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擦肩而过的遗憾早在10多年前我便从外文建筑学术期刊和书籍上知道了阿尔多·罗西先生的生平、成就及著作的一些情况,很钦佩这位同行。因此,在1987年编《现代艺术辞典》建筑部分,选建筑学家时为他列了一个条目,几乎是收入者中最长的条目。但是由于国内熟悉意大利语言文字的人凤毛麟角,所以20多年前已是大名鼎鼎的罗西,在中国同行中都很少有人知晓,重视他而研究他的人就更少了,只是到近几年才多一些。可以想见,建筑界以外的朋友更难得知道他。1995年冬天,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代表团在意大利米兰访问期间,一天我听意大利朋友讲那天下午…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在某个关键时期,总会出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个人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老师或朋友。他所说的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会让你牢记心中,永生不忘。普通人是这样,那些成功人士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世纪末的人爱回望历史,一部《较量》又令人想起鸭绿江那岸的那场战争,异国的烽火以及硝烟已被岁月隔断,而英雄却穿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回到人们心中,然而有一个人的名字却鲜为人提及,当我们在心中狂呼着我们熟知的英雄的名字的时候,他夹在历史的褶隙里无声无息。 他就是1953年和邱少云、黄继  相似文献   

4.
一 笔者在湖北省荆州市再次见到了彼得·塞兹先生。相互寒暄过后,他便以主人的身份进入了角色。作为总经理,塞兹先生像是朋友,作为朋友,他又像是一个知已。尤其在随后的两次接触中,他的这种感情和性格给笔者的印象愈加深刻。 彼得·塞兹于1985年作为世界最大之一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的道威尔高级职员首次来华,指导我国油田大功率固井水泥车的技术引进工作。当初,他步出武汉市机场汇入匆匆的人流、踏进江汉石油管理局这个陌生的世界时,他只是想,以他出色的技术和工作帮助中方按合同要求完成项目技术的接受、消化、吸收和转让的全…  相似文献   

5.
国庆前夕,我们再一次收到了曾在我校任教的加拿大外籍教师谓碧佳女士(PatriciaSheldrick)的电子邮件。老人家十分沉痛地告诉我们,她的丈夫谢德力先生(DouglasSheldrick)由于膀胱癌,在与病魔顽强斗争数月后,在全家人的关注中走完了其78年的人生历程,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家人、朋友,离开了他念念不忘的中国同事和学生。  相似文献   

6.
原安徽医学院院长、一级教授张锡棋先生,是我的恩师,是我最尊敬的人,是人们应当认真学习的人。从1953年1O月到1960年5月,我有幸师从张先生。他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告诉我,他是道德文章、两皆高洁的人。先生的品德、学问、业绩,特别是九死不悔地执着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怀,48年来,一直铭刻于我的心中,时时在激励我、鞭策我遵循先生的教诲,正正派派做人,认认真真读书,勤勤恳恳工作。  相似文献   

7.
1986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施特罗先生接到了他的经理斯塔施密特博」:的电话:“你愿意到中国去参加合资公司的筹建吗?”施特罗先生有些吃惊,“我不能马上答复你,让我想想。”他认真思考起来。他列出了~个长长的弟子;上中国好的方面:将开始一个新的生活,结交新的朋友…,不利的方面;失之一些朋友,失去现有的工作…··,恩来想去,他想通了:只有不断变换,才会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使生活变得更新鲜、更有趣;否则,就会陷入日常的工作而不思变革。到中国去,让我了解新事物,结交新朋友。有趣的是:八年之后,斯塔施密特博…  相似文献   

8.
识人功力     
一天,汪曾祺带着一位朋友来到茶馆。他俩拣一处偏僻的地方落座,把盏饮茶,叙旧。
  就在他们聊得正欢的时候,邻座的三位茶客停止饮茶,目光聚拢在汪曾祺端茶盏的手指上。一个年约七十的老人发话:“刚才端茶盏的那位朋友虽相貌平平,穿着打扮与普通市民没有多大区别,可他笔下功夫非常深厚,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老人的话像茶香般飘进了汪曾祺和他朋友的耳朵里,两人甚为惊奇。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也许很少有人像道格拉斯人斯哥特先生那样幸运,他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就开始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到过许多亚洲国家工作,而且是为同一个机构工作。要说道格拉斯·斯哥特先生与亚洲有许多不解之缘,此话一点也不过分。从1969年起,他就致力于亚洲的工作,他先后去过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眼下,他是IMF驻华的首席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一个全球性经济组织成立于战后,目的是重建国际经济与金融合作及稳定的汇车。国际货…  相似文献   

10.
是川银藏先生是日本股市的风云人物,他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神户市,神户经济界和广大股民对是川银藏先生都耳熟能详,他在日本股市呼风唤雨,从一个赤贫演变成亿万富翁的故事,对千百万中国股民都是颇有启发作用的。 一入股市获利百倍 是川先生自幼家中极为贫穷,家中兄弟姐妹7人,都因家庭贫困而只能读到小学而终,然后外出打工挣钱糊口。是川父亲因欠别人钱无力偿还而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形是他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他虽然手中无钱,但心中却有远大的志向,自幼定下要创下伟业的决心。 1927年日本发生经济危机,是川所经营的公司破产…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在盼望成功,都在努力争取成功。作为成功者的乌·巴特尔先生对“成功”的理解发人深思:“美国是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因此,不少人认为有钱即有幸福,成功的标志也就是发财。但我认为不能以拥有多少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还得看一个人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是否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巴特尔先生是蒙古族人,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在北京长大,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七年。1981年他作为自费留学生来美国求学,开始了他人生新旅程。象任何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样,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他来美国的第一站是波士…  相似文献   

