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假买假双倍索赔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立法目的。其虽然具有负外部性,但这些消极面是法律可控的。该行为不但符合多数人的意愿,也是实现社会公益的有效方式,《消法》的修改应在经济法学理论指导下认定其合法。  相似文献   

2.
王可嘉 《决策探索》2011,(20):71-7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该条文简短精炼,文意表达明白透彻,但是《消法》自1994年实施以来,无论是在社会舆论、行政执法,还是司法判例、法学研究中,对该条文的适用一直都是热点、难点和疑点,说法不一。问题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产品质量问题日益频发,在产品责任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为大势所趋。英美国家都采取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因大陆法国家主要采用损害赔偿的原理,因此中国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前,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49条涉及到双倍惩罚。在侵权责任法中规定惩罚性赔偿是一项跨越性的规定。本文从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的起源及立法演变入手,而通过分析赔偿性赔偿的构成要件并提出对中国现有惩罚性赔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准市场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王海始作俑的“知假买假”行为,不说众多商家愤愤不平,就是一些消费者也不以为然,认为“知假买假”是投机取巧,动机不纯,前段时间见诸报端的一些评论文章也对“知假买假”提出异议。笔者则殷切希望,“知假买假”多些,再多些。 “知假买假”固然是出于牟利的动机运用了取巧的手段,但牟的是假冒伪劣的利,取的是出售假冒伪劣的商家的巧,也就是说,“知假买假”的茅头是指向假冒伪劣商品的,产生的直接效果也是打了假,取得双倍赠偿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5.
在商潮涌动的今天,随着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形式亦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大大超出了“你交钱,我供货”的简易范畴,消费者作为现代消费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权益保护成了热门话题,受到普遍关注。为此,我国出台了给予消费者特殊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此规定无疑成为消费者维权之尚方宝剑,然而,该法实施至今,在消费者频频舞动宝剑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惩罚性赔偿制度诞生于英美法系,我国于1993年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在契约责任方面设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一制度使我国的消费者保护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该条款自颁行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存有较多争议,本文旨在给来完善《消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田保海 《决策与信息》2010,(10):100-100
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商场超市悬挂出“假一赔十”、“偷一罚十”类似的条款,当消费者真的买到假货找到商家“假一赔十”时,商家便会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双倍予以赔偿;当有人在超市里被怀疑偷东西时,不但遭到罚款的惩处,甚至还会遭到搜身、挨打等遭遇,这两种情况的处理都是与商家的规定不相符的。那么,商家的这种规定的性质是什么呢?是否有效?其效力何在?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假一赔十”和“偷一罚十”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韩宇 《经营管理者》2013,(23):244-245
惩罚性赔偿是指赔偿数额超过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其制度功能主要在于惩罚不法行为人,遏制类似行为再行发生,并就受害人之损失充分予以补偿。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关于惩罚性赔偿金的规定既有进步意义,也存在一定问题。合理适用惩罚性赔偿金,明确其适用条件,特别是对赔偿金数额标准的合理确定关系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9.
王乔 《经营管理者》2013,(32):229-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一部与百姓日常生活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自1993年10月颁布实施以来,在完善社会维权机制、解决消费权益纠纷、打击侵权违法行为、提高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以及促进消费维权运动蓬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起草时理论和实践不足的影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改革迫在眉睫。2013年10月2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迎来修正案,新《消法》从惩罚性赔偿、举证责任、个人信息保护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原《消法》进行改革,大大加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虽然前路慢慢,尚需学者们继续锲而不舍地求索,文章希图从经济法方向理解新《消法》之变革,辅之以经济学的全新角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与浅见,见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0.
公司具有担保能力 ,但要受到《公司法》第 6 0条第 3款和公司章程的限制。《公司法》第 6 0条第 3款限制的主体既包括董事、经理个人也包括公司法人。董事、经理违反限制做出担保行为并不必然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公司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 《国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1月1日施行以来,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消费教育从无到有, “明明白白消费”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识。近年我国消费教育出现了下列新特点:一是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迫切需要开展消费教育,让广大消费者获得有关消费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看电视、报刊上,经常会看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消息;工商部门扣消费者协会也经常说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那么到底什么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到底享有哪些权利?——李某“消费者权利”是1962年3月1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国会提交的“特别国情咨文”中提出的。正因为如此,1983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作出决定,将每年的3月15日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国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广泛吸收各国消费者保护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消费者享有9项权利  相似文献   

13.
<正>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具体规定了解决消费者和经营者争议的五种途径。①与经营者协调和解,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合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诚意,通过摆明事实、交换意见取得沟通,从中找出解决问题、解决矛盾方法的一种方式。但该方式由于缺乏国家的强制力和约束力的直接介入,当少数经营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知情权是消费者权利体系中的基础性权利。知情权的保护对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初步形成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基础法的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体系,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合理适用、降低诉讼成本、提供便捷的司法途径以及设立集团诉讼等措施的有效实施,笔者相信我国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体系会更加完善、全面。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消法》),自2014年3月15日实施。此次修改内容涉及面广,对诸多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其中有关信用档案内容的首次录入,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6.
到 青岛购买海产品,有句口头禅常为顾客指点路径:“买海参,到海滨, 找小金”。“海滨”指海滨股份有限公司,小金是海产珍品商场的营业部主任、明星服务员金喜凤。鉴于小金声望极高,吸引着大批的顾客。3月份公司以“海滨小金”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个人品牌,6月,金喜凤即收到了“海滨小金”的商标注册证。这是青岛第一个以个人文明服务被国家法律保护的形象品牌,小金成了名符其实的金字招牌(6月13日《法制日报》)。  相似文献   

17.
惩罚性赔偿是英美法上的制度,它的出现改变了美国的侵权法,在美国的知识产权领域也有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在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中,由于侵权成本低,使得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泛滥。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使得一些学者考虑将其引入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公布的几个征求意见稿中都有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其积极意义值得称赞,但其中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本文结合著作权法送审稿的相关规定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知情权作为消费者享有的九项基本权利之一,是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性权利。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其做了明确规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对生活需求的要求变高,我国消费者知情权在现实社会中不时遭到侵害。本文通过我国食品消费领域消费者知情权受到侵害的情形,介绍我国消费者的知情权的含义,分析知情权受到侵害的原因,以及知情权保护途径做简单分析,为进一步的保护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了国外商标保护对反向假冒的界定,对反向假冒行为的侵权本质予以分析,强调了我国确立反向假冒立法的现实意义,并对《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四款规定予以释疑,进而指出实践中如何正确适用及对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所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反垄断法草案6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会议认为,反垄断法是保护市场竞争,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制度。该草案从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