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四川方言的语音分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方言音系》(以下简称《音系》)一书的第四章讲四川方音的分区。《音系》根据入声的有无和入声归并的情况,把四川方音分为入声独立区、入声归阴平区、入声归阳平区、入声归去声区等四个方音区。沈子平同志在《读<四川方言音系>》一文中肯定了这种分法,他说:“本书拿有无入声和入声归并的情况作四川方音的分区标准是合适的。” 一九八○年全国语言学会首届年会和一九八二年四川省语言学会首届年会在成都召开期  相似文献   

2.
荆巴古宝及土家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巴区”是去年我在区分全国各民歌地方色彩区时划出来的,以地理概念暂取名为“荆巴民歌地方音调色彩区”,简称“荆巴方音区”或“荆巴区”。“荆巴地区”,大致范围包括湖北省、陕西汉中、安康二地区的汉水两岸一带,川东的万县、达县、涪陵三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北部分地区。此区处于长江中下游与全国南北音分界线上(南侧)。区之东临赣、吴方音区:区之南与湘方音区交界;区之北与全国北方音区接连;区之  相似文献   

3.
四川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在韵母上的难点是多方面的,而普通话韵母e、o、uo不相区分是方言区的人带上方音色彩最主要的原因,本文论述了普通话韵母e[γ]、uo[uo]在四川话中的对应关系,以便四川方言区的人能够尽快克服方音,准确地把握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4.
摇铃乡(即原石板公社)是川北剑阁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山高坡陡,至今才通汽车,人口三千多。摇铃话不仅与剑阁县城的话差别较大,而且与白龙、广坪、迎水、高池、龙源等邻近乡镇的话也有差别,这种差别本地人都有明显感觉。现将摇铃话的语音情况做个概略介绍,供研究四川方言时参考。 1.声母24个: p p‘ m f v t t‘ n ts ts‘ s 摇铃话有一套鼻音声母m、n、其中n包括鼻音n和边音l,实际发音时,多发边音而少发鼻音。在“奶、来、拿、男、能,农、弄、挪”这些字中,边音和鼻音不构成对  相似文献   

5.
Ⅰ、引言万宁县在海南岛的东南岸,全县人口有153,844人,其中汉族人口有149,708人。这里的汉族人民,操一种属于闽南话系统的方言,跟海南岛大部分汉族地区所说的“海南话”是基本上一致的。“海南话”一般以文昌县的方音为“标准”,万宁音系跟文昌昔系比较,只有极少的不同,例如文昌方音保留中古汉语—m,—p 韵尾,万宁方音已经丧失,文昌方音的去声是高升调(35(?)),而万宁方音的去声却是低升调(13(?))。可以这样说:如果掌握了万宁方音,大致上也就掌握了海南话“标准音”了。  相似文献   

6.
四川方音可以根据入声的有无和入声归并的情况分成四个区:(1)入声独立区,如华阳、泸州。(2)入声归阴平区。如雅安,天全。(3)入声归阳平区,如成都、重庆。(4)入声归去声区,如自贡、荣县。这里我们只以声调作为标准来进行分区,其他比较重要的语音现象,除了在各区中谈到外,并绘制地图十八幅(附本章后),以  相似文献   

7.
刘湘政府(1935-1938)对川省基层行政人员的任用倾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四川新政府成立后 ,即着手整顿基层行政人员。刘湘政府对县级行政人员的任用权尽量加以控制 ,通过县政人员训练所 (简称县训 )训练出大批基层行政人员 ,“县训”出身者与刘湘政府形成一种“亲密”关系 ;而其他非“县训”出身者不仅地位远不如前者 ,任职也困难得多。这种状况直到刘湘去世、邓汉祥调职 ,王缵绪继任省主席后 ,才发生实际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剑门手杖产自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以其选料独特、外形美观、做工精细、质地优良、艺术品位高等特点,在全国手杖界独树一帜。剑门手杖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三国文化底蕴,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999年,剑门手杖获“中国第五届民族艺术、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2004年,剑门手杖获省级旅游纪念品金奖。2008年,剑门手被列为“四川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抢救工程”。2009年,剑门手杖获四川商务厅颁发的“四川老字号”称号。  相似文献   

