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解决农民工素质低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又提出“绿色通道”培训计划,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全年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侍转移的规模依然较大.转移任务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进而引发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当前形势下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个问题对于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0年以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持续缩小,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劳动力回流态势明显,经济增长方式愈发依赖投资与出口.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变动机制表现出新的区域差异:在中西部,教育发展、资本形成、政府财政支出及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就业增长;而在东部,科技进步、城镇化、消费、出口及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体现出更强的就业增进效果.因此,“十二五”时期的就业促进战略应具有区域差异特色,重点是加快产业与劳动力的“双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扩大内需、转变城镇化模式、协调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就业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乡-城劳动力两阶段转移模式是中国人口城市化过程不同于国外模式的突出表现.文章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引入了制度因素的两阶段化的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来揭示中国乡-城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的内在动力和制约因素;讨论了实现均衡迁移量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主张通过增加城市正规部门新增就业机会、改善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工资水平、缓解劳动力转移中的制度约束等途径来推进中国乡城劳动力的有序和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劳动力总量过剩、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劳动力素质低这三大压力,需要我们在政策制定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长期树立“就业优先”的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就业优先”的观念,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一定要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强调“就业优先”,就是要明确,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就业。只有努力扩大就业,才能让广…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与土地是传统乡村发展的两大基本生产要素,打破西部农业长期陷入的“低水平均衡陷阱”,必须充分考察劳动力这一要素。国内很多关于农村就业问题的研究从人地关系入手,探索农村劳动力在地域间、产业间流动寻找与其他生产要素充分结合的路径。作为全国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劳地矛盾在四川农村同样客观存在,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制度环境。在这个前提下,考察现阶段和今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劳动力市场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遭受就业歧视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广州市作为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首选地之一,农民工就业歧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旨在分析歧视的表现形式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拥有12 亿人口的大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其特殊的国情:资本资源占世界总比重低,但劳动力占世界总数的1/4。我国目前正面临两大巨变,即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当城镇失业人口规模已达历史高峰,乡村中也存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1.多种因素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存在数以亿计的剩余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趋势性的变化,劳动力从近乎无限供给向短缺转变,以及伴随而来的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预示着“刘易斯拐点”正在临近.本文在分析浙江经济发展方式与农业转移人口的交织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要抓住“刘易斯拐点”这一契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降低对低素质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并通过建立平等向上流动通道、加强在职技能培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途径,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只有就业充分了,农民的收入才有保证。近年来,青海省各级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农牧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1.
课题组 《浙江统计》2008,(12):11-14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也是多数国家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分析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轨迹,结合人均GDP5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就业结构的规律性变化,旨在提出浙江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路径选择、制度保障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的分工现象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农村经济正在经历着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过程.农村工业化仍在持续发展,非农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或流入城市寻求就业和发展机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农村内部生产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13.
《统计与社会》2005,(1):17-18
岁末已至,远在广东东莞打工的长安区羊村村民范臣给父亲发回了这样一条手机短信“我元旦不回来了,家里要是用钱,就从我的银行卡取,卡里还有1.3万元。祝二老身体健康”。父亲范金泉告诉记者,这些钱都是儿子今年在外打工赚来的。经了解,今年长安区输出劳动力4.3万人,农民靠务工揽回4亿元。  相似文献   

14.
一、“十五”时期全省就业的总体情况2001年至2005年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就业28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5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达24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累计达45.2Z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依次为4.7%、4.9%、42%、4.47%、4.42%,均低于国家确定的控制目标。同时,坚持统筹城乡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402万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敏 《浙江统计》2004,(12):28-29
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各级政府的难点问题,而伴随着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宁波市江东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的数量大幅增长,导致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逐渐削弱.同时由于外来劳动力的大量涌入,更加速了江东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形成.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已非常紧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人们会发现,进城打工的农民似乎又多了起来,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施工现场、商场饭店,几乎到处都能见到打工的农民,一些久负盛名的大商场,为了节本增效,送货员也都换成了廉价雇用的打工农民。人们习惯叫这些人为民工。目前,城市职工下岗再就业已成为上下关注的热点、焦点。但在广大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1995年国家统计局曾进行过一次调查分析,我国城乡全部从业人员62388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7346万人(包括: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  相似文献   

17.
西方城市经济学(经济城市)认为,劳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逐利性,哪里容易赚钱且提供丰富的消费品和服务就往哪里聚集,哪一产业得到的报酬多就往哪一产业转移。正是劳动力的这一特性,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分析南海区1995~2005年劳动力就业走向,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走向,对研究和解决南海区农村问题,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作,应该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行农业统计制度中,有关农业劳动力统计的指标主要是反映农业劳动力利用情况,如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占社舍总人口的比重等。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流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但反映这些问题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增设指标;-.反映农业劳动力就业程度的指标。主要计算农业劳动力就业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来说,实际上也有一个就业的问题。计算就业率,以此反映农业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同时也用以观察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农村出观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据推算,目前我县农村有三万劳动力充盈。农民自发寻求出路,利用血缘、地缘、人缘以及其它的关系,组成“南下大军”,浩浩荡荡奔广东、走福建,在这些“打工仔”、“打工妹”中,有的硕果累累,也有的“随波逐流”,扫兴而归。对于后者,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疏导,避免劳力资源的浪费。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观状的分析,找出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探讨转移途径,从而走出困境,切实解决目前农村中这一潜在性、停滞性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首先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1998年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生产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呈不断增大态势,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非农行业劳动力回流农业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拟通过分析西青区劳动力就业状况,进一步探讨如何根据地区实际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