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谭武群 《船山学刊》2006,(4):139-141
《水浒》中“八十万禁军教头”,其“八十万”之众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庞大数目,“八十万”的形成过程既是一个宋王朝集中军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将宋王朝逐步推向“积贫积弱”局面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强 《江淮论坛》2011,(1):175-180,71
杨亿是宋初著名诗人,他作为“盛世符瑞”出现在北宋历史上。不同于一般的“神童”,杨亿把握住历史机遇.用自己的“神童”传奇资源和文学影响力,开创了大宋王朝新的文学时代。杨亿和他的馆阁同事们倡导的“西昆体”诗歌样式,迅速风靡了当时的大宋文坛,成为大宋王朝自己第一个流行文学样式.“两昆体”诗风的形成,顺应了南北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也体现了统一王朝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瑶族是中华民族中一个人口较多、分布广阔的少数民族,同时又是历史上迁徙较多的民族之一。他们在频繁的搬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瑶族独特的游耕生活,到明、清之际便初步形成了瑶族居住的“大分散、小集中”的集散特色,一直延续到今天。瑶族为何会出现这种集散特点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4.
越南是除中国之外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国家,据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越南有瑶族620538人。世界各国的瑶族都是从中国迁徙去的,而且大部分瑶族是从中国进入越南后才迁徙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但瑶族什么时候从中国进入越南,中国与越南的正史及地方志都没有记载,中越两国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文章从瑶族信歌、祖图等民间文献切入,展开探讨,认为瑶族进入越南的时间是明代初年。同时,历史上瑶族迁入越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明代初年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不断有瑶族迁入越南。由于瑶族各支系进入越南的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在越南,不同的历史时期,瑶族的分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瑶族历史悠久,创造了不朽的文化。但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歧视、压迫,瑶族迁徙频繁,隐蔽深山,生产发展较为缓慢,因而还相当完整地保存着一大批反映该民族原始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其中有神话、传说和大量的动物故事,成为我们研究瑶族的社会历史、心理状态和文学产生规律的珍品。瑶族神话甚多,尤以天地万物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内容为众。诸如《密罗陀》、《开天辟地的传说》、《射太阳》、《射月亮》等,朴实地反映了瑶旗先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象女神“密  相似文献   

6.
向吐蕃征取质子,是北宋王朝治理西北边疆的重要策略。宋在与吐蕃接壤的沿边各州建“纳质院”,办“蕃学”,羁押大量吐蕃将校子弟,以此来牵制松散难制的吐蕃部落。宋向吐蕃大量征质的原因:一是为适应吐蕃民族本身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驾驭控制手段;二是与宋和西夏对吐蕃的拉拢、争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宋王朝反腐败简论谭学书一、宋代官吏的腐败状况官吏腐败,是封建官僚政治的瘤疾。而宋代官吏的经济违法活动的猖撅,是历史上政治腐败现象中较为典型的。宋代虽出了象包拯、范仲淹那样崇尚节俭,不事侈靡、“清心做官,莫营私利”的清官,但那只是个别的。从总体上看,宋...  相似文献   

8.
瑶族族源是多元的。秦汉时期,瑶族先民荆蛮的活动地区,在今四川、湖南、湖北、安徽之间,而不限于洞庭湖与鄱阳湖一带。瑶族先民的迁徙,也不是从平原越丘陵,入溪谷,进山区。其迁徙时间、路线各不相同,但都有飘洋过海遇狂风恶浪袭击、祈求盘王拯救,到达目的地的记载,表现其宗教信仰的民族性、群众性、继承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评皇券牒》看瑶族的矛盾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瑶族既是一个顽强的少数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弱小的少数民族。说她顽强,是因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封建统治者的一次次征讨、围剿之下并没有沉沦、衰弱下去,而是在不断的抵抗、迁徙甚至漂洋过海中得到了生存和繁衍;说她弱小,是因为瑶族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不少瑶族群体特别是过山瑶直到解放前还过着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长期处于食不裹腹的饥馑状态。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在以往的关于瑶族问题研究的论文中,人们往往注意到的是瑶族社会落后的外因,如自然环境的险恶,大汉族的残酷统治等。而对它的内因,则往往注意得…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广东瑶族来源的历史,是一个复杂而难度较大的课题.不断的讨论,会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本人在《广东瑶族历史若干问题探索》(下简称《探索》)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广东瑶族不是隋唐之际始从武陵向粤北迁徙,早于秦汉,瑶族先民已逾岭南来居住;二,瑶族  相似文献   

