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日本近世的尊皇论是通过神皇正统论和儒学君臣论两大理论体系构建的,赖山阳的《日本外史》借鉴吸收了《资治通鉴纲目》的君臣有道、纲常有序修史思想,通过春秋笔法和大义名分论为尊皇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史实基础。通篇记述武家兴衰的《日本外史》,描绘了武家受公家委命而替天子及皇室代理执政的图景,以武家"尊皇勤王"为主线贯穿始末,这种虚构的公家拥有名分而武家掌握实权的关系,造就了赖山阳独特的尊皇思想。本文从《日本外史》的文脉出发,探究武家政治时期公家与武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分析武家各执政时代致使公武关系的变化要素及影响,进而探究日本近世后期尊皇论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节日日常化和日常节日化"是2015年中国节日的基本格局,也是当代中国节日生态的缩影。2015年,传统节日面临衰微,政府、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试图重构传统节日的内涵;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为教化民众、巩固认同创设的政治性节日也呈现出娱乐、休闲的面向;亚文化群体创立了包括双11、圣诞节在内的新兴节日,但难逃商业资本的收编;基层社区民众也参与到节日体系的建设中来,各式各样的社区文化节遍布中华大地。当代中国的节日格局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国家、资本在内的多元主体生成和参与建构的结果。这一节日生态在满足民众多层次诉求、丰富中国节日构成的同时,也消磨着节日对日常生活补偿的意义功能,使其成为现代社会机械生活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5,(3)
吉林将军是清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三将军之一,为镇戍一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故职能所涉较为广泛。就其军事职能而言,主要包括修举武备、拱卫"根本重地"、招抚兵源等几个方面。吉林将军较好地履行了其军事职能,为维护清代东北乃至整个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斯颖 《创新》2014,8(6):115-120
侗台语民族的蛙类崇拜表现突出,在壮族蚂节、侗族三王庙、仫佬族蚂狮舞、傣—泰民族芒飞节等节日、场所及神话中都有所展现。蛙类节日仪式与神话关联密切,存在共生的关系,但二者又具有独立发展的张力。侗台语族群的蛙崇拜应为早期岭西"瓯"部落信仰的遗存。  相似文献   

5.
王青林 《求是学刊》2005,32(1):83-87
宪政在其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践行着它的反腐败功能。其中 ,宪政民主创建反腐之公开环境 ,人权诠释反腐法理 ,法治给予反腐行为最终保障力量 ,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提供反腐前提。宪政的这些内容相互配合 ,构成反腐败的统一实践体系 ,为锻造公正国家和廉洁政府 ,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艾菁 《日本研究》2013,(1):121-128
法定节假日(public holiday)是现代民族国家根据其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通过国家立法规定的用以举行庆祝活动的公众假日.法定节假日制度是民族国家公共时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一国的传统文化与习俗,更反映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立场,还折射出该国的历史认识、现实认同和未来愿景.本文对明治以来日本法定节假日的变迁进行了梳理,考察了三代节日法的形式、内容和意义,解读了两代法定节假日体系形成的背景、内涵、社会功能,并着重分析现行法定节假日体系构成的时间制度折射出的记忆与认同.  相似文献   

7.
许译兮 《日本学刊》2006,(1):140-147
武士长年与战争和武力相伴,因此,武家家训的编纂与中国家训相比明显具有现实、简单、随意的特征。武士的家是超越血缘关系的社会性团体,其家业是代表一定社会关系的存在,武家家训也因此具有了较强的社会功能,随着武士在近世成为统治阶级,其信奉的伦理也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此,武士阶级的主君与臣下之间的主从关系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具有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梦 《社会福利》2014,(6):60-60
正为倡导和弘扬关爱老人、人道奉献的护理职业精神,提升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浙江嘉兴海宁率先在全国设立"养老护理员节",确定每年护士节同为"养老护理员节"。5月12日,该地迎来首个节日,全市上下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一是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市、镇(街道)分别对全市16家养老机构(包括1家民办养老机构)的147名养  相似文献   

