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为根据,提出了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概念。历史1作为历史的原貌是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虽然它往往不可寻觅,但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剧作家还是要尽力去寻觅,即或只能获得一些碎片,也是有意义的。历史典籍作为历史2是创作的基本资料,当然是重要的,需要十分熟悉,也需要加以辨析,但不能原样照搬。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必须有辽阔的诗意想象空间。只有在深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后,我们才会获得作为历史3的历史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为根据,提出了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概念。历史1作为历史的原貌是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虽然它往往不可寻觅,但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剧作家还是要尽力去寻觅,即或只能获得一些碎片,也是有意义的。历史典籍作为历史2是创作的基本资料,当然是重要的,需要十分熟悉,也需要加以辨析,但不能原样照搬。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必须有辽阔的诗意想象空间。只有在深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后,我们才会获得作为历史3的历史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3.
19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创作的叙述形式探索引发了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根本性裂变.传统历史小说沿用全知叙述和线性故事时序再现历史真实,体现了作家们的理性历史观念.新历史小说则以叙述形式探索为焦点,导致创作发生根本性裂变及对理性历史观念的质疑和颠覆.叙述形式探索革新了正统历史观念,解放了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但也带来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是当代文学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高峰,但其作家群体表现出来的历史意识与当代文学其它的历史题材创作有明显的不同。本文从历史真实观、历史资源、未来观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新历史主义”作家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婷婷 《学术探索》2012,(10):63-66
2003前,云南影视作品呈现出"少数民族题材丰富、比重大,不同历史阶段主题各异,主角以女性为主,总体上影响力广泛,重视音乐歌曲创作"等特点。近年来,云南影视创作中,本土影视作品拍摄少、外来片或借景拍摄较多,拍摄模式以"外来导演+外来演员"为主,电影创作减少、电视剧创作增多,影视产业化进程加快。但云南影视发展也存在云南本土和云南题材影视作品少,对云南重大题材挖掘不足,缺乏本土人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历史题材小说作为当下文坛的热点话题,已被评论界广泛关注。“谁在言说历史”、“如何言说历史”是研究者探讨的重点。基于此,文章从主体历史观和多元历史叙事入手,深入分析近年来历史题材创作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影视艺术的普及和繁荣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成就,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些创导人员自身理论先导作用的虚弱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等原因,导致了创作中反文化、反历史、矫作妄构、丧失历史本真的创作病症大量出现,促使文艺工作者展开积极的反思并寻求对策.历史影视剧创作应做到四个"统一",即唯物史观与文艺创作观的统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统一,历史戏剧化与戏剧历史化的统一,历史宣教与审美悦情的统一,才能对这一病症起到有效的疗救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众多,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也有一些作品存在价值观问题:在历史观方面,放逐历史的真实性,夸大历史的偶然性;在审美观上,认为美即形式,将美感降为快感;在人性观上,将人性理解为"情"或"欲"。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只有努力克服这些问题,才可能创作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9.
周筱赟  葛剑雄 《学术界》2004,(3):131-138
当前的中国史学中存在将历史研究和应用混淆的弊端,片面强调"古为今用",给史学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历史研究和历史应用作为历史学两个不同层面,其要求和目的都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初年以来,历史哲学研究的主流趋向已从历史规律论("大写历史")转到了历史认识论("小写历史"),也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了分析的历史哲学.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慢慢侵入历史研究的领域,虽然没有被全盘接受,但其对历史认识论的影响巨大.如果说当代哲学界和史学界的历史哲学研究,已经放弃了对"大写历史"的探讨,那么这一转向,其实也与怀疑"小写历史"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所关联.人们对史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是否等同于文学、美学等问题展开了争论.由于"语言学的转向",使得史学家们感到要想在历史叙述中排除主观的意见,几乎根本不可能.史家治史,在追求真实性以外,似乎还有文学性等其他的东西需要考量.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大写历史"和"小写历史"之走向没落,反映的是当代世界历史的重大变迁.虽然西方的历史哲学已经转向、甚至走向没落,但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远景进行思考、判断和预测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前历史影视剧创作呈现出"历史正剧"与"历史戏说剧"相合流的倾向,这一合流是当下文化现实中"三元"将"历史戏说剧"的核心文本--"民间文本"当作"共谋"载体被张扬的结果,"民间文本"由此改写了官方/精英文本对历史的常规书写.当前针对这一现象的批评话语则十分单一,基本是站在主导意识形态的立场上抨击"戏说化"的弊端,对历史影视剧创作的改观缺乏现实参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三种意义上使用"世界历史"这一概念.第一种意义的"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中各种现象和规律的一般视野和出发点.这一概念是对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总和的"泛称",即自在的"世界历史"概念.第二种意义的"世界历史"属于"历史哲学"范畴.