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简 《殷都学刊》2002,(2):74-79
本文对王国维戏曲论著中的“戏剧”、“戏曲”两个概念进行了探讨。指出王国维笔下的“戏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包括成熟的戏剧和多种与舞台有关的演出形式。“戏曲”一词则或指真戏剧 ,或指戏中之曲 ,但主要用来指称真戏剧 ,即代言体的、包括歌舞、动作、故事诸因素的成熟戏剧 ,并非对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通称 ,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戏曲”含义不同 ;且这一用法可能受到日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编是中国古典戏曲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重要策略.以古人古事为改编对象进行创作,戏曲为自己戴上了一个护身符;改编自前代或同时之小说,戏曲可以更为广泛地走进社会的各个阶层;大量选择前人戏曲作品进行改编,既为生存,也为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文人主导和艺人主导这两种戏曲改编的路径,体现了高台教化与感性娱乐、雅与俗、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等多方面的融合.此外,改编也是戏曲经典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福建当代戏曲作家群体,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化典型意义的群体.其兴盛,是由于当年以政府的力量酿造和推动了一种文化氛围、文化合力,驱使着剧作家们繁拢、感奋,在剧作中释放文化激情和精神力量;其消隐,也同样主要导源于政府所驾驭的社会发展趋势,抽去了戏曲兴起时曾经凭借的那种文化的氛围与合力,使戏曲作家们进入彷徨无据的生存状态与文化状态.随着剧作家的消隐,戏曲剧场便也空落了.  相似文献   

4.
张莹 《理论界》2014,(3):141-144
本文通过对清代昇平署戏曲档案的整理,分析了月令承应戏表演和不演的时间,并从戏档记载中分析了不演的原因,这不仅是月令承应戏这一特殊宫廷戏曲表演的基本问题,也为我们深入探讨清代内廷的宫廷文化、节日文化、对汉文化的接受等开辟了新视阈。  相似文献   

5.
《张协状元》作为早期南戏成熟的代表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也是汉语言研究在戏曲方面珍贵的材料。八十多年的《张协状元》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作品时代、作者、地域、艺术体制、文化等诸多方面,其成果为考察早期南戏的艺术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语言研究缺失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郭英德 《学术研究》2008,5(3):123-130
本文以明清蒙学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效果作为主要对象,从三个方面考察明清时期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生成之间的因缘关系.(一)文学知识与戏曲故事的生成.蒙学读物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为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素材,其伦理内涵也为戏曲创作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进而培育了文人戏曲家"寓义于事"或"借事明义"的创作理念,促成了独特的戏曲之道. (二)文学思维与戏曲叙述的生成.八股教育所形成的文学思维方式与戏曲叙述的生成有直接关系,八股文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为戏曲的长篇叙事结构所借鉴,而其"代圣人立言"的文体特征造就了戏曲叙述的深层结构. (三)文学表达与戏曲语言的生成.文词派戏曲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是"以时文为南曲"的产物,更进一步看,则与戏曲家早年接受的蒙学教育有关,传统蒙学教材大都是整齐、对偶、押韵的诗歌,这种诗歌教育对戏曲语言的生成具有深远影响.总之,明清文人士子经由特定的文学教育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成为戏曲文学生成的催化荆,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戏曲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7.
禳虫习俗与中国戏曲的生存、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为本的中国先民在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下,"创造"了一群虫王,人们为了抗击虫灾获取农业丰产产生了许多防虫、灭虫、治虫的习俗,而在其中,戏曲艺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俗民或将戏曲作为赛祭虫王的手段,或直接上演戏曲以禳虫.禳虫演戏成了我国古代戏曲的一种重要生存方式,禳虫演戏对我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创作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概述前辈时贤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目前对于此论题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缺乏系统性、开创性的状态 ,许多问题的论述或语焉不详 ,或简单比附。要突破这种状态 ,就要改变目前只关注二者成熟形态的比较研究 ,注意加强二者关系的发生研究 ,以为二者的关系研究提供早期形态的参照。并且要明确二者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开拓小说、戏曲研究的视界 ,为具体的小说研究和戏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和观察点 ,从而使此关系研究具有文体学探讨的意义 ,而不是罗列一些异同现象材料 ,作表面化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节日研究是当下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众多研究中无法掩盖的事实是角度单一、分析趋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过程的加速,中国的节日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外部的中西文化交流还是内部的各民族文化互动,都对节日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当然,节日文化的演变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3):186-192
节日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其传承机制和传播方式相对稳定,对民众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节日理论对当代艺术节节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艺术节作为现代节日形式之一,在人类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现阶段,具有其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和真实性。我国艺术节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对调节社会文化生活和振兴民族文化艺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节也呈现出了新的情况与态势,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参照传统节日理论框架,艺术节相较于传统节日,没有形成相对成熟而稳定的节日精神、节日时间观念、节日习俗等节日基本要素,建设性地提出有利于艺术节节日观念得以确立和发扬的若干意见,以期使艺术节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为社会节日的文化功能,形成便于其未来发展和传承的更完整的节日形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张晓兰 《殷都学刊》2013,34(2):59-63
王国维是清末民初的学术大师,他不但在戏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同时也是戏曲“尊体论”的有力推动者,他借用西方之文学观点,论证戏曲为“真正之文学”,戏曲家为“专门之诗人”,并将元曲视为“一代之文学”,使之获得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地位.同时他全方位研究戏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旧曲学的集大成者和新曲学的开山者.王国维通过以上角度不遗余力地推尊曲体,使得戏曲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品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科.  相似文献   

