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建强 《中华魂》2013,(12):62-62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地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最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2.
专书词语考释是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跻春台>词语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研究方法,实行方言与专书词语的互证研究;二是注重研究价值,为当代大型辞书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3.
内容简介:训诂学是我国研究古书词义的传统学科,其核心内容就是训诂。本书紧紧围绕训诂这一核心,专门讨论古书词语(包括现代汉语古词语)的训释问题。全书共八章,分上下两编,上编以汉语史分期为纲,包括上古、中古汉语词语训诂、近代汉语词语训诂、现代汉语词语训诂及训诂研究相关问题四章;下编以训诂学功用为纲,包括训诂与语文教学、训诂与古籍整理、训诂与辞书  相似文献   

4.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志锋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该书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5.
汪贞干教授《古文观止词义辨难》一书,对多种注译本内容作了比较研究,尖锐地提出了针对性的批评意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训诂学这门古老的语文传统学科固已存在的问题。作者除了对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使人读后耳目一新外,也启发我们思考训诂学与文字、音韵、语法等相关学科的结合问题,以及下一世纪若干人文学科的开拓和重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汪贞干教授《古文观止词义辨难》一书,对多种注译本内容作了比较研究,尖锐地提出了针对性的批评意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训诂学这门古老的语文传统学科固已存在的问题。作者除了对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使人读后耳目一新外,也启发我们思考训诂学与文字、音韵、语法等相关学科的结合问题,以及下一世纪若干人文学科的开拓和重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作新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化语词类谭》一书已经付梓出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简称《类谭》),这是他在学术田野里辛勤耕耘而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作为同事与学生,我们衷心感到高兴。《类谭》全书近20万字,所涉古代文化语词包括“服装穿戴”、“食品饮料”、“房屋建筑”等十类,涉及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者将文化语词的内容与其生成的文化历史背景紧密结合,采用类义聚合的方法,对语义相近的词语进行语义成分的异同辨析,这是继黄金贵先生《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简称《辨考》)之后将词义训诂与文化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又一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文字"是语言文字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中国知识界普遍拿"文字"说"语言"。张桃先生的文章《汉语走向世界的时代》误把"汉字文化圈"当成"汉语文化圈",在此基础上论证"汉语日渐成为世界性语言"毫无科学性可言。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宏观的语文知识"急需进入中等教育,中国知识界急需在这方面集体补课。  相似文献   

9.
马良信教授的《秦少游简论》运用多维、立体的研究方法对秦少游进行全方位研究,拓宽了对秦少游的研究领域;对秦少游的思想观点、政见、立场作了实事求是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为重新评价秦少游开了先河;对秦少游的文学创作作了专门述评,并运用古今中外的美学、心理学理论,探讨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对郴州苏仙岭摩崖秦少游《踏莎行》词和“三绝碑”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汉字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字多职,因为文字的兼职过多不符合汉字区别律和表达律的要求。汉字分化的动因大致包括词义引申、命名造词以及文字借用等三种。词义引申是在现实的组合关系中实现的,在表达时,语言中的词需要和语句中的其他成分搭配才能发生意义变化。而命名造词则不需要借助于语句成分的搭配关系来实现,对于命名造词的研究需要放在聚合关系中来考察。文字借用可以使汉字与汉语表达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解,但它与文字的区别律和表义性相冲突,因此会产生分化,以恢复汉字形义统一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俞樾是晚清著名学者,他宗段王之学,精于训诂校勘,一生著述颇丰。然而前修时贤对清代训诂学的研究多集中在乾嘉时期的高邮王氏及段玉裁等人身上,而对俞樾却没有系统性地研究。今喜得山东师范大学王其和副教授的《俞樾训诂研究》(齐鲁书社,2011年)一书,正好可以弥补学术界的不足。全书采用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理论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俞氏在校勘、训诂、雅学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本书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何剑丽、黄大祥二位先生在《敦煌文献词语辨释》一文中辨释了九则语词,其在语词考辨释义上不乏精当之论.如对“谈许”、“当情/辟情”等语词的辨释。但笔者在研读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辨释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今不揣浅陋.结合敦煌写本原卷影印资料,运用训诂学、音韵学及汉语俗字研究的新成果,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辨正了《辨释》一文中“心点点”、“割缚”、“该论/口该”及“抛敲/抛直/抛挟”四则释义。在汉语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准确地识读文献,选择最好的善本。就敦煌文献来说,从事研究一定要核对原有写卷,要对敦煌写卷有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特别是做敦煌文献语言文字学研究。黄征先生在《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要论》中提出了研究敦煌语言文字学十条必须注意的方面,即:1.必须具备深厚扎实的训诂学根底;2.必须具备俗语言文字材料的考证能力:3.必须注意敦煌文献与传世文献的互相证发:4.必须精通敦煌写本的书写、校勘符号系统:5.必须大量阅读敦煌写本原卷真迹资料;6.必须熟悉所涉敦煌文献的基本内容;7.必须掌握敦煌文献资料的目录检索:8.必须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9.不得妄改敦煌卷子原文:10.不得臆测文意随便发挥。这些方面当为我们从事敦煌文献语言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原则,然《辨释》一文或多或少远离了上述原则。因此,我们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是运用前人汉语俗字研究的成果,试着从传统训诂学、汉语音韵学以及汉语词汇学理论角度出发,对《辨释》中的几则词语考释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13.
正名物考证涉及学科范围十分广泛,历来学者视为畏途。但它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必要工作,故极具实用性。目前该领域的学术著作并不丰富,涉及敦煌名物的成果更为有限,《敦煌文献名物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版,以下简称《敦名》)以传统训诂研究方法为基础,积极探索名物研究的不同路径,其研究成果颇具特色,譬如:文献研究与图像及其他文物研究相结合,取得多角度的印证;长于俗字讹字考订并多有斩获;对于涉及中外交通的某些名物亦能深入探讨;多学科的视野等  相似文献   

14.
《〈元刊杂剧三十种〉词语研究》在古籍校勘、新义抉发、义类归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尤其在语言研究方面,其对 近代汉语词汇系统面貌的揭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异文研究在文字、音韵、训诂、词汇、语法以及版本校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即是说,异文对汉语史的研究意义重大.以《世说新语》和《晋书》异文词汇为例,说明《汉语大词典》在词条失收、书证滞后、例证断裂、义位遗漏等方面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跨学科研究是最为学术界所热衷的话题,其中家族研究就是跨学科研究的一个极好的连接点。家族研究,连接着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领域。吴仁安教授无疑是最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讨翻译中的风格再现问题。简要论述了风格的可译性,列举了刘宓庆提出的三种风格符号换码模式。基于这三种模式分析季羡林的《文学批评无用论》原文和张培基的英译本,发现英译本在重现原文风格上存在缺憾,无论从语域层面、词汇层面还是修辞层面来考虑,均没有达到与原文的契合;并为更好地再现原文风格提供了一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认知语言学界的热评。莱氏的概念隐喻,主要关注语言的共时层面,对历时层面关注不够,在许多方面引发了争议。《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采用比较词源学与比较互证的研究方法,利用英汉平行对应词汇隐喻语料库,从共时、历时的角度,对英汉词汇化隐喻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概念隐喻和隐喻词汇的文化理据。该书既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补充与修正,又是对词汇化隐喻研究的全新探索,将在语言教学、翻译和文化研究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摘要]建立有中国特点的语言学,首先必须脱下汉语的“西装”,从远古汉语、中古汉语、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中,比较、归纳、总结出汉语的结构系统来,由此建立起属于汉民族特有的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高放教授的《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是作者研究苏联问题60年的论文集粹。纵观全书,可见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