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兆胜博士是坚持文学的精神品质的批评家,他用《文学的命脉》为自己的论文集命名,表明了他对文学基本价值如爱、美和自由等的关切和诉求。这是一部富于理性色彩、人文情怀和学术品位的著作,它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深邃的思考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和研究贡献了值得重视的思想成果。作者有意要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某些侧面进行总结,他的论文多有以“20世纪”冠名者,如《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局限分析》、《北京文化与20世纪中国散文》、《论20世纪中国性灵散文》、《论20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论20世纪中国散文研…  相似文献   

2.
一 梁实秋(1903—1987)与散文结缘,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初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作于一九二三年的《南游杂感》、《清华的环境》等(均载于《清华周刊》),已初步显露出他的散文艺术才华;一九二七年他执编《时事新报》的《青光》副刊,有段期间几乎每天都要作一篇短小的散文,后经筛选编成一本集子《骂人的艺术》(新月书店出版)。据梁实秋晚年在《雅舍散文·副刊与我》中说,这本书曾有人盗印过,但它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一九二八年十月,梁实秋在《新月》杂志一卷八期上发表了《论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他相当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散文艺术主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对中国传统散文艺术的重视,同时又善于大胆地汲取西方散文长处的艺术见解;其中固然有个别观点有着贵族气的痕迹(如认为“引车卖  相似文献   

3.
从教散文到写散文,继而从事散文理论研究,范昌灼同散文结下不解之缘已达三十年.不是散文缠上了范昌灼,而是范昌灼拥抱住了散文.他有一颗散文心.他以散文心在观察散文世界,他以散文在写散文心评论.阅读《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成都出版社1992年10月版),我时时感受到范昌灼那颗散文心的跃动.我一直以为:新时期散文很寂寞.争相传涌啦、热情呼唤啦、纷纷写信啦,都属于小说,散文从未有此殊荣.前几年,曾有过关于散文命运的讨论,也似乎是一些散文作家和散文研究者耐不得寂寞的鼓噪.读了范昌灼的《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我明白自己是在坐井观天.  相似文献   

4.
徐治平是一位蜚声广西文坛的散文作家。他大学一年级就在《羊城晚报》发表了《在金笋丛生的地方》,敲开了散文艺术宫殿之门;二十多年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在金笋丛生的地方》和《海灯法师弟子在边关》,最近又出版了散文理论专著《散文美学论》。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了他的散文理论,以特异的色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瞩目和赞誉。  相似文献   

5.
<正> 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学者,同时又以散文创作饮誉文坛的,在大陆有吴晗、翦伯赞,台湾也有这样一位学者兼散文家——许达然。迄今为止,许达然先后出版了《远方》、《含泪的微笑》、《土》、《水边》、《吐》、《人行道》、《防风林》七本散文集,诗集《违章建筑》也问世了。许达然的散文,曾被选入台湾的各种散文集,有的一连数版,风靡文坛,有的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国的文字介绍到国外。近来,花城出版社正在出一本台湾散文集,主编就是旅美台湾著名作家聂华苓女士推荐的许达然先生。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对许达然散文艺术的欣然认可。事实上,许达然在散文艺术一的追寻和探索,的确是卓有成效的。他在散文艺术上的成功经验,对内地沉闷的散文界,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潘旭澜,文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2年11月生于福建南安。1956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日本关西大学客座教授、复旦大学台湾香港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出版有评论集、研究专著《艺术断想》、《中国作家艺术散论》、《潘旭澜文学评论选》、《诗情与哲学》、《长河飞沫》,散文随笔集《咀嚼世味》、《小小的篝火》、《太平杂说》,主编《十年文学潮流》、《新中国文学辞典》、《当代散文精品珍藏本》、《上海五十年文学创作丛书·散文报告文学卷》等。上世纪60年代初,先生深感当时文学评论只有思想分析和政治批判之弊,遂撰写…  相似文献   