12.
姚华与王国维、吴梅同属戏曲研究的第一代学人,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贡献.他打破世俗偏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将戏曲研究当作与经史一样的学问来做.姚华在曲学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理论探讨与文献整理两个方面.他正本清源,为曲正名,提高其地位,从理论上解决了曲学研究的正当性与价值问题,这对正在孕育中的戏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姚华在校勘、整理戏曲方面开后世戏曲校勘及辑佚之先声,其成就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人们公认他是以乾嘉学派治学方法研究戏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刘于锋 《学术论坛》2012,35(8):90-94
王国维先生对戏曲概念的辨析以及新的戏曲史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戏曲研究新模式。王国维认为戏曲起源于歌舞,同时确立"戏曲"、"戏剧"、"真戏曲"、"真戏剧"等概念,认为真正的戏曲成于宋元。王国维的戏曲史观,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及近30年引发了学者对于戏曲起源、形成与本质等问题的多次反思与探讨。学术论争经历的百年学术递嬗,也是对中国民族戏剧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的过程,研究者没有囿于一家之成说,反而走向了多元化和开放性,成为戏曲研究中的百年学案。这也应该是学术史论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张石川 《文史哲》2006,(1):73-79
任何主观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种价值判断,戏曲刊刻印行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民国前后戏曲文本的刊印活动正是伴随着戏曲观念的变化而展开的,甚至是互动的。当近代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以后,人们刊印戏曲不仅可供文人们作案头消遣之用,它还可以作为传播新思想或者某种价值观的媒介。这以后人们逐渐关注戏曲文本自身的价值而非仅仅看作是某种工具或手段。因此,当戏曲文本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时,实际上就意味着戏曲文本主体性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张协状元》是早期南戏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口语词运用显著地不同于戏曲成熟时期的作品风格:既可以出现在说白中,也可以出现在唱词中;既为戏曲扮演的下层人物使用,也为上层人物所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充分体现了早期南戏通俗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戏曲艺术有其独特的服饰艺术,不同戏曲种类的服饰特点也各不相同.戏曲界中有一句老话,"宁可穿破也不能穿错",意思是传统戏曲服饰有其固定的搭配.戏曲服饰是戏曲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戏曲中人物的表现,其样式、纹饰、颜色等能够将戏曲中的精神内涵传达给观众,引导观众融入剧情场景并理解剧情.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等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其在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来了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新阶段.针对安徽黄梅戏服饰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探讨了数字化文物保护方法的应用,以及保护、传承和发扬黄梅戏中的戏曲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元明戏曲作品中许多关于祭俗的描写都透露着古典戏曲文化的深厚蕴涵,因而观察其戏曲,就可以看到:1.元明戏曲作品所描写的祭俗事象是社会风俗史上实存的东西.戏曲家对之作客观摹写,使之融入艺术叙事,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细节真实的创作倾向.2.戏曲家让剧中人活动于风俗事象的氛围之中,其形象特质与生存境况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历史化、"风尚化"了,形象的"文化品相"或时代色调也就被点染出来了.3.这些祭俗现象作为"传统的因子",在古代文化传承中已是某种较稳定的东西,而这种稳定的东西正是中国戏曲母题学应该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明清戏曲选本作为戏曲传播的重要媒介与手段,其编选者与其中收录作家的地域性分布与选本的产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联系.明清戏曲编选者以江浙地区为最多,这与当地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戏曲选本所呈现的作家作品的地域分布也与编选者主要的活动区域、活动对象密切相关,编选者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前贤的崇敬与朋辈的认可,往往会选择其主要活动区域的作家作品.选本中所收录的作家作品也回应了戏曲地域性分布与发展的戏曲史实际,体现着中国古代戏曲在大都、浙江、江苏三地的地域性置换.  相似文献   

19.
黄霖认为,从经济生活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是文学研究的基本路数,但过去被简单化、庸俗化了。今后的研究一是要与哲学、心理学、宗教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各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结合起来,二是要与创作主体、文本、接受、传播等各个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文学与经济关系的研究真正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王兆鹏认为,稿费作为一种创作目的而被追求时,能够刺激作家的创作欲望,促进文学的生产;当它作为一种额外的经济来源而补贴作家的生活时,它能够改善作家的生存条件,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作家的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格。王毅指出,中国古代的通俗小说或生动地再现官商的暴虐,或写经商者不可避免的悲剧以及对于清官、天道的幼稚幻象,淋漓着古代中国皇权经济的血腥气。张兵认为,经济生活不仅对于戏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戏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扩大戏曲的表演领域、调动演员的积极性、促进戏曲艺术水平提高、影响观众的精神生活。李桂奎认为,应加强从文本内部研究经济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作用,并重点分析了个体的经济生活——“财色”——对小说叙事结构的统筹与调控。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润笔”与宋代文学的商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霖认为,从经济生活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是文学研究的基本路数,但过去被简单化、庸俗化了。今后的研究一是要与哲学、心理学、宗教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各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结合起来,二是要与创作主体、文本、接受、传播等各个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文学与经济关系的研究真正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王兆鹏认为,稿费作为一种创作目的而被追求时,能够刺激作家的创作欲望,促进文学的生产;当它作为一种额外的经济来源而补贴作家的生活时,它能够改善作家的生存条件,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作家的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格。王毅指出,中国古代的通俗小说或生动地再现官商的暴虐,或写经商者不可避免的悲剧以及对于清官、天道的幼稚幻象,淋漓着古代中国皇权经济的血腥气。张兵认为,经济生活不仅对于戏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戏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扩大戏曲的表演领域、调动演员的积极性、促进戏曲艺术水平提高、影响观众的精神生活。李桂奎认为,应加强从文本内部研究经济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作用,并重点分析了个体的经济生活——“财色”——对小说叙事结构的统筹与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