9.
构建大学课堂教学仪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仪式主要存在仪式场域弱化明显、仪式教育内容与形式存在差异、仪式异化严重、学生主动性不足等问题。该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拟从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认知、丰富课堂教学仪式的内容和形式、完善课堂教学仪式育人机制、推动学生主体参与四个方面着手,提出改进大学课堂教学仪式的举措,构建和实践课堂教学仪式体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0.
9月9日,距离传统中秋佳节还有3天,九江市开发区永安敬老院的老人却提早迎来了温馨的节日氛围。下午3时,九江市慈善总会开展的一年一度"爱满人间·安老助孤"中秋月饼发放仪式在这里举行。九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王小军、联盛集团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7,(2):27-34
"颠倒"问题是马克思辩证法研究的核心问题。当前学界占主流的"哲学革命"的解读方式简单地割裂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破解"颠倒"之谜必须重新回到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内容"进行反思。一方面坚持辩证法"哲学革命"的现实意义,同时要挖掘蕴含在黑格尔思辨体系中的"合理内容"——自由精神的自我实现。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与"内容"的双重改造,马克思拯救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并创建了他的"人的自我实现"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尤时 《今日辽宁》2002,(5):24-25
辽河油田分公司党委坚持与时俱进,全力解决新形势给油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问题.公司党委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认真了解基层员工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继承、融合、创新的原则,思路要活,载体要好,切入要准,效果要好,努力做到"有情、有理、有形、有效",实现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同时,公司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使之灵活多样,科学有序.  相似文献   

13.
郭美清 《社科纵横》2013,(2):237-238
道教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唯一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还吸收了外来宗教的有关内容,形成了包融广博、独放异彩的道教文化体系。鲁迅先生说:"中华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教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而且对中华民族和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法智慧对现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道教。  相似文献   

14.
继承性和变异性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构成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继承性就没有变异性产生的基础,没有变异性,继承性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活力。二者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普遍存在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同时,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发展时期中,这一矛盾统一体又有其个体差异性,充分体现出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因此,任何民族在文化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重视文化的继承与变异的统一,重视继承与变异的普遍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统一。我国社会转型为文化的继承与变异提供了机遇,一方面为文化的转型提供了内在的要求和依据,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建构一个合理的文化继承性与变异性的矛盾统一体,使我们的文化走向现代化,为人类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分析,任何民族文化都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继承与创新、开放与重构的统一.继承而无批判,就会导致复古主义;批判若无继承,就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开放若不重构,就会导致全盘西化或者全盘洋化.当前重构中国现实主体现代文化意识的主旨,就在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赋予或注入现时代的新内容,主动吸取异质文化的积极因素来补充和发展自己,获得自我发展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卢黄熙  郭继民 《探求》2006,(1):73-76
朱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但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而且逻辑严谨。朱子理学的逻辑统一主要体现在:宇宙观及其内部的逻辑统一;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逻辑统一;人性论与历史观的逻辑统一。  相似文献   

17.
“县域善治”: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理想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其 《浙江学刊》2012,(1):166-171
以县域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县域的历史发展着眼,结合"治理—善治"理论的发展成果,提出应该在基层实施"县域善治",并将其作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一种模式进行探索,以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各种困惑。首先,本研究根据"善治"理论,结合县域实际,试图澄清"县域善治"的基本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同时,本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实施"县域善治"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县域善治"的观念基础。此外,本研究还提出了构建融政权框架体系、决策咨询体系、管理执行体系、监督约束体系以及协调支持体系等五大体系为一体,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县域善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视域中的"人"是超越一切对立面的"总体人",他是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个体、群体和类的统一,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具有全面丰富性、健康和谐性、开放发展性的特点."总体人"理念是我们党在继承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执政理念,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行动中得到了生动诠释和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高校劳动育人和"双创"教育在目标与内容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如今,两者相融可以有效解决劳动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问题,但是该研究还处在探究阶段.基于此,该文对高校劳动育人现状进行了简单阐述,然后分析了高校劳动育人和"双创"教育相融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新时代"五育"视域下高校劳动育人和"双创"课程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双创"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为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我国应建立起由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家庭构成的四大保障主体和由"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转移转化平台、科研项目构成的四大基本要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推动"双创"教育完整体系,以推动高校"双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