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信用体系的脆弱性与制度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三农问题”已然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针对农村信用体系的脆弱性,首先要完善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同时必须明确政府职能,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构筑完善的农村信用服务体系,还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本地信用资源,加强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2.
运用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网络原理,结合我国农村目前的信用状况及信用特点,通过分析提出建立某种形式的农村村级互助基金,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信用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并不需要商业银行专门针对农村信贷的政策,以保证我国在加入WTO之后,一方面商业银行体系能够满足WTO规则的要求进行竞争,另一方面满足扶持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 ,我国出现的信用缺失现象 ,主要是由于公民和企业道德失范 ,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对失信行为的监督、打击、惩处力度不够 ,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的。对信用缺失的治理措施包括 :加快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加快信用管理的立法建设 ,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4.
信用合作社在农村信用制度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村信贷市场合约不可缔结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辽宁省北票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实例,探讨了对于农村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等问题,信用合作社作为信用中介机构在信号传递、公示信息和节约征信制度建设成本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进而促进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房地产信用体系正处在初级建设阶段,借鉴美国信用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房地产信用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美国信用体系的构成和主要特点,结合我国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的实际,对加快我国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起源于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研究,结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以小额信贷机构为主体,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为依托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新模式。并对小额信贷中的资金来源、风险规避、利率选择、信用体系建立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制约农村金融改革、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提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财政注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治理结构以政府机构改革,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设立农村投资基金和投保基金等建议,并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改革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信用担保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社会信用秩序,能为信用担保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信用担保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原因,提出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谭桔华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撰文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我国已启动10余年,2014年初出台了2014—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心声。当前网络金融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这些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社会信用状况及其成因的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加强信用中介机构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以提高政府信用、完善政府的信用管理和监督体系、加快引导和培育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