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内部存在异常复杂的思想和理论争鸣,但它也有能够反映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之共同志趣的发展主题.试图重建资本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重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拓展人类道德关怀的领域和范围、寻求化解道德分歧的伦理路径、塑造后现代道德文化精神等不仅反映了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在对待西方伦理学传统、关注现实道德问题、追求伦理学理论创新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同或相近倾向,而且反映了所有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共有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规范伦理学承诺给予现代个体以自由,然则其普遍理性主义诉求及其规则主义宰制,恰恰是以打压个体自由的方式确立起来的,因此,其不但不能实现个体自由的最初理论诉求,反而挤压了个体进行道德选择的自由空间。基于对此种困境的反思,后现代伦理思潮要求终结现代伦理学之悖谬,力图以伦理的解放和道德的自主,重新焕发现代性视域下伦理学应有的目的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鲍曼从后现代理论的视角反思了现代的伦理困境及局限,进一步对后现代道德状况自身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最后揭示出后现代伦理思想,主张道德自我进行选择和为了他者的道德.鲍曼的后现代伦理思想对道德教育的启示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的道德回归——齐格蒙特•鲍曼的伦理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和道德问题是鲍曼的重要议题。现代,道德是伦理的产物,现代社会面临道德危机;后现代,伦理呼唤道德冲动,伦理危机为道德复兴提供了机会和新的挑战。鲍曼依据列维纳斯伦理思想的启示提出了自己的伦理观,企图从现代伦理的内部去解构其机制,但又发现“对他者无条件的责任”之现实困难,生发道德感的替代机制还需继续寻找。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文化,也是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和谐观以伦理为基础,西方传统的和谐观以宗教为基石。和谐的当代本性是伦理的,它蕴含着道德自我的伦理要求,尊重他者的伦理原则,个体以实体为指归的伦理精神和社会作为伦理实体的道德精神以及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和谐的伦理定位使伦理成为和谐最为亟需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诸多社会问题都与现代社会祛除伦理的社会机制有关,而首当其责者正是现代伦理学本身。后现代伦理学指出了现代社会三大祛除伦理的社会机制,作为其指导思想的恰恰是现代伦理学中公认的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而这三者本身就是现代伦理学内在矛盾的根本原因。后现代伦理学从伦理现实和伦理学理论两个层面对现代伦理学进行的批判,预示着未来伦理学发展的方法或方向。发展伦理的一些新近成果也为后现代伦理学研究方式的生命力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寓居于德国与法国的生命哲学中的生命道德哲学理论应该称为经典生命伦理学,应该作为后现代复兴的"后现代生命伦理学"的前体,从叔本华开启的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和英国的进化论伦理学是其重要的理论渊源之一。生命伦理学的道德相对论,或称生命伦理相对论,应该给予一种借鉴和提示:普遍价值与行动方式的混乱,可以由价值等级排序进行调节,次级相对论或次级相对主义,是一种弱相对主义观点,是一种对于理论锋芒的收敛和隐藏。个体法则(个人规律)理论是对于后现代社会中多元化和个人自由意志的认肯,更是对于实用的、具体的、境遇论的道德生活的精神生命自由的尊重。生命伦理学是生命政治与生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文化的目的正是至善的追求,也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整全的道德(content-full morality)和真全或纯全生活(entire lives or pure-full lives);这就是普世的伦理理想、真善美统一的那一境、信望爱统一的那一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伦理的范式转型已成为当代学界的共识,而一种伦理范式的真正确立最终依赖于自身规范基础的阐明与辩护。其中,“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和现代伦理的共有范畴,其内涵及其形上哲学基础经历了从本体到主体乃至他者伦理的嬗变。在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成为当代伦理学关切的核心对象时,以诚信范畴为依托,从他者视域管窥中国伦理范式的建构与转换,不仅有利于诠释传统伦理的后现代内涵,同时也为当代中国诚信体系的建构奠定了范式平台。  相似文献   

9.
