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全套型产业结构与日美贸易摩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贸易立国为目标构建的全套型产业结构,既是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基础,也是日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全套型产业结构下的日本对外贸易,表现出出口收入弹性远高于进口收入弹性、产业内贸易落后而产业间贸易发达等特征.这些特征导致日本对美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激增,直接引发了日美贸易摩擦,而伴随贸易摩擦出现的产业结构升级又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长达四十余年,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美国面临着经常账户与财政双赤字问题的困扰,中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回顾与分析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探讨其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国际经济理论分析得知经常账户不平衡问题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上的差异,需要采取结构性改革措施调整,贸易措施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分析日美贸易摩擦历史发现,日本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推动自主创新应对了美国的贸易措施,但也存在错误的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发展、贸易摩擦抑制产业升级等教训。中国应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对华投资,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矛盾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这一矛盾是发展大国间经贸关系的关键所在,日本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在研究日美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这一矛盾变动轨迹基础上,即在研究日美间从“单向”型相互依存、“摩擦”型相互依存、“遏制”型相互依存到“均势型”相互依存与日美贸易摩擦矛盾关系变动轨迹的基础上,对日本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这一矛盾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发展与大国间经贸关系的启示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本取代美国霸权,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1)日本经济内需化引起的贸易盈余减少、产业结构空心化、高消费倾向,将使其未霸先衰;(2)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以及区域化、集团化的国际环境,使其难以成为推行自由贸易体制的领导力量;(3)难以建立以日元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日美贸易摩擦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美贸易摩擦堪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代表性的国际贸易摩擦。正因为如此,本文在探究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分析了日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以及日美贸易摩擦对日本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且深入总结了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过程中的应对措施。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中国在应对中外贸易摩擦过程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日本与欧盟决定发起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日本与欧盟酝酿自由贸易协定是日本欧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带动下、在各自实施对外贸易战略指引下,各自发展自身经济需要的产物。日本和欧盟互为对方重要的经贸伙伴,但近几年由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等因素,日本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有所下降。为了提升双方的经贸关系,日本与欧盟希望借助自由贸易协定解决双方之间的经贸障碍,这对双方的经贸关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日本欧盟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提升日本实施FTA战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对外直接投资是战后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主要对策之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日本相继出现了三次对外直接投资高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起到了缓解日美贸易摩擦的作用,这在彩电业和汽车业表现的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日美投资摩擦。目前中国正处于对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应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发展境外直接投资,同时要积极防范由此引起的投资摩擦和产业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建安 《日本学刊》2006,8(4):87-98
本文重点研究了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日本在被动地调整外汇制度及汇率政策过程中美日两国的博弈,分析了美日贸易摩擦这一贸易领域的问题是如何被扩展到日本的汇率政策、产业政策、宏观政策及经济体制等领域的;日本为了避免日元短期内大幅度升值,是如何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调整外汇制度和汇率政策及实施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9.
徐梅 《日本学刊》2020,(2):39-57
特朗普执政后,开始实行“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政策,反对多边主义,主张双边谈判。在美国对日存在大量贸易逆差、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日本加快扩展对外经贸关系的形势下,美国与日本缔结双边贸易协定、加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明显上升。2019年4月,美日启动双边贸易谈判,并在半年内签署了初步贸易协定,其范围基本未超日本所要求的货物贸易内容,仅增加了数字贸易领域,反映出日本与美国欲在新一轮国际贸易体系转型中引领规则与标准制定的战略意向。日美贸易协定对日本的预期经济效果低于CPTPP和日欧EPA,尤其是日本的农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依照特朗普政府对日谈判方针,日美今后还将围绕汇率条款、原产地规则、投资及服务贸易等问题展开谈判,日本仍会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日本通商政策的变化与双边自由贸易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纪之交 ,在世界范围内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日本通商政策从WTO一边倒 ,转向了以WTO为中心 ,同时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地区自由贸易和多边自由贸易。随着新通商政策的形成 ,日本贸易自由化战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调整。对东盟经济外交的新理念和“小泉构想” ,既是日本通商政策变化和调整的集中表现和重要标志 ,也是日本对东亚双边自由贸易和经济联合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最近,日本首相中曾根为了探讨贸易和通货等今后的经济政策,缓和日本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决定成立“协调国际关系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会”,它是作为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而设置的。该研究会将以调整输出依赖型的产业结构和稳定日元为目的,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正在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贸摩擦的中心,尤以中美贸易摩擦最受关注。与20世纪中后期愈演愈烈的日美贸易摩擦相比,中美贸易摩擦在经贸政策、进出口市场、汇率变动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所处的时代环境、美国在摩擦中的表现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又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中国不仅需要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内外需协调发展,尽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强化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需要深入了解贸易对象的相关法规、社会文化以及国际规则惯例等,以缓和、化解当前面对的摩擦,并以更加灵活多样的策略应对今后将会继续增多的摩擦。  相似文献   

