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作者本人所说,不久前去世的V.约吉奇教授的著作《马丁·海德格尔哲学》是作者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目的与动机的驱使下写成的多篇论文的综合。对各个领域研讨的参差不齐并不影响该著作混然成一体,也不影响介绍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中关于最重要问题的观点这一宗旨的实现。作者的另一个宗旨是介绍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就象作者本人所说的那样:“该著作的宗旨首先不是研究探讨,而是介绍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 根据联合国的有关定义,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超过7%,即可称为人口老龄化。日本的老年人口比率在1970年时已超过了7%。战后初期,日本的老年人口比率基本在4%~5%之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1955年达到5.3%,1965年达6.3%,1970年达到了7.1%。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平均寿命的延长,而这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局外人》一书是密执安中国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丛书之一。作者罗兹·莫菲(1919—)是中国问题专家,曾先后为华盛顿大学和密执安大学地理学教授,自1969年起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莫菲教授一反传统的西方中心论观点,从文化多元论的视野力图客观地描绘东西方文化在殖民地时期的接触与冲突。作者通过中印两国对西方殖民计划和殖民过程不同反应的深刻对比,在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僵化的同时,着重阐明了它的顽强的生命力与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应,我国家庭的经济生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家庭规模趋小,老年型家庭增多;(2)家庭负担减少,收入增加;(3)家庭财产增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4)消费水平提高,结构发生重要变化;(5)家庭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6)家庭收入来源由单一变为多元;(7)家庭间经济差距拉大;8)家庭经济生活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读了由孙敏、吕建华合著的《衍续经济学》一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不禁引起了笔者的思索:在生产飞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积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地球的资源包括矿藏、森林、水源等等都是有限的,决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地球资源耗尽、生态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当代经济,还必须研究衍续经济。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来,这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具有重大的社会性和时代性。《衍续经济学》探索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确立了基本框架。具体说来,它探索的是如何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客观规律,研究的是在经济活动中如何保持资源的良好态势和资源与需要的平衡,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资源和适宜的环境。其研究的角度别开生面。—般的经济学科多从正面研究如何增加现实的物质财富,而该学科则着眼于经济的衍续(延长、展开、继续),揭示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那些浪费资源、破坏生态、造成污染、酿成灾害等负效应及其带来的各种危机。这些内容切中时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同法国一样,德国的家庭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巴尔巴拉·博伊于斯撰写的《德国的家庭生活——德国史上的新形象》一书搜集了二千年来德国历史上的大量轶事。同时,尖锐批驳了那些他认为是歪曲了过去形象的一些流行的思想、偏见和传说。有这样一种传说:人们情愿以“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来抵制今天的小家庭。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在很晚才结婚。据一部教区记录簿记载,十七世纪末,女的一般在24岁  相似文献   

7.
由芬兰教授K.M.J.拉盖斯佩茨等人编著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心理学》(1984,阿姆斯特丹)一书可以说是献给芬兰认识心理学家J.M.冯·赖特的60寿辰礼品.冯·赖特的国内外心理学同行和朋友们应约撰写论文,并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心理学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本书为心理学家们提供了思考和探讨今后10年心理学发展势趋的绝好机会.判断心理学的未来同确定研究范围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密切有关的.大部分文章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出现的经济繁荣带来许多社会变化,也影响到西班牙。七十年代以来,休假的欧洲人使西班牙到处都是旅游者;欧洲劳动机会的增加使100多万西班牙劳  相似文献   