11.
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阻塞 ,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造船业的迅猛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和宋王朝对海外贸易的鼓励政策 ,种种良好的社会基础使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相似文献   

12.
读了《粤北瑶族历史的一些资料》一文(见《学术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有些不同看法。认为要解决粤北瑶族来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瑶族的原始居地问题。但是,由于瑶族历史悠久、迁徙频繁、居住分散、语言复杂、称谓颇多,造成我国史籍记载较为混乱,给研究这一问题的民族史学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源于“长沙、武陵蛮”,原始居地在今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也有人认为在湖南的大部分和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①;另一种认为源于“五溪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贵州之间②;第三种意见认为源于“山越”,原始居地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南京十宝店(一作  相似文献   

13.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所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立国以前,党项族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载入隋、唐、宋、辽各代汉文史籍中,党项人的概念很明确。立国以后,自号“大夏”,因其位于宋、辽之西,史称“西夏”,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西夏人”(或称“夏人”)一词。当其王朝存在期间,“西夏人”理应泛指其境内各族人,不必限于党项族,常八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  相似文献   

14.
关于粤北瑶族的来源问题,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于1963年编印的《广东瑶族社会历史情况》一书认为粤北的瑶族,并不是本地的土著,而是在隋、唐之际由于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才从武陵、五溪迁移到湘、桂、粵的三省边境的。“到了宋代,这个聚居中心又被攻击。在历代统治阶级不断追迫之下,瑶族长期迁徙流浪,星散各地。在明、清时,翻阅广东县志,在西江流域一带,每县均有一二至  相似文献   

15.
李贄在《忠义水游传序》中,肯定《水浒》为发憤之作。他說: “太史公曰:《說难》、《孤憤》,圣賢发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圣賢,不憤則不作矣。不憤而作,譬如不寒而顫,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憤之所作也”。至于发憤的原因何在,他以为由于施耐庵、罗貫中,憤于宋王朝政治的腐化,使“大賢处下,不肖处上”;憤于宋王朝对外来侵略的异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的于阗,尽管臣服于黑韩回纥,但仍作为一个相当自治的城国而活跃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上,与宋王朝的往来至为亲善,在其携带的黑韩王的国书中,仍沿用唐代和亲称谓,称北宋皇帝为“汉家阿舅大官家”。北来前期,于阗朝贡使团由“回纥路”入贡;宋仁宗明道元年(1  相似文献   

17.
南宋钟相、杨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所控制的洞庭湖一带广大地区,大量使用“车船”与宋王朝军队激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通史组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五册)认为:“车船的制造,是起义农民在战斗中的一项重大发明”。(见该书第262页)在其他一些同志撰写的专著或论文中,也常常持类似的观点。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早在南北朝时期,卓越科学家祖冲之就曾经造“千里船”,能日行一百多里,据考证,  相似文献   

18.
蕃官统领的蕃兵,是唐王朝和宋王朝西北国防军中的一支劲旅,他们在遏制边患,保境安民,促进民族团结及至戡乱靖难的争锋岁月中,屡建殊功,“国家赖以为藩蔽”。故而两王朝对蕃官优礼有加,崇以高官显爵,享以司法特权,使其荣宠美名堪与汉官朝士相媲关。本文拟就蕃官荣名制的概况及其这一羁縻政策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作以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9.
宋朝享国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王朝重视文化建设 ,其载体雄厚、内容明确、举措扎实、机制有力 ,使儒家忠君爱国思想和朝廷至上的价值取向 ,广泛地深入宋民族之中。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 ,广大官员、兵士、平民和学生“赤心报国”、“各效其忠” ,同入侵者浴血奋战 ,粉碎了辽、金亡宋的美梦 ,使宋朝享国长久。因宋统治者政治素质平平 ,关键之时忠邪不辨 ,文化资源难以发挥最大效益 ,又“重文抑武” ,削弱国防力量 ,终被元朝灭亡。  相似文献   

20.
瑶族居住在我国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五省(区)的一百五十多个县(市),共有一百二十五万多人。关于瑶族族源问题,古今中外的史学工作者曾作过了大量的研究,也写过不少的专论,但是,看法不仅不统一,而且分歧似乎越来越大。以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源于“长沙、武陵蛮”;另一种认为源于“五溪蛮”;第三种认为源于“山越”。近年来又出现了“多元论”,认为瑶族应包括以上三种来源。本文拟将自己在最近参加《瑶族简史》一书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向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