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货币需求理论的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模型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与实际GDP、利率、通胀率、货币化程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化是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主要因素。实际GDP对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具有负向影响,符合货币是奢侈品的论断。利率、通胀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甚微。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既反映了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等正常因素,也反映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经济、金融改革,保证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何源 《统计与决策》2015,(2):162-164
文章基于货币需求函数构建新的货币流通速度方程式和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模型,并通过两种货币流通速度的比较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货币化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为我国货币当局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供了调控对象和理论依据,进而最终达到"盘活存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传统的单位根检验忽视了货币流通速度本身可能存在的非线性趋势,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非平稳单位根过程。利用弹性傅里叶单位根检验方法,重点针对剔除了非线性趋势的货币流通速度时间序列,选取较有代表性的11个国家,对这些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时间序列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是非线性平稳过程,实证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货币流通速度是研究货币问题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变量.在传统的货币理论中,货币流通速度一直被作为常数来处理,从现代货币数量论开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性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M2/GDP变动趋势及其成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2001年期间,我国M2/GDP呈逐年上升趋势,与世界其它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该指标值明显偏高。文章针对这一情况,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2/GDP的走势及其波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得出结论,即在导致我国M2/GDP逐年上升的原因中,除了我国经济货币化进程深入这一主要因素以外,还有货币构成的因素、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因素以及金融结构单一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中国1998~2009年上海证券综合价格指数和货币流通速度V0、V1、V2的季度数据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流通速度V0的变动是引起股票市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V1、V2与股票市场之间并无显著的因果关系.而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不管长期还是短期,货币流通速度V0的变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都是负向的,但并为成为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利用动态线性模型甄别我国M1增长的结构突变特征,然后综合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光滑样条方法探索结构转变前后时期货币供给波动与流通速度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货币供给结构转变发生前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不存在因果关系,后期预期、非预期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存在协整联系,货币供给波动是流通速度变动的原因,当波动性明显增强时货币流通速度会下降.  相似文献   

8.
曾五一 《上海统计》1994,(11):15-18
准确地测算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总需求,是正确地判断宏观经济形势进而有玖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在现有的货币流通速度法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的设想,并利用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一、货币流通速度法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理论。其基本思路是:总需求的规模主要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一定的货币供应量形成一定的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货币供应量越大总需求的规模也越大。因此,只要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量乘上货币流通速度便可以测算出同一时期的社会总需求。  相似文献   

9.
检验1953-2007年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的因果关系以及通货膨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效应,结果显示: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得不到实证上的支持,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原因而且较为显著;整体上通货膨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绝对加速效应要弱于相对加速效应。然而近年来的数据显示,通货膨胀对货币流通的绝对效应与相对效应变得明显,进一步证实了弗里德曼1963年的论断“通货膨胀总是货币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货币流通速度是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被周转使用或流通支付的次数,反映了单位货币在流通中发挥功用的程度.货币流通速度乘以货币供给量即为货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计算的货币周转总额,反映了货币所完成的交易总合.真正对社会总需求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量而不是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货币供给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投放曾总结出1:8的经验数据,即如果现金流量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保持1:8的比例,那么货币流通就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2.
毛秋蓉  李萍 《统计与决策》2006,(20):104-105
本文仅就货币形式多元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分析.货币形式多元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货币形式多元化影响的货币的内涵,是货币的结构和划分都变得复杂,同时也动摇了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 《统计研究》1989,6(1):19-23
一、对历史上提出的若干比例指标的认识 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提出过一些反映货币流通状况的统计指标。这些指标是从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的关系这一合理基础出发而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有的指标不适用了。下面我们从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就其在反映货币流通状况方面的有效性作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何源 《统计与决策》2016,(3):158-16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市值的不断增大,其价格的不稳定性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越发明显,同时也增大了金融危机发生的风险.文章基于货币需求函数构建货币流通速度修正模型,对中国1993~2012年证券市场和实体经济关系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找出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点,并通过对此冲击点阀值的事先控制来稳定经济,最终达到预警和防范金融危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对1978年以来我国M2/GDP畸高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通过时变参数模型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M2/GDP影响的动态轨迹。从轨迹中可以发现,经济景气对M2/GDP的影响有正有负,储蓄率、债务和财政赤字都对M2/GDP有拉升的效应,货币流通速度能抑制M2/GDP上升,但效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社环 《统计研究》1999,16(2):38-40
货币流通速度一般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年内平均使用次数,为了便于定量分析,定义货币流速V=PYM,(常称之为收入货币流速),其中P是物价水平,Y一般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PY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即GDP),M是货币供应量。本文令V1和V2分别对应于狭义货币M1...  相似文献   

17.
西部农村的金融抑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鑫 《统计与决策》2005,(19):120-121
一、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西部农村金融深化程度 考虑到影响货币化程度指标(M2/GDP)的诸多因素,如货币流通速度、居民的货币需求和储蓄特征、经济信用化程度以及实物资本的产出效应等,特别是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受到某一或是多重因素的影响,M2/GDP的数值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实际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人民币与毗邻国家货币的兑换也随之应运而生,人员的跨境流动和边境地区的跨国贸易、消费,产生了区域货币流通的兑换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未观测经济规模估算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观测经济的规模估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领域,中国在运用国外的方法估算时,往往受到基础数据、核算体系和经济运行体制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估算方法。货币作为流通于经济体制之外的血液,是研究未观测经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分析中国的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中国的货币需求模式、尝试模拟出被未观测经济活动所吸收的货币量,再估计出货币流通速度,两者相乘就可以大致估测其规模,以期为估测未观测经济规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根据货币流通性,考虑到货币流通的不稳定性,采用数学模型利用markov链理论使其达到预期的稳定目标,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