12.
旅行的初衷     
也许,现在很少有人会记起托马斯·库克,这个活了84岁,生活在19世纪,喜欢旅游的英国传教士。正是他,开创了现代旅游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组团旅游的人。他一直认为,每个人心中部要有。一个诗意栖居地,它也许不是你的故园,但它应该时刻在你的心中,永远部不会磨灭。  相似文献   

13.
1991年7月我们一行三人奉派赴驻纽约办事处工作,驻纽约办事处实际地处新泽西州的一个小市镇——福特李(FortLee),与曼哈顿岛隔河(哈德逊河)相望。虽然过去我们都先后在国外学习、工作过几年,但此次的身份、工作内容乃至生活环境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除独立开展工作外,还有很多管理工作和日常“家务”要做。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从头学起,而我们的邻居——阿赛德先生就成了我们的“免费顾问”。阿塞德先生的全名是DomAc-cetta,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平时我们就称呼他达姆,以示亲切。达姆的~家很简单,只有老两口,达姆本人是邮局退休…  相似文献   

14.
你想过自己到底应该什么时侯退休吗?已经退休的朋友有没有感觉到余热尚在,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据了解,1952年政务院规定了男干部60岁、女干部55岁,男工人55岁、女工人50岁退休,沿用至今。最近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希望将现行的以生命年龄为基准的退休制度改成以工作年限为基准。上海市有关部门目前正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准备先行试点。 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 所副所长吴德贵先生是新政策的积极 倡导者。他认为,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力 资源大国,但不是人才资源大国,人才 是紧缺的,稀有的。因此,有必要通过改…  相似文献   

15.
一位做企业的朋友,邀请我们一帮人聚聚。推杯换盏之后,朋友说出了聚会的用意,他最近要上一个新项目,请大家帮他出出主意。听了朋友的介绍后,大家只是跟着附和,说一些恭维和祝贺的话。  相似文献   

16.
5月里一天,到朋友老王家串门,一起观看了以美籍华裔青年轮椅斗士张士柏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生命交响曲》。我们都很受感动。年逾花甲的老王意味嘘不止。我决定采访这位祖籍宁波的杰出的“小老乡”。6月5日下午,当我第一眼见到他时,从里屋出来坐在轮椅上的张士柏同电视剧片头出现的一样,穿着白色长袖T恤衫,胸前一条宽皮带把他绑在轮椅上。一头黑发的他憨厚地微笑着同我们打招呼。他父亲张东平先生将他推到外面大屋长桌边,他慢慢将套在右手指头上一个奇形锥体抖落在桌上。我瞥见里屋地的没有椅子的办公桌上放着电脑、电话、文件夹、…  相似文献   

17.
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赵朴初先生未改其“护持千万劫”的慈悲情怀。在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境界中,蕴含的是一颗充满慈爱、热爱生活的心。所以,他永远是显得那么雍容大度,笑容可掬。作为世纪的见证人,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并未给我们留下高不可攀的感觉,相反,当我们走近朴老先生时,我们也不能不为他那伟大的人格力量所感召。可以说,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们从他风风雨雨的一生中读出了几多不平凡,读出了伟大和崇高。  相似文献   

18.
踏上中国的土地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布法罗城。1918年当地流行一种叫做西班牙流感的传染病,乔治一家人都病倒了。幸亏遇到善医,才被救了命。过后,乔治对妈妈悄悄地说:“我长大后要做一个像这样的医生,专给穷人治病,不要钱。”妈妈亲切地吻着他的小脸说:“好的,妈妈盼望着这一天。”乔治23岁获得日内瓦医科大学博士学位那年就来到了中国。本来他只是想来看看,研究一下热带病,写些论文。然而,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他见到的是腐朽无能的政府、无比黑暗的社会。经过一番深沉的思索,他…  相似文献   

19.
“英华美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信心。请相信:今天我们为英华美而骄傲,明天英华美为我们而骄傲!”像这样充满自信与希望、激情与热爱的话语在英华美江苏学院的学生心中时有所发。是谁,拨动了学生的心弦,织出希望之锦?我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投资这所学校的董事长Seth Kaplan(中文名孔柏松)先生。一孔柏松先生出生于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是美籍犹太人。他很年轻,今年才35岁,浓眉大眼,黑卷发,浅棕色皮肤。近年常住上海,中文说得不错。“大学毕业后,我在美国、日本的大企业工作,到过40多个国家。因为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社会工…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见到叶明钦先生是去年岁末一个浓雾弥漫的黄昏。在京城大厦SO层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一位中等身材的年轻人笑吟吟地向记者们介绍着美国系统软件联合公司(SSA)总裁罗杰伟先生“官复原职”的消息。他留着学生式的头发,眼镜后边的那双眼睛充满了自信和友好,池彬彬有礼,举止不俗,眉宇间透着平易近人的亲和。从他递过来的名片上,我知道此人便是SSA大中国集团总经理叶明钦先生。可我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个好似学生一般模样的人。与往日所见的老总、经理之类的商人放在一类中去,在他身上几乎嗅不到什么商人味儿,可他却是近几年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