9.
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读法不同的字音,本文称之为歧异读音.本文分析和解释了四川方言中具有浓重方音色彩的汉字声母的歧异读音,以此来探测四川方言声母系统中保存的一些古音成分和四川方言声母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古韵标准》是清代学者江永研究古音分部的力作。《古韵标准》一书涉及的方言材料很多,通过初步整理,可以把江永使用的方言材料归纳为五种类型:(1)直接阐述方言的重要性;(2)以方音证明语音的演变;(3)以方音说明方言和通语的语音对应;(4)以方音证明古音的分合关系;(5)用方音解释古韵特例。江永“方言比证”的研究思路,实际上要超过欧洲语言学家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1.
新编撰四川方言志语音志存在记录方音体系不完备、不准确、不规范 ,以及方音特点未得到记录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到方言志的价值。问题的出现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可通过六表完备和协同配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四川方言志语音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编撰四川方言志语音志存在记录方音体系不完备、不准确、不规范,以及方音特点未得到记录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方言志的价值.问题的出现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可通过六表完备和协同配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方言学界对毛泽东母语的研究成果,可以客观地分析毛泽东诗词中的方音押韵,这种方音押韵是毛泽东著作中方音现象的体现.毛泽东诗词中的方音押韵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自觉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他的格律诗上.二是自觉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他的词作上.毛泽东在诗词中运用方音押韵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但更是他为了追求表情达意的效果,自觉运用方音的表现.毛泽东在诗词中按方音押韵的做法,体现了写传统诗词应该以现代口语的语音体系来押韵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普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兰坪、丽江、维西、永胜等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也有不少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在我国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计有29,657人。各地普米族有不同的自称: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普英米”;宁蒗的自称“普日米”或“培米”,都是白人的意思。各地还有自称为Phzo m或tsho mi的,这是同一名称不同方音的变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普通话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字正腔圆”入题,论述了吐字“到位”、发音“到位”以及发音吐字“到位”训练与方音辩正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清末民国旧方志、新中国建国后编修的新方志、东亚同文书院的饮水调查以及民国档案中的饮水统计,对近代四川123个城市的水源结构作了复原。以“四川”或“地貌区”为空间级考量,近代四川城市水源结构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以井水为主的城市集中在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北部,以河水为主的城市集中在川东平行岭谷与盆周边缘山地,以溪泉为主的城市散布在盆周边缘山地、川西南山地与川西北高原。地理环境与取用便捷性是影响近代四川城市水源结构的主要因素,涵括“地下水位高低与凿井难易度”“城市是否濒临江河”“城市濒临江河干流或支流的差异”三个方面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专业户》杂志96年第1期刊登的题为“养蚕的神奇草——蚕桑草”的文章,本人不敢苟同,特借贵刊一角,告诉广大农民兄弟、该草养蚕并不理想,蚕桑草又名剑叶草、剑蚕草,1988年四川省剑阁县科协鉴定后暂命名为“蚕桑草”。1989年2月15日,《四川农村报》报道了该县农民徐明远种草养蚕的消息后,一段时间,在我国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宝鸡方言同音字母的客观、细致的描写,较为详尽地反映了宝鸡方言的音系面貌,揭示出宝鸡方音“浊母送气”、“知系合流”等一系列不同于关中方言的音韵特征。这一资料对进一步探究宝鸡方音形成,进行关中方言比较都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本族语在外语教学中要起两种作用:媒介作用和干扰作用.这是一种有物质基础的客观存在,是难于回避,也不必回避的.面对这种客观存在,适当利用其媒介作用,克服其干扰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四川学生学习英语语音出现的错误,粗略看去似乎千差万别,但经过归纳整理,却大体相同.再仔细分析,错误的根源又大多出在四川方音习惯上.本文拟就笔者经验所及概括分析四川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一些纠正办法,供四川各地外语教师参考,同时就教于外语界同志们.四川学生学习英语语音通病有两种:一曰发音不准,二曰增减音素.发音不准是以四川方  相似文献   

20.
<正>中古汉语位移动词研究崔达送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定价18.50元本书选取中占汉语的“来”、“往”、“去”、“上”、“下”、“出”、“入”、“进”共8个位移动词,主要采用共时描写与历时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从入句角度开始,重点考察它们的入句功能的发展,以一些特定的结构为描写对象,考察它们进入的这些结构在上古语料,特别是中古语料以及敦煌变文21篇中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对位移动语在以上各期入句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力图展示中古汉语语法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在汉语史研究中开拓了一块新园地。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储泰松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定价14.50元周、秦、汉、唐时期,关中为京畿重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随着唐代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关中方言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关中方音也具备了成为通语基础方言的条件。因此,研究唐五代的关中方音系统,对于考察中古秦晋方言、弄清唐代的通语系统及其变化,进而确定关中方音的层次及其在通语系统中的地位,均有着重要意义据此,本书综合运用音义反切、诗文押韵、译音等三类材料,将唐五代关中语音区分为雅言、通语、方音三个层次通过对唐五代关中僧人音义2194条反切、301位关中文人4866篇韵文共7966个韵段的详尽分析,对唐五代关中地区的语音面貌包括其声调特征作了颇为细致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