13.
TPP的兴起,源于美日两国贸易政策的合流。美日对TPP的解读,强调了其制衡中国的战略价值和适应供应链贸易、推动增长的经济价值。这样的论点有助于在政治精英中形成共识,却难以说服普通民众,导致TPP在首相官邸主导的日本政治中获胜,却在地方政治主导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受挫。TPP没能弥合全球化在国际和国内层面造成的裂痕,反而增加了全球治理和国内治理碎片化的风险,这是美日贸易政策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特朗普的当选不仅使TPP前途黯淡,还可能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而日本的贸易政策是否会继续以美国为中心展开也存在诸多变数。  相似文献   

14.
由于日元急剧升值,日本成了众所公认的经济大国。从国民生产总值看,美国、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比例大致为5:5:3。这个数字正好是1922年华盛顿裁军条约所规定的英、美、日主力舰的比例。据说,如果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本世纪末日本的国民生产值将超过美国。这种事情在世界政治的力量均衡中有可能实现吗? 一、贸易大国的繁荣贸易摩擦已开始动摇日本的整个社会结构,它超出了贸易问题的范围,以日本型社会同欧美型社会之间的“文明摩擦”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两次“石油冲击”之后,日本进口商品结构正在逐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即:在日本的进口总额中,资本设备和消费品的比重趋于扩大;工业用原材料的比重趋于下降;在工业用原材料中,“粗原料”的比重下降,而“材料性制品”(半成品)的比重提高。这意味着,日本的经济结构正在由进口“粗原料”,出口制成品向进口半成品,出口高度加工品转变。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日本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于中日贸易,特别是我国的对日出口有直接的影  相似文献   

16.
全球价值链下,国内规制差异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国内规制壁垒的解决具有局限性,其自身发展也面临困境。在发达国家推动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CP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JEEPA)、《美墨加协定》(USMCA)等大型自由贸易协定近年来先后达成或取得进展。这些代表性的新近大型自由贸易协定引入了规制合作机制,注重多元目标的平衡,以"良好规制实践"为核心规则,采取实验主义治理,形成了规制合作的新范式。在实现规制合作的路径上,这些协定分别采用了引导式路径、协调式路径和强制式路径。中国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应灵活选择合适的规制合作路径:与发达国家的贸易规制合作谈判应慎用强制式路径,可以接受引导式路径,优先选择协调式路径,并设计合适的规制合作规则;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制合作谈判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软法形式倡导"良好规制实践"。  相似文献   

17.
理性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瑛华 《学术交流》2005,(10):95-100
伴随我国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针对中国的特保措施等中外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其原因既有贸易保护主义等外在因素,也有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结构等内在因素。今后,我国还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贸易摩擦,应理性分析,并从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改变贸易战略,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与应对工作机制,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提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能力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造成经济、政治发展的新的不平衡,使世界经济和贸易的相对优势发生变化和转移,从而出现新的国际分工,带来整个世界经济和贸易结构的变化与重组,整个世界经济正处于全面的结构性调整之中。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世界经济表现出区域化现象日益增强的势头,可以说,这正是这种结构性调整的产物之一。近年来,全球掀起了一个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浪潮,具体表现在出现了许多排他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现在世界上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排他性区域经济集团计有EFTA(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C(欧洲共同体)、经互会、新澳、美以、美墨(部分产品)及美加等。面对世界经济这一新的变化,目前,亚洲有些国家的学者提出建立介于EC和美加自由贸易圈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是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又一个被美国要求修订的重要协议。从协议修订的内容上看,"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改动并没有像"美墨加协定"那么大。这也反映了美国要求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真正动机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贸易赤字,也有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和转嫁国内经济风险、缓解社会矛盾等更深层次原因。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修订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基本国策下,采取单边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总体态势,对已经与美国签署或正在与美国谈判的贸易协定带来不好的先例。面对美国的经贸单边主义政策,中国也应积极探索中美贸易摩擦的解法,在通过战略经济对话稳定中美关系的同时,也要继续推动自主开放与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到80年代摩擦重心转向汇率问题,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但日元升值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经济效果。日美贸易摩擦中汇率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因为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日美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引发了两国间的国家利益冲突。美国企图利用美元特有的地位,影响和操纵他国汇率,以维护自身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人们期待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