从道德哲学的生存论观点来看,道德绑架是一种道德异化、伦理扭曲的社会行为,造成了对个人善和公共善的双重侵害。在道德绑架中,模糊和遮蔽了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自我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边界意识。要消解道德绑架,需要以生活化的道德叙事来推进现代公民教育、以主体间性的承认关系来奠基现代社会交往、以普遍化的媒介规治来促成现代公共舆论,这是从生存论的角度对现代公共良善生活的构建所展开的未来致思。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育伦理价值问题的当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伦理在现代社会不仅要探讨如何对教育主体进行道德立法,提升教育者的教育道德水准,而且整体上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意义上关注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并将此作为现代教育具有价值理性的一个标识.就教育伦理对教育行为主体进行伦理规约和价值导向而言,在当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当将价值追求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结合起来,从而更全面有效地发挥教育伦理的实践功能.这将有利于教育主体的道德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也有助于和谐教育精神的培育和和谐教育生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社会似在面临深刻的变化.在道德的普遍主义之后,似是伦理的特殊主义在回归.种族斗争、部落纷涌等回归现象,这些定义了后现代政治的事物,表现出“在远处的松绑是为了巩固与他者在此地的分担”的需要.如果说道德是朝向完美社会的前程,伦理则是朝向起源,朝向刻画了原初、基础的“古老”的缓慢归路.在这样的意义上,伦理表现出大众共存的实质.在这样的意义上,人们能够讨论“美学的伦理”,它是基于被分享的感情和激情的连结物.这种共存不像是社会契约所意愿的那种和谐,而更像是使人类特征一体化,出自“感情协定”的和谐.共存也是关于“公众场”的集体智慧,人们应当珍惜而非破坏.这样的寻根可以是积极的.伦理的这种根深蒂固同时又充满活力的“信赖联系”功能让我们懂得在短暂的权力之外,还有永恒在时间之中的根本性的势力.在这种时间链上,未来不像是在道德中那样,它不再是制约个人存在的绝对,个人存在只有参照过去才会有意义:永恒活在当下.因此,与现代道德的“应该是怎样”相反,伦理的“能够是怎样”或“希望是怎样”可以很好地总结出后现代公民关系所采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伦理促进了能源立法,并持续改变着能源立法的目的,还为实施和遵守能源法规提供必要的道德前提。在能源立法的调整对象、指导思想和立法目标等方面均与环境伦理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法律运行的伦理追问作为从道德价值论的视角对于法之创制、司法和执法及守法诸环节的审视和评判,既有其必要性,又具有可能性,这两者构成了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内在依据。从具体向度看,法律运行的伦理追问主要体现在审视立法活动是否符合道德之“应然”,司法活动是否依循应有的伦理路径,守法主体是否确立了良好的守法道德。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个体的维度探究道德效用,旨在确认道德对个体生存、自由与幸福的效用,引导行为主体自发地进行道德实践。首先基于道德效用相关概念的微观分析,道德效用包含着道德行为使受益者受益的思想内涵。其次从生存、自由与幸福这三个生态个体逐步递进的追求展开对道德效用的探微,具体表现为道德效用是利他的,意味着道德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成为获益者,随着道德效用在时间与空间层面的推演发展,回馈效应又会使道德主体自身受益,最终演化为道德效用也是利己的,这是道德共同体的有效构建。最后站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道德效用的社会生态蕴意突显了生态个体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共存的伦理智慧,其注重以人为本、利他与利己均衡发展以及培育公共品格的伦理思想可以提升伦理道德体系话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使道德主体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去把握生态个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中坚持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观,深切关心后现代、后工业、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人的生存状况与命运,用主张宇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应该承认差异、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建立生态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拯救人类的大家庭,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强调生活在凝聚性文化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精神,目的在于重构一种视人与自然为宇宙组成部分的民主、和谐、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社会.探讨冯内古特小说的后现代伦理对于推动人类不断进步,走向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在20世纪20~30年代以郑正秋等为代表的家庭/伦理情节剧,30~40年代以蔡楚生为代表的社会/伦理情节剧,以及60~80年代以谢晋为代表的政治/伦理情节剧,都善于围绕伦理教化的社会目的,编演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在突出浓情化的伦理意识,塑造道德化的类型人物,运用流畅而透明的视听修辞等大众化艺术特征方面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雅俗共赏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行政腐败日趋蔓延。因为"权力"与"市场"存在利益交换的空间而法制又不完善,同时又放松了对掌权者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防止行政腐败,单纯依靠法律是不充分的。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和价值评价坐标,在道德天平失衡的情况下,法律将形同虚设。因此,"依法行政"绝不能取代"以德行政"。建设现代中国的行政伦理,有必要借鉴我国古代丰富的"伦理政治"思想以及西方国家的行政伦理建设思想与经验。  相似文献   

18.
医助自杀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助自杀的合道德性主要表现在其基本原则、价值目标、道德可能三个方面。医助自杀遵循“自主”的基本原则,即医助自杀是病人自主自愿的要求,符合病人的自主性;医助自杀的价值目标是“人的尊严”,即医助自杀使病人获得了生命的尊严,保证了生活质量;医助自杀的道德可能性是“死亡权”这一自然权利,即医助自杀使得病人通过自主选择获得了“有尊严的死亡”。当然,医助自杀必须考虑双方自主、医患关系持续良好、无其他替代方案、监督体系完善等条件,如此方成为可能,且合乎道德。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伦理不能化约为个人伦理,但包含德性伦理。德性伦理以行为者的德性为核心,以其幸福为目标指向。企业伦理既包括规范伦理,也包括德性伦理,其中德性伦理是企业家和员工所应具备的经济美德,其德性观、实践论视野、团体论视野、幸福观和成功观都有力地支持着企业伦理,但德性伦理还需要规范伦理作为副本,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