9.
曹玉文教授近年来致力于“西马”的研究,其主编的《西方人看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出版社,以下简称《西马》)集中反映了曹教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从《西马》一书可以看出,曹教授始终是持一种客观、科学的鉴别态度而将“西马”各流派纳入到研究视野之中的。书中首先从徐崇温的概括出发,对“西马”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继承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股思潮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用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开始是在马克思主义内部以反对教条主义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前年8月,王金林同志应邀参加日本别府大学日本古代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他在会上所做的关于邪马台国研究的学术报告,在日本报刊摘要转载后,引起日本学术界的注意。东京六兴出版社当即表示,愿意为他出版一部关于邪马台国的专著。今年1月初,一本装潢精致的日文版新书——《古代的日本——以邪马台国为中心》在日本问世。据了解,中国学者用所在国文字、在所在国出版研究该国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两位印度资深的外交家在其专著《中国与印度:毛的对印战争之后的道路》一书中论述了印度对中国的不同看法,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对外政策和对印政策,并对印度的对华政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作者主张中印应当以新的视角看待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遗产,丢掉幻想,也丢掉仇恨和憎恶,重新建立互利合作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世界史的近代时期(即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到1917年)中的发展情况是使人感到兴趣的,这首先是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以后几十年导致人民革命的力量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诞生并开始壮大。苏联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史,如同对中国其他时期的历史一样,一直在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本文是对苏联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中国国际关系史除外)作一分析。总结的起点以1972年为宜,因为在这一年苏联出版了一部由苏联中国学家集体完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两本新的有重大价值的著作的出版,苏联的社会学、管理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得到了丰富。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阿法纳西耶夫的书在某种程度上对用系统方式分析社会客体这个课题的方法论讨论进行了总结。这部著作的一个优点是  相似文献   

14.
失业者的家庭及家庭政策〔俄〕Γ.И.奥萨德恰雅由之译在一年前开始研究这个题目时,我们遇到了一些专家,他们认为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因为现在所有的家庭日子过得都不容易。所以,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有一部分是说对了。近三年来,人们的实际收入降低了一至二倍。...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制定“支持家庭”(family friendly)的社会政策方面要远远落后于欧洲发达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这是为人们所广泛公认的。即便如此,在2 0 0 0年,美国的人口出生率( 2 0 6‰)明显高于欧洲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出生率(西班牙和意大利:1 2 2‰;英国:1 72‰;法国:1 74‰;德国:1 4 4‰;瑞典:1 5 4‰;荷兰:1 66‰)。1 996年,欧盟1 5国中平均每1 0 0 0人当中有5 1对男女结婚,明显低于美国每1 0 0 0人中8 8对的比例。就婚姻地位而言,欧洲国家有更多的人是采取自愿同居的方式生活,例如1 997年,在1 6~2 9岁的人群中,法国有48%的夫…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家庭是一个有秩序的场所,而不是一个适应变化的场所,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这种状况促进了家庭观念的衰退。最近出现的与新的关于家庭的概念相联系的家庭观念的更新,加剧了某些人所说的家庭危机。  相似文献   

17.
以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证主义哲学为主要基础的各派功能主义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有其共同之点。用他们的话说,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看作一个运作性的整体或体系,内部包括若干组成部分或副体系,其中主要的有经济、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和价值、家庭、宗教等社会现象。它有两条原理:(1)各组成部分或副体系彼此维持着相互关连和相互依赖的关系。(2)这些部分或副体系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并在运作中互相作功能上的交流,彼此互为影响和调适,使各部分或副体系间及其整体间连成功能的整合。所以,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北京市生活用能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呈现清洁化趋势,但城乡差距明显,消费波动较大,不同收入家庭之间的用能消费不均衡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解决用能消费不均衡等问题,是北京市的经济建设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武新  李英 《社会工作》2012,(10):28-31
当今中国急剧的社会变迁增加了个体的流动性,而家庭为个体提供福利的功能也在减弱,分析我国现行的家庭政策在支持家庭增强福利提供功能方面政策指向不明确,建议建立以维护家庭功能为主旨的由家庭经济安全保障和家庭福利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杨帆 《学习与探索》2004,(4):138-139
1.问题的提出和切入 具有历史和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及其哲学总是关注生活,直面现实问题的。徐长福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便描述了一个展开于学术领域,却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问题。该书提出的“划界理论”尝试从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划界的角度反思历史上人文社会工程中种种“乌托邦”破灭的原因,这种独创性的视角带给了学术界一种崭新的思路。所有问题的提出依照作者的交代,源自如此的思索:“古往今来,许多描画人文科学蓝图的思想作品从理论上看十分高明,但实践效果总是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