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邦和 《日本学刊》2002,(3):110-122
丸山真男接受西方现代化理论 ,对什么是现代化的表述 ,与西方语境并无两致。他与国粹、国学者都保持不小的距离。然而他对现代化论中的“西方中心说”显然抱怀疑的态度。他提出“历史古层”的史学观 ,采用精神考古的方法 ,以丰足的资料描述现代化在日本固有文化中“自行”演化的历程。不过 ,丸山在学理思想上依然对西方科学技术、民主制度、理性思维表示热忱的欢迎。工具、制度层面的西学论与文化层面的传统论的结合是丸山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丸山真男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学者和思想史学家。他所开创的日本政治思想史学,对战后日本的政治学以及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罕见的影响力至今仍广泛地牵动着日本的知识社会。在思想史学界,无论是他的继承者还是反对者,几乎都以他为坐标轴来进行自身的构筑。通观丸山的思想史学发展轨迹,最初他在战争时期着力于发掘日本近代思维的萌芽,战后则转为注目传统和"文化接触"问题,最终走到追究"原型""古层""执拗低音"。其关心点和方法论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但其中的核心是连贯的。本稿拟通过把握历史的脉络和丸山思想的脉络来分析这种转变,阐明其中所揭示的核心问题,以为各种视角的丸山真男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小型的丸山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3.
丸山真男的"主业"与"副业"是有内在关联的。丸山的思想世界由三个领域构成:"着眼于明治维新近代的一面,以及德川社会中近代要素的成熟"的相关研究;寻求"一般被看作是对日本精神构造和日本人行为方式缺陷、病理的诊断"的一系列研究;探索日本人思维构造的"原型"(决定了日本在接触外来思想时的应对模式)的研究。这三个看似不同的研究领域并非是零散不相关的,而是作为整体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在丸山的思想世界中,他的第一、第二个研究领域主张由"近代的人格"支持作为"永久革命"的民主主义,以此来变革现实,而他的第三个领域对执拗阻碍这种变革意识的日本人精神的"古层"进行了冷静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丸山真男是战后日本著名的政治学家、思想史专家和思想家。二次大战后到60年代初,是他最为活跃的时期。他纵横驰骋于日本政治、思想、历史、文学艺术等众多研究领域,以其丰富多采的著述活动,在宣传自由民主主义思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学者古田光评论说:“倘若不谈丸山真男及其思想,则无法沦述战后日本思想史。”显然,研究丸山真男,对于了解战后日本思想史和加深对日本问题的研究是有意义的。目前我国对战后日本思想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丸山真男还没有专文做过介绍。本文着重评述和探讨丸山真男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5.
丸山敏雄(1892—1951)是日本战后著名伦理学家,以创立“实践伦理学”和创建民间的伦理研究所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在他逝世后的40余年来,在他们事业继承人丸山敏秋和其他有志于研究和推广他的事业的日本伦理学家们长期努力下,不但弘扬了这一学说,而且扩大了研究所的活动范围,会员大增,声誉鹊起。从近年实际效果看,这一新伦理学以其对日本旧道德的根本弊病所持的独到见解,以及该所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面向一般会员,重视普及工作,为许多社会人士所公认。这一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在提高会员的道德情操、稳定家庭、社会和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均起到积极的作用。1992年是丸山敏雄诞辰100周年纪念。本文拟将丸山敏雄的主要学说和伦理研究所的活动,作一简介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丸山真男,1914年生于日本大阪。父亲是著名的政论记者丸山干治(1880-1955年),曾在《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等报纸的时事评论专栏任主笔。丸山干治的朋友中有领导“大正民主主义”运动的长谷川如是闲,年轻的丸山真男通过与长谷川的交流受到“大正民主主义”和实用主义气息的感化。丸山真男就读于当时日本的第一流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院,在那里他受到新康德派的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的影响,并且师从于该校法学院教授、政治哲学家南原繁(1889-1974年)。丸山真男大学毕业以后就任该校法学院的助…  相似文献   

7.
施平 《日本学刊》2001,(1):151-157
最近,三联书店出版了日本著名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的名作《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1月版),该书由王中江先生翻译。而早在1992年,区建英先生就已经把丸山真男的福泽谕吉研究论文合成一集,以《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为题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了。然而这只是初步完成了对于丸山学术著作的译介工作,更进一步地对丸山学术思想的研究仍旧是一个空白。在三联版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孙歌先生作了一篇名为《丸山真男的两难之境》的代译序。不过,该文基本是以文艺入手讨论丸山在文学领域中的研究,而在实际上,丸山真男一方面在广泛的学术…  相似文献   

8.
