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确定的发展目标,同时引发了如何对待传统伦理道德和法的关系的讨论。由于传统伦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其与法治存在明显的冲突,但是伦理道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应该为伦理道德和法治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吕廷君  喻中 《领导科学》2015,(10):20-21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在当代表现为以民主制为特点的法治社会。本文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代表,试图寻找社会契约论与当代法治社会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正>"民告官"在中国多年来一直被视为依法治国的标志之一。此次《行政诉讼法》修改,亦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背景下,被寄予厚望。其间,一直被行政法学界强烈呼吁的行政法院设立问题再次被提出。1989年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为中国法治建设开启了"民告官"的制度先河,这对于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培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文化,限制行政权力膨胀,监督政府,建构权利制约权力体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论是法学界还是实务界一致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方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法治中国战略思想。研究这一战略思想,对于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从宏观层面把握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一、法治中国战略的形成依据习近平同志法治中国战略思想正是在对中国发展与改革的全局把握中形成的。法治中国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积极运用新民主  相似文献   

7.
形式法治思维与实质法治思维对待法治之法、法律的确定性、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司法理念等问题大异其趣,各有贡献和局限。前者得之于规则的遵守,失之于机械、僵化。后者得之于情境因素的考虑,失之于超越规则,有瓦解法治的危险。现阶段的法治思维应当以形式法治思维为主,以实质法治思维为辅,这是比较两种立场的法治思维观和分析当今中国政法现状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熊佳 《经营管理者》2011,(8X):221-221
法治是一个历史的、多元的、社会的、实践的概念,其一般性性已为中西学者所共识,但无论是在理论上界定、使用,还是在实践中自发生成或理性推进,往往都要情境化,将其普适因素与具体场合相融,做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西方学者用高度概括性的直接定义方法阐述出的法治的多种含义,由此我们可归纳出一个综合性的法治概念并对其分类进行简述。不仅西方学者用实证分析性的描述方法列述的法治一般性,而且国内学者对法治标准有国情之下的具体判断,综采中西学者关于法治的精神论述,不难发现中国的法治要素可从法治精神要件、实质内容、形式要素三层次进行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法治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但是,长远的乡土传统使得我国农村社会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的难度远远大于城市地区。本文试从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健全农村法律体系、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三方面对农村法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治发展模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适合一个国家的法治模式,并不是在某一主体主导下建立的一套抽象的无背景的原则和规则,而是根植于能够提供大规模背景共识支持的生活世界和法治理念体系。这种背景共识不仅是世界性的,更不可避免地带有本土性。这决定了中国的法治模式在普适性法治价值序列组合上的特殊性,法治建设过程中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特  相似文献   

11.
法治观念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否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以及具有什么样的法治观念,不仅决定着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而且决定着领导干部法律实践的方向,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成败。笔者认为,在依法治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以下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法制新闻传媒异军突起为背景,在法治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司法与传媒,尤其是与法制新闻传媒之间的冲突平衡关系,在挖掘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法理原因的同时寻求推动其良性互动的方法,使二者共同促进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毋庸讳言,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且一般公认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是在《法治与未来中国政体》(《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5期)、《民主迷信与咨询型法治政体》(《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0年秋季号)、《民主与民主的神话》(《天涯》,2001年第1期)等一系列文章中,潘维指出:政治改革的导向存在民主化和法治化两种选择,二者不可能同时兼得。根据中国的国情,也参照新加坡、香港“有法治缺民主”的成功经验和俄罗斯等国“有民主缺法治”的惨痛教训,我们应该选择以“咨询型法治”为方向的政改方案,而且只要“建立了法治的国家体制,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顺利结束了。”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的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  相似文献   

15.
周生虎  刘铁 《领导科学》2021,(2):111-114
中国特色法治政府建设需要不断地从中国传统治道和法治文化中汲取养分。先秦法家的"一断于法""益国利民""法布于众""刑无等级""循名责实""刑赏信必"等核心观点闪烁着理性光辉,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与现代法治政府建设"权责法定""高效为民""政务公开""执法严明""法治监督""诚信政府"的基本特征有契合之处。当前,应对先秦法家思想合理扬弃、开拓创新,为法治政府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有过多次重要论述。本文试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特点、体系和目标三个方面加以探讨,尤其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分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两大维度给予全面分析,最终总结出中国法治发展的总目标,即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活为保障,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冲突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提升农民法律素质,完善和有效落实关于农村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基础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指引着实践。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尤其要破除人治思维和政绩思维。党的十八大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要求摒弃领导干部的人治思维,提升管理能力,引领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遵循法治原则、坚守法律底线;引领干部克服过多存在的行政思维,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权威,营造法治环境,纠治过于倚重行政手段、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公民法治观念、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冶国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由于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容易理解和把握.为此,作者借用自然科学上的"元素"概念,将法治与元素有机结合,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物质属性的法活元素概念.法治国家是通过诸多法治元素,一点一滴,积小为大所构建起的庞大的法治大厦.法治元素理念要求我们时时讲法治、事事讲法治、处处讲法治.法治精神意识化是法治元素理念的核心所在.法治元素理念是我国法治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法治元素理念在法治建设中的理论探索〉是2010年度国家级软科学课题〈全国法治县创建工作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四川省泸县法治建设模式〉(项目编号:2010GXS5D254)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法治元素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了法治元素理念的现实意义,并对我国法治发展的基本态势、法治元素与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该怎样理解法治?对于法治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一种把法治看作实现国家秩序或社会治安的手段,另一种认为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需要而对国家权力施加必要的限制。前一种法治观是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从上古时代起,明天道、察民意、“制而用之谓之法”1的统治工具论观念就已经深植人心。后来的文人策士们说得露骨一点的,则谓“设法度以齐民”2;说得含蓄一点的,则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3,“务以德善化民”4。总而言之,法律只是用来管束老百姓的。虽然到了近世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