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松与灵感闪现具有密切的关系,是灵感主体进行灵感思维时,从显意识状态转入潜意识状各的一种活动,它具有潜伏性、休息性、形式多样化、轻柔缓慢的特点。放松是灵感闪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居于核心地位,在灵感闪现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逻辑问题,也就是探讨人们的认识思维如何深化的问题。显意识向潜意识之沉淀,潜意识向显意识之跃迁,构成了人类意识思维演进中的"潜"与"显"的双向动态推移。并经此由此及彼又由彼及此的双向推移,催生了显意识的指示性认知与潜意识自组织化认知的同步共振效应,而这也似是灵感、顿悟、直觉等潜意识形式迸发的直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创造性地提出人类思维的第三种形式是灵感思维,并且认为灵感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之一;在继承和总结前人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等多方面对灵感思维的研究,认为灵感思维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作用,探索灵感思维应通过心理学、微观学、模拟学三种途径。钱学森对灵感思维的建树,使人们对灵感思维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大脑皮层在瞬间内对兴奋点重新排列组合,从而茅塞顿开,真象大白,这就是灵感。灵感并不直接调动所有认识器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得出认识结论,而是抛开一般的认识程序,带有很大的奇异性、模糊性和不可重复性。灵感抛开认识的中间环节,从起点直达终点,从而带有突发性和非逻辑性。在大脑紧张工作之余,显意识停顿或半停顿,而潜意识频繁进行,这就是灵感的生理前提。灵感的准备阶段是积累实践经验;灵感的酝酿阶段是突破常规,形成特殊心理势态;灵感的爆发是内外信号相接,形成新的思想火花;灵感的整理是用逻辑整理非逻辑,以备后用。  相似文献   

5.
音乐创作的想象与灵感,是作曲家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想象之中获得了一种“带有自发性”的创造性心理行为。本文试力通过对想象与灵感的探讨,揭示其复杂性以及隐秘的心理机制,使我们认识到,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多层次、多因素、多形态的复杂心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孙惠芬小说涉及许多家族叙事元素,但与许多作家善于通过宏大叙事来创作家族小说不同,其小说没有宏大叙事,没有精心的故事设计,家族意识是通过稍显散淡的作品人物,尤其是以申家家族成员为代表的人物描写而集中体现出来的。这一特点也使得其小说迥异于当代其他同类题材的小说。孙惠芬小说的家族意识主要体现在具有强烈而焦灼的进城心理、家族本位意识和倚重精神取向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作灵感是创造主体经过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潜意识阶段的孕育之后 ,在某种契机之下突然产生的主体思维与客体世界的高度协调和高层次遇合 ,以及显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沟通 ,并在一瞬间产生思想认识上的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整体洞察和对问题的豁然解决的一种特别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此以激发模式对文学创作灵感予以阐析。  相似文献   

8.
水除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外,也使我们居住建筑环境得到美化,满足人们心理、视觉的审美需要;水具有的特点、它的灵性使之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元素,它能提供建筑设计者创作的灵感,水元素融入居住建筑的设计中。水蕴含了各地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建筑中常运用水创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空间环境。据此,论文主要具体分析、总结了水元素设计与居住建筑环境中各要素设计的结合。设计方法的总结和具体设计是水元素在居住建筑环境中应用的具体实践,以此作为设计工作者们设计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煤环境是强化社会主流意识、影响当代社会心理的重要场境.社会心理是传媒环境强化社会主流意识的深层动力和源泉.传媒环境与社会心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能促进传媒环境和社会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创造与创造力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造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显意识与潜意识、形象与逻辑思维、求异与求同思维、直觉与分析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整合过程,是左脑与右脑两半球的沟通,是元认知监控的过程;个体的创造力与能力、兴趣、态度、动机、习惯、信念、价值观、知识、技能、认知风格与环境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可以围绕这些因素展开,由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修辞信息的含义和修辞信息的传播工具,揭示了修辞信息传播的“表达←→传播←→接受”三极多向互动的客观规律及其传播过程中“接受兼表达”的等值、减值、增值和改值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文艺创作中灵感始终伴随着。什么是灵感?它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客观现象,是思维受到实践作用的一种折光,是思维活动中的一种质的飞践。艺术灵感则是文学艺术家创作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与精神状态是客观世界在形象思维中迸发的艺术火花,是一种瞬时的颖悟,遐想的闪光,是由形象积累、感情凝聚、文思贯通与技巧畅达结合所产生的心灵跃动,思维的激发与喷射,是文学艺术家潜意识中突然爆发的显意识。它有着启示、鼓舞、醒悟、灵气等含义。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有时静静地凝视着板壁上的斑纹或裂痕,会从中不假思索地订化出生动的形象来:奔跑的马,蜷缩的蛇,飞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一切都依赖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审美教育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如此,这是由创造力的形成因素、特点和审美教育的性质、特点决定的。创造力是个体或群体在智力活动中进行求异、创新、创美的心理能力.它是创造出某种新奇、新颖、独特的具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产品或新作品的能力。创造力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主要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直觉、灵感和美感等。而这些因素都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思维科学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灵感思维则是人们注意的中心。现在有许多论文从不同角度探索灵感之谜:或从哲学方面——量变与质变、必然与偶然的关系上说明灵感的孕育、诱发和创造能力;或从生理、心理方面——暂时神经联系、潜意识、正负诱导规律、循轨越轨思维等说明灵感产生的生理基础和心理过程;或从体验、感受方面——归纳其表现形态,说明灵感的特点;或从脑科学方面——大脑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功能结构及其  相似文献   

15.
1 古今中外,对灵感的解释除以柏拉图等为代表的“神灵附体”说外,自现代心理学发展以来,有潜意识动因说和与之相反的唯意识动因说,有以试错的反馈机制来解释的心理控制论说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顿悟”说等等。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是潜意识动因说。这种理论经过改造,在我国也广为流行。1984年以来,我国学者钱学森教授就多次发表谈话或写文章,把灵感作为一门思维科学  相似文献   

16.
对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了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的联系。发现每种独立的心理现象均蕴含着其它各种心理现象的成分和功能。由此归纳出心理活动全息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组织知识创造研究强调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转变的核心环节,然而这一环节的前提是默会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以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说为切入点,认为默会知识有分析性和综合性两种,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本质上是将蕴涵于相关显式知识之中而又不为意识所意识到的知识发掘出来,而综合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本质上是认知主体在其显式知识结构中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与推演规则,并据此推演出相应的默会知识。组织知识创造所涉及到的默会知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转变为显式知识。  相似文献   

18.
试论科学创造中的无意识思维谈新敏大量事实表明,无意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思维现象,在科学创造中不仅是科学创造过程中酝酿和产生顿悟或灵感的契机,而且具有不同于有意识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本文试就科学创造过程中无意识与意识的转化机制、无意识思维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灵感型运思是本来阻绝的思路豁然贯通 ,进入到一种文思泉涌般境界的运思 ,是在潜意识层中孕育成的创造性成果突然跃到了意识层。它具有突发性、易逝性、创造性和积累性的突出特征。其大致过程 ,总是以一个积累阶段作为准备 ,从凝思与潜思开始 ,经过机缘与应激 ,最后实现灵感突现。灵感型运思的培育和驾驭 ,应当把握住积累与实践、自由与放松、发现与捕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恋"与"自虐"意识在中国当代女性文本中的频繁出现,是具有多重成因的。其中,既包括文化、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与外在条件的刺激密不可分。本文将主要从文化、心理和时代环境几个方面解读"自恋"与"自虐"这两种意识的成因和表现方式,并对此前一直被理论界所忽略的这两种意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脉络作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