7.
陆机散文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机是骈文的奠基者 ,《豪士赋序》《荐戴渊疏》等文使骈文格局正式确立。《辩亡论》总结历史经验 ,不虚美 ,不隐恶 ,仿贾谊《过秦论》而文章更难做。《五等论》比《六代论》观点更不可取。其韵文《吊魏武帝文》讽于悼 ,序优于吊。《汉高祖功臣颂》褒贬得当 ,精微朗畅。对陆机文章的评价 ,其同时人认为瑕瑜互见 ,南朝至唐推崇备至 ,宋以后多有不满。今天看来 ,其散文思想虽不算高明 ,写作技巧却美妙精熟 ,实开辟了中国散文史上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张玉能1943年生,南京人,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指导组组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实践美学、西方美学研究。至今已出版《审美王国探秘》《美学要义》《西方文论思潮》《西方美学思潮》《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新实践美学论》《席勒美学论稿》《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西方美学通史》(第4—5卷)等著作;译有《德国古典美学》《席勒散文选》《秀美与尊严》《赫尔德美学文选》《审美教育书简》等著作;主编有"新实践美学丛书",编有《美学教程》《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等教材。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近200篇,近50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有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林非,1931年生于江苏海门。复旦大学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土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论著:《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鲁迅传》、《〈故事新编〉的思想艺术及其历史意义》、《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读书心态录》、《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散文的使命》、《鲁迅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无边的散文     
於可训 《学术研究》2004,(11):109-111
198 5年以后 ,我国的散文创作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 ,异国游记、学术小品、文化散文与生活小品等 ,有较突出的发展。然而散文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近两年在北京、上海等文学研究较发达地区才开始重视和讨论。本刊今年第七期刊登陈剑晖先生《论“诗性散文”》后 ,引起学界关注和良好的回应 ,因此我们续编此笔谈 ,以拓展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当文学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大量文学作品发行后被搁置在书店乃至发行部的橱架上而几乎无人问津时,余秋雨散文的畅销的确很令文学界为之气盛。不少评论家因此认为,余氏散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有人说余秋雨散文“使广大读者不能不惊叹:散文史上真正的大家出现了”(田崇雪《大中华的散文气派——余秋雨散文从(文化芳旅)到(山居笔记)印象》,《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3)。笔者不想妄论余秋雨是不是真正超拔于文学史之上的大家,但认为评论界对余秋雨散文尚未给予准确的价值定位,对余秋雨的某些误区乃至危机也注重…  相似文献   

12.
宋剑华 《学术研究》2004,(11):114-116
198 5年以后 ,我国的散文创作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 ,异国游记、学术小品、文化散文与生活小品等 ,有较突出的发展。然而散文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近两年在北京、上海等文学研究较发达地区才开始重视和讨论。本刊今年第七期刊登陈剑晖先生《论“诗性散文”》后 ,引起学界关注和良好的回应 ,因此我们续编此笔谈 ,以拓展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兆胜 《学术研究》2004,(11):113-114
198 5年以后 ,我国的散文创作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 ,异国游记、学术小品、文化散文与生活小品等 ,有较突出的发展。然而散文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近两年在北京、上海等文学研究较发达地区才开始重视和讨论。本刊今年第七期刊登陈剑晖先生《论“诗性散文”》后 ,引起学界关注和良好的回应 ,因此我们续编此笔谈 ,以拓展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当代散文创作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一迈进台湾的散文园地,首先就会惊异于她蓬勃蓊郁、锦绣满眼的繁华景象.散文,这位不老的缪斯,在与祖国大陆人为的隔绝几十年的孤岛上,仍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台湾发表散文的园地,简直多得令人目眩神摇.除了《中国时报》、《联合报》这些销售量高达几百万份的大报每日都辟有散文专栏外,《中央日报》、《中华日报》、《台湾日报》、《国语日报》、《台湾时报》、《自由日报》、《民众日报》、《青年战士报》、《台湾新生报》、《台湾新闻报》、《更生日报》及《自立晚报》、《大众晚报》、《民族晚报》、《中国晚报》等十七家报纸近二十个副刊都有发表散文的一席之地.此外,刊物有《中外文学》、《中央月刊》、《文学界》、《现代文学》、《台湾文艺》、《明道文艺》、《文艺月刊》、《文坛》、《皇冠》、《宇宙光》、《幼狮文艺》、《关系我》等十余份月刊,均有源源不断的散文推出.  相似文献   

