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日本的科技政策、科研投入及科研活动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刘孟洲进入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在科学技术方面代替过去实行的那种"吸收"战略,而采取了以研究开发为主的"科技立国"战略,日本政府为推行这一新科技战略,制定出新的科技政策,增加了科研投人.并采取种...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研投入逐年递增,然而科技成果转化率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日本是首个非西方的凭借科技创新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科技中介机构的建立是其"科技创造立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助其高技术产业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本文通过研究日本学术机构技术转移机制,包括其法律政策体系的演变和成效、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过程、运营模式等,全面总结了日本科技中介机构的体系。我国正处大力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科技中介机构的进程中,基于日本的实践经验,建议建立专门的国家级科技中介机构,并在财政、人才、信息共享方面加强配套措施。同时,学术机构附属中介机构应逐步采取市场化发展模式,依照科研实力,独立或联合运营。  相似文献   

3.
日本科研经费的投入与科研资助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发达国家,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创造的经济奇迹与其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政策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更加重视科研,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其科研资助体制在推动科研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旨在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契合的应用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科研管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提升科研水平、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在协同创新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管理模式也要进行改革。基于此,该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协同创新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玉冬  高阳 《学术交流》2013,(1):132-136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创新资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因此,创新资金配置的研究对于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资金配置效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新技术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其资金来源渠道有所差异,产品在不同创新过程其资金投放应有所侧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资金配置的驱动力是外部环境发展变化以及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完善的资金配置机制、雄厚的科研力量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创新资金配置提供了内部条件,国家科技政策和科研投入机制的支持、丰富的创新人才资源、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为创新资金的配置提供了外部条件。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选择、组织结构、创新战略以及市场、行业、利益相关者的发展水平等因素都会对创新资金配置的规模、方向、结构以及收益产生重要的影响。明确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资金配置机理,可以更科学地分配企业创新资金,节约创新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日本战后从1948年重新走上技术发展道路以来,年年为科技研究投入的资金远比欧美发达国家为少。为什么科技基础雄厚,科技费用多的国家,反而不如科技底子薄,科研费用少的国家在经济上取得更多的实效?原因是很简单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但从广州中心镇发展实际来看,科技创新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作用极为有限。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必须要结合广州中心镇发展实际,加大对中心镇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培育产业园科技创新载体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的形成及其新发展  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制定于 80年代初期。它是战后日本科技战略的第二次战略选择 ,是考察战后日本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战后以来 ,日本一直注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战后初期 ,日本在科技发展上远远落后于欧美 ,为了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 ,日本利用“后进国”优势 ,积极推行独具特色的“吸收型”科技发展战略 ,大力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 ,从而大大缩短了与欧美国家间的科技差距 ,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使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进入 80年代后 ,日…  相似文献   

9.
日本民间企业主导型科研体制的利与弊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杨书臣日本战后确立并实施了民间企业主导型的科研体制。这一体制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80年代以来,在“科技立国”方针的推动下,日本政府和企业对原有的科研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论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贸易立国战略 ,日本的科学技术立国战略由来已久 ,然而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 ,该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 ,由重视以应用研究为主转向以基础研究为主导。 2 0世纪 90年代诞生了日本第一部科技法 ,标志着日本从此进入了由科技模仿向科技创新、由赶超型向领先型的战略转变 ,进而更加突出了“IT立国”的重要战略作用。科技立国战略对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北京市属高校科技竞争力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竞争力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北京市属高校作为一个地方院校群体,目前面临着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科技经费投入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家级科技成果获奖类型单一、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市属高校重新明确科技事业发展定位,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深化与在京科研院所、中央院校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大力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赶超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健立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新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肯定了日本"科学技术立国"国家创新体系,剖析了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包括对政府、企业、公共研究部门以及产、学、官相结合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确立了以民间企业为主,以大学、政府研究机关为辅的科技研究体制,对促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80年代以来,在“技术立国”方针之下,日本以加强企业、大学、政府研究机关的合作为中心,对原来的科技研究体制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性的力量。近代以来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前苏联等世界主要强国的崛起都可归因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近代中国的落伍也主要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发展科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大批优秀留学人士选择归国发展,海归人员迅速崛起,成为企业界重要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海归高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然而海归高管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相关研究则显得相对不足。本文以2009-2011年中国创业板企业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海归高管和高管持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同时考察高管持股作为情境因素对于海归高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海归高管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进行创新投入,而高管持股显著降低了企业创新投入,且高管持股弱化了海归高管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红梅 《学术交流》2004,(5):117-122
我国的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为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关系,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关系。要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继续大力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吸收全球科技资源,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推进"官产学研金"相结合,实现高科技的产业化;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回流。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还指出 ,我们必须把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 ,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江总书记的这个讲话精神 ,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科技创新包括很多方面 ,其中很多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一技术创新是国际国内科技、经济竞争、发展的需要 ,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1 技术创新是迎接世界科技竞争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科研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基础研究,其执行国家研发投入的比例较高,研发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中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面临体制机制问题,即国家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够合理;经费来源渠道多样,但缺乏科学的统筹管理;经费拨款方式有待改进,科研成本核算不清;经费使用规定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管理办法,影响了科研创新。因此,要明确基础研究的战略地位,在科研中培养创新人才;加强高校基础研究投入,调整科研经费投入结构;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补偿科研人力成本;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长生  刘殿兰  白丽 《探求》2013,(5):111-115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实施了省部院产学研合作、重金延揽世界一流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选派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颁布全国首部自主创新地方法规等举措,努力构建开放型国际化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显著提升了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产学研合作完成项目占比较低、融资难等问题,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和创新省部院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加快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投入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丁旭光 《探求》2022,(5):51-61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为目标,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大局,聚焦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创新全链条,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的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科技创新的广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