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建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模型,对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汇率收益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收益序列具有左厚尾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集群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较强的记忆性,且前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本期的影响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合运用ARCH类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特性进行数据挖掘,在分析样本数据特征之后,文章依次建立了ARMA均值方程、G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异方差性、持续性和不对称冲击,其中负冲击将加大波动而正冲击对波动影响轻微。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控制汇率变动的幅度和节奏以及建立完善的汇率衍生品市场。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GARCH模型导出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条件方差代表汇率变动,并尝试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变化研究汇率波动对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动态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ARCH类模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汇改以来,尤其是进入2007下半年以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和波动幅度显著增加。文章使用ARCH类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波动率聚类特征;外部冲击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且冲击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同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因素相比,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会造成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波动。这些特征要求市场参与者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谨防人民币汇率过度升值。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热钱流量与汇率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合国内多位学者对流入中国热钱规模的计算方法,结合汇改后国际收支情况,对进出中国热钱规模的计算加以修正改进,并以此计算所得结果作为进出中国热钱规模的衡量指标,应用二元GARCH模型对其与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热钱增量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两者间存在由后者到前者的单向信息传递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季度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对中国吸收FDI的影响。从全国层面上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与FD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区域角度,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吸引来自美国和欧盟的FDI,并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较大,但日本和香港的情况则相反;人民币汇率的频繁剧烈波动会减弱FDI的吸引力;中国的市场规模、对外开放度对FDI流入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文章运用ARDL-ECM模型对1992~2006年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从1992~2006年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和实际汇率波动和我国出口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波动会带来我国出口的减少,对此文章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ARCH类模型,利用对2005年7月20日至2011年5月31日的人民币高频日汇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港币与英镑汇率的波动率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港币的波动性较其它货币小一个数量级;各汇率序列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与波动率聚集特征;除港币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主要由过去波动引起,并且冲击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外部效应较弱;日元与其它货币的杠杆效应不同,好消息比坏消息冲击效应更大;风险溢价效应只在人民币兑美元与港币的汇率中显著。这些特征表明人民币汇率应更加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失调程度如何?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知道人民币均衡汇率,以作为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失调程序如何的标准.本文采用1982-2004年度的数据,运用Elbadawi的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模型来估计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并计算了汇率失调程序,另外还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失调的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单整GARCH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别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持续性和持续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收益率序列的波动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当前的扰动对未来条件方差的影响将持续下去,一个标准差大小的随机冲击对汇率收益率波动影响的持续时间大于为4天左右,鉴于汇率波动风险具有持续性,其风险的规避应在协同持续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
自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汇率波动日趋复杂,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更加重要.鉴于此,文章运用随机波动(SV)模型对汇改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杠杆效应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小,而人民币汇率收益率与市场风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以香港对内地服务业FDI为例,从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和汇率预期三个方面对汇率与服务业FDI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收益率序列的双向波动问题以及其记忆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无论是在汇改之初、还是在双向波动态势下均存在记忆效应,在历次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调整之后,人民币汇率记忆周期发生了变化.双向波动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记忆性会增加汇率风险,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跨国流动资本的监管,防止外汇投机行为的发生,同时应从根源上引导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通过Frankel & Wei模型及汇率波动走势图直观对比,研究发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受美元汇率影响程度,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增强了,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超调;人民币波动幅度竟要远远高于同时期内欧元、日元波动幅度,汇率形成机制灵活性与自主性没有具体体现.汇改之初2%升值幅度并不到位,导致了人民币汇率持续单向运动以及央行被迫频繁入市干预.要建立真正参考一篮子货币弹性汇率制,就必须将矫正币值失衡与完善汇率机制两个问题综合考虑,才能做到不顾此而失彼.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1994年1月至2011年2月美元兑人民币月平均汇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STAR模型,分析了中美汇率的非线性特征,通过检验发现ESTAR模型能较好拟合汇率增量序列;其次对ESTAR-ARCH类三种组合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STAR-GAR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汇率变化的趋势,说明汇率增量既具有对称的非线性特征,也存在波动的群集效应;最后基于ESTAR-GARCH(1,1)模型对近两年来美元兑人民币月平均汇率进行预测,预测精度很高,说明所建模型非常合理,并且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十个月人民币将继续升值。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利用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美的双边数据,在HS细分商品层面上研究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变动和波动对中国向美国出口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变动对不同类别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人民币汇率水平升值对占中美贸易不平衡85%以上的HS16、HS20和HS11等三大类商品出口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对多数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为负,不过影响都比较小,因此,可以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增加汇率弹性,培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