15.
柯汉琳 《学术研究》2004,(11):111-112
198 5年以后 ,我国的散文创作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 ,异国游记、学术小品、文化散文与生活小品等 ,有较突出的发展。然而散文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近两年在北京、上海等文学研究较发达地区才开始重视和讨论。本刊今年第七期刊登陈剑晖先生《论“诗性散文”》后 ,引起学界关注和良好的回应 ,因此我们续编此笔谈 ,以拓展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园地里,贾平凹的散文无疑是姿态卓然、芳香诱人的一簇奇葩。贾平凹创作的散文主要收于《月迹》、《爱的踪迹》、《心迹》、《人迹》以及《平凹游记选》、《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贾平凹自选集散文卷·闲人》等集中。阅读这些散文,我每每被作者那坦诚、率直、淳朴的个性和清丽而浑厚、平实而睿智的笔调所吸引。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弥漫于作品间那浓郁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琦君是深受台湾读者喜爱的女作家。她的散文饮誉台湾文坛三十多年,出版有《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红纱灯》、《细雨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桂花雨》、《留予他年作梦痕》、《与我同车》、《琦君自选集》等十多本散文集,以及短篇小说集《菁姐》、《百合羹》、《缮校室八小时》、《七月的哀伤》、《钱塘江畔》等多种。比之小说,散文的结集出版的多,成就也大。她多次在台湾获散文创作奖,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作品曾被译为英、朝、日文,在美、英、日、南朝鲜及印度的读者文摘和报纸副刊上刊登,也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  相似文献   

18.
《快活的蝙蝠》是刘斯奋新近出版的一本散文集 ,这是广州出版社为几位茅盾文学奖获主出的一套散文精品丛书中的一本。在这本集子里 ,斯奋或谈小说创作体会 ,或论诗歌研究心得 ,有关于文学的批评 ,有对绘画的洞见 ,还有武侠小说和章回诗话选载 ,真可谓“五花八门” ,无所不谈 ,也无所不会。从遣词造句 ,行文布局 ,以及思想意蕴等多方面来考察 ,都不愧是散文中的“精品”。斯奋的散文是一种真正的学者散文。理由无它 ,就因为斯奋于诗、于文、于书画 ,样样精通。于诗 ,斯奋早年就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歌研究者 ,注疏撰写过《黄节诗选》、《苏曼殊…  相似文献   

19.
在两宋期间,曾巩是一位颇具特色的文学家。就《曾巩集》而言,共收有诗四百余首,文七百余篇,至今尚未见有赋作。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正当宋词蓬勃兴盛之际,他竟不逐时尚,极少填词,现存集中,仅有一首《赏南枝》而已。曾巩专注于诗歌和散文创作,决不旁骛。 自两宋以来,曾巩散文深爱世人喜爱,深受名家赞誉。“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临川先生文集·赠曾子固》)。“三代以下之文,莫如南丰”(《荆川先生文集·与王遵岩参政》)。自宋至清,曾巩散文被收入各种文集,作为楷范,受人师法。总之,曾巩擅长于散文创作,“以文章为世师”(《曾巩集·附录·秦观著哀词》)。 曾巩散文将儒术、文词、文风三者融合为一体。其融合有渐,对此,我们不能不考察其思想的衍变及  相似文献   

20.
<正> 当年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的巴金,曾经在创作小说的同时,抚摸着旧中国母亲的伤痛而写过十多本散文集;建国后,当他拥抱着社会主义祖国母亲的时候,一直以他的散文为新生活而倾心歌唱。近几年来,他创作的散文汇编成《巴金近作》一、二集,《随想录》、一、二、三集,后两者又称《真话集》、《探索集》。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方面都有奇异的光彩,正如老作家黄裳所说,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