这一意义的"世界历史"不是一个"自在"的客观自然过程,而是在人类的有目的的活动中诞生的,这为后来赋予"世界历史"以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目的奠定了基础,也为提出作为资本扩张催生的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奠定了哲学基础,因而是自在的"世界历史"概念向自觉的"世界历史"概念的过渡.第三种意义的"世界历史"特指作为资本扩张催生的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第三种意义的"世界历史"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范畴,涉及由资本逻辑导致的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及为消除冲突而展开资本批判的历史过程.第三种概念一方面超越了自在的"世界历史"概念的直观性,另一方面摆脱了作为哲学范畴的"世界历史"概念的抽象性,进而完成了对第一种和第二种的"世界历史"概念的扬弃.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现代戏创作中,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江西的剧作家满怀创作激情,塑造了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真实而富于艺术感染力的舞台形象,创作了许多高质量的革命历史题材戏剧作品。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是多方面的,而多角度的题材视角,是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叙事方式突破以往、走向丰富的最主要特征。面对过去一段时期形成的,在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中存在的类型化、雷同化的模式,剧作家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为突破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模式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戏说"颠覆历史真实的意义不能一概而论.单纯的"知识性颠覆"并非作品价值评价的核心标准,亦非"戏说"."精神性颠覆"蕴含新型历史认知,以真理正义和精神创造至上原则为价值基础,超越了"戏说"境界."情感性颠覆"既存在"知识性颠覆",又违背"正当"与"善"的基本伦理原则,也缺乏创造性历史认知,方为否定意义的"戏说".研究历史题材"戏说"必须改变概念滥用、意义误判的现象,以文本叙事伦理的特征为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俐莉 《江淮论坛》2005,(3):162-166
"十七年"女作家和男作家一样都曾经从战火硝烟中走过,但与充满激情的男性创作相比,她们的创作出现了表层和内质的分离,表层的阳刚和乐观遮掩不了内质上的女性气质,呈现出独特的女性审美风格她们往往回避对战争本体的描写,以革命战争历史为背景,回到女性的内心,带着深深的忧伤对革命历史进行温情的书写.  相似文献   

16.
记忆与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很多人不假思索地认定历史撰写的一项中心任务是保留和传承记忆。本文并不否认历史与记忆相关联,但论点是,在某些意义上二者是对立的。与我们时而听到的一些观点相反,记忆并非历史的基石,因为历史经常会与记忆背道而驰。历史学家可以将记忆作为史料加以利用,并借以建立起对过去客观发生之事物或过去人们认为发生之事物的叙述。历史学家也可以将记忆本身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研究。然而近来,一些人给予一些形式的记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崇拜,这与历史态度相去甚远。我们可以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看待历史:历史可以有肯定的功用(肯定一些特定的人类共同体),抑或可以有否定的功用(批判这个共同体为自身创造的神话)。这两种极端我们都无法拒斥。但本文结论中肯定了批判的一端,因为在时下对处于支配地位的共同体的肯定的表达不绝于耳,历史被视为专门利己的知识“话语”的一种形式,同时多种形式的记忆也不断挑战历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为需要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记》和宋代的“说话”,以人物为核心来叙述历史成为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特色,“说话”中的“讲史”是历史纪录的民间形式,也是历史与民间艺术的结合.以二月河历史小说改编的帝王系列历史剧以及以毛泽东等领袖人物为中心的现代革命历史剧继承了这个传统.从历史的发展线索来看,说话之“讲史”直接导致了历史演义小说的产生,而历史演义小说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就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继承关系.从艺术形式的生存意义上理解,是通俗艺术向主流意识形态文艺靠拢,传统礼乐文化发挥着推动作用.从艺术形式的表现上看,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结构章法、叙事视角、语言风格,都在这个传统的延续中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家祥 《江汉论坛》2002,55(9):43-47
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过多方面的探讨.近年来,人们又把历史发展的动力看作一个体系或系统,对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进行研究.但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专门研究"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关于"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西方历史哲学家和马克思、恩格斯都十分重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近代以来的西方历史哲学家对"恶"在历史上的作用有不少深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近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合理思想,对"恶"在历史上的作用作了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赖力行 《云梦学刊》2001,22(1):44-46
文学创作离不开主体的创作才能和创作个性.刘勰认为,文学创作需要特殊才能,创作个性的差异是造成不同艺术风格的主要原因;作家是凭天性创作的,由此创作才能的培养不仅仅是技巧的训练,更要注重性情的涵养以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作家的素质和智能结构既有先天的因素,也需要后天的学养;对作家的人品和才学,不能苛求.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叶以来,消费主义传入我国并迅速蔓延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消费主义从消费物质到消费历史,历史成为一种异化了的消费资源,正日益失去其本真性、庄严性、严肃性.而这突出地表现在当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上,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反历史性代替了还原历史性;娱乐性代替了严肃性;商业性代替了宣教性,从而背离了历史题材剧的本质.要走出这种创作误区,应做到三个"相结合":艺术创作与唯物史观相结合;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相结合;消遣娱乐与寓教于乐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