雕龙》等书课及门诸子,所为《札记》三十一篇,即成于是时。”据此,已故著名“龙学”家牟世金先生指出:“把《文心雕龙》作为一门学科搬上大学讲坛,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说明从黄侃开始,《文心雕龙》研究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龙学。”。因此,具有现代意义的“龙学”已有了近八十年的历史。八十年“龙学”的发展,结出了颇为丰硕的果实。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大陆已出版《文心雕龙》研究专著70余部(种),发表研究文章1600余篇;香港、台湾已出版专著50余部(种),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主导思想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主导思想之辨析孙立前几年.关于《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属于儒宗还是佛家的问题.文艺界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文学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歧意见.这是完全可能的。但我认为.对于《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究竟是属于哪一家的问题.如果把问题从历史、作...  相似文献   

17.
从《文心雕龙札记》看黄侃的文法观──学习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郑远汉0.1《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是黄侃教授《文心雕龙》的讲义。刘著凡50篇,黄侃就其中31篇,依刘著篇目次第写成札记,或注或议。黄侃的许多重要学术观点主要反映在有关的评议当中...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艺术想象论的层次结构曹章庆关于《文心雕龙》艺术想象的理论,王元化同志早在1979年出版的《文心雕龙创作论》中就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志气”和“辞令”在想象中的作用》等,但事隔十多年,《文心雕龙》关于艺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9.
结合《周易》审视《文心雕龙》的理论思想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此类研究成果丰硕,且大致可以“《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及“《文心雕龙》对《周易》的阐释”两类视角进行划分。具体而言,前者又可分为“征引内容”与“话语体系”两大层面,而后者主要以“五经皆文”的观点为线索。经梳理发现,《周易》与《文心雕龙》的关系研究,应主要围绕《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关节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结构框架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因明学。当时因明学翻译著作的情况,刘勰本人的特殊经历,以及《文心雕龙》的结构上的特点,可以说明这一点。正由于受因明学的影响,使《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理论巨著。然而,《文心雕龙》受因明学的影响,仅在于它的结构安排上,因为《文心雕龙》毕竟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