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术界对于中国英语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中国英语的界定、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标准及其所具有的语言特征等问题上。通过对这些争论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首先对中国英语进行了重新界定,其次讨论了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标准,认为对它的裁决应该取决于它的交际效果,取决于它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群体性的语言而广为使用。最后,我们探讨了中国英语的语言特征,认为它体现在语音、词汇、句式和篇章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用问题,外语教学界已经争论了15年,这一现象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又一问题.文章力求走出这场论争,从外语教学目的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以期推动外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英语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是架构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桥梁,是海外了解中国的最佳渠道.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是中国联系世界必不可少的媒介,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助于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体现个人和民族认同感,并能抵制文化霸权,从而实现平等交际.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说,中国英语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用问题,外语教学界已经争论了15年,这一现象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又一问题。文章力求走出这场论争,从外语教学目的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以期推动外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交际策略是指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最终的交际目的而采用的技巧或策略.本研究表明,在各种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上,中国英语学习者用得最多的是缩减策略,母语策略用得最少.有数据显示,英语水平高的学习者,在遇到交际障碍时能灵活而有效地运用延时策略、非言语策略、合作策略和转述策略.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交际策略的使用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他们交际策略的改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使用越来越多的英语变体,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际的标准语.使用世界英语和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本书主要集中于对世界英语的各种变体、发展现状、主要争论或某一特定变体进行介绍的形式,目的在于通过对所选择的各种世界英语变体进行描述,进一步探讨这些变体给特定情景中的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引文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使用交际工具的能力是在使用当中培养的;这种能力是否培养起来了,也是在使用当中得到检查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哪种教学法更适合中国英语语言教学的争论一直酣战未休。 1992年与 1999年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 ,从政府行为的角度 ,试图由上到下对交际教学法的实施起导向作用。但是 ,交际法教学却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和实行。许多人仍然对交际语言教学法抱有怀疑、否定甚至排斥的态度。作者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 ,分析了交际教学法在中国的适用性和迫切性 ,希望再次为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交际法体现在英语课堂上就是使学生之间实现用英语来交流的目的.本文将介绍英语交际法的产生背景;英语交际法运用于口语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教师在口语活动中的角色以及交际法的应用前景.通过交际法的介绍,使得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将其得以切实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的关系入手,列举了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口语教学中需要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从教师个人角色的定位,从交际能力入手进行英语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英语——世界英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中国英语与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的区别,分析了中国英语的特征及存在的客观原因、可能性,中国英语在翻译中的现实意义。论述了中国英语对英语的影响及其中国英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语产生于国际英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用英语来描述自己与世界,它是国际英语的拓展与延伸。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上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从语言,文化与思雏的关系探讨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与“中国英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及中国外语学界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现状,从分析语言与文化关系入手,探讨“中国英语”和文化软实力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的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英语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中国英语的界定及其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中国英语本土化问题;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媒体的"中国英语"现象,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及思维方式在英语使用中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在其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之下的一种主动的话语选择。借助媒体巨大的影响力,"中国英语"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示并传播着中国的语言文化形态,并对英语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英语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中国英语不仅要重视语言现象,更要关注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中国英语是在核心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受汉语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干扰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变体。中国英语研究对外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产生各种带有不同地域和文化特征的英语变体,作为在中国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是英语和中国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特征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汉语借词上。依据从《牛津英语词典》中收集的汉语借词,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借入时间、借入途径和构成方式,探讨了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汉语借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是中国特有的,这些词汇不但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也把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带给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英语的特征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英语(Ch ina Eng lish)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中国英语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研究价值。文章介绍了目前中国英语的现状,通过实例分析了中国英语的构成形式和特征,并指出了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英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以语言规划理论为指导。英语教育应该搞英才教育而不是通才教育。大学英语考试制度和“汉英双语”教学政策应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