崔燕 《社科纵横》2020,35(1):132-136
反思与审视大课程观、大教学观和"课程—教学整合观",有助于对"课程与教学关系迷雾"的学术论争进行"范式"层面的学术清理。必须对课程与教学关系予以重新定位,以"课程—教学二元互动模式"来重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课堂维度。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我在题目中把福泽谕吉①、丸山真男①与中国的现代化相提并论可能有点奇怪,然而考虑中国现代化的时候,我从福泽和丸山那里得到了很大启发。这并不是无视国与国之间的巨大差异,只是从同是人类的意义上,确信不同的文明是可以互相参考的,是有共通性的。毫无疑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粉碎“四人帮”,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等等都意味着社会的进步。然而这种变革却并没有完全触及到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的价值观念。人们容易忽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包括十八个理论观点,其中,邓小平着力阐述的是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三个关系,这些阐述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这一概括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中,邓小平突出强调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当代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高概括。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社会主义的一般与社会主义的特殊的有机结合,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日本最重要的思想史学家之一丸山真男在战后初期围绕民族主义的一般理论与日本民族重建的现实课题写作了大量文章。在其中,丸山真男指出民族主义运动的精神动力之一是非理性的民族情感。如果任由这种民族情感不断膨胀,民族主义将会变质并最终堕落为帝国主义。因此,民族主义必须借助民主主义的力量化解民族情感的狂动,完成"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并最终获得理性的自我治理精神。丸山对民族主义内在非理性要素的警惕直面了现代性的危机,其"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呼吁,不仅是战后初期的日本,也是整个现代世界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要什么样的民主,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关键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特质集中体现为向度和力度兼顾,积极推进与稳健发展相统一;形实兼顾,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统一;普遍与特殊兼顾,借鉴别国经验与立足本国国情相统一;柔刚兼顾,民主和法治相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实践,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经过萌芽、初步形成、发展成熟等阶段。培育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一要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价值;二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要推进"协商民主"向纵深领域发展;四要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4):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理论指导,以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时空方位为基点的科学判断。从纵向的历史继承性与发展性、横向的时代共通性与民族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入解析"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是科学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前提与逻辑起点。"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系统化、塑型化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质变阶段;"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格局的开拓阶段;"新时代"是全球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趋势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一个带根本性的课题。对此,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作出了回答。从理论、实践和战略这三个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道路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的前途,从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并以此逻辑地推演到其他基本的内容。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我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他将"建立"和"建成"、"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社会主义进行了明确地划分。迫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以及主观认识的不足,他将"大过渡"与"小过渡"相混淆,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危害。这启示我们要以本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为基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闫月珍 《浙江学刊》2005,(1):114-121
作为道家传统的"以物观物",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源头,也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集中体现."观"体现了身体与自然的联系,"以物观物"意味着视觉的游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观察者这样一个中心的潜隐,意味着对个人情感的排除,对自然本身状态最大程度的亲近.王国维以"以物观物"对中国的抒情诗进行了现代阐释,他并没有排除情感之于文学的基质性意义;控以来,正是王国维开始以现代性的眼光对传统的文学概念进行了改造.叶维廉以"以和观物"阐释中国的山水诗,从比较诗学的高度强调中西观物程序及其表达方式的差异,给这一命题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后半期,中日两国的世界认识以及两国之间的相互认识都随着东亚国际形势的巨变而发生变化。明治日本政府与民间的对中国论也逐渐由共同抵抗西方的"日清同盟论"而发展为"脱亚论"志向的思潮与蔑视性的中国论。然而,在形形色色的中国论中,也存在着以和平友好为基调的中国论。明治日本代表性的知识人中村敬宇的中国观即是一个典型。以中村敬宇为焦点,考察其文集与日记等原始资料,中村敬宇的中国观以及他对传统汉学的认识。中村立足于国际和平主义,号召和平、对等、友好地对待中国,在明治欧化热的潮流中,呼吁"汉学不可废",强调传统汉学对近代化建设所起到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权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究竟是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人权与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文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文中阐述了人权理论的发生,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要点,即人权的历史观、阶级观、经济观、发展观、解放观等,以及社会主义与人权的关系。文章认为,全面发展和实现人权,这是社会主义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战后的日本社会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在日本社会学的战后史上,福武直教授处于主导的地位。在战后的日本社会科学界,福武直的社会学可以与丸山真男的政治学、大冢久雄的经济学齐名,他和清水几太郎、日高六郎等社会学家代表了战后的新社会学,他是日本社会学新生和重建的旗手。福武直1917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1940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10):21-24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者、先行者和奠基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围绕"走什么路以及怎么走"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开创性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将"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立场;将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方法;提出了由一系列重要的主张和措施所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