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道德观念的继承性问题,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在我国理论界引起过一场论争。由于众所周知的社会政治原因,那场论争在当时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打倒“四人邦”之后,道德观念的继承性问题一度又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人们不吝笔墨,从历史形成的民族道德、世代沿袭的社会公德、不同时期的先进人物提出的伦理规范等方面,发掘在今天仍不失其社会价值的道德观念,从而证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间的道德观念存在着继承性和历史的必然延续。但是,当人们竞相探索道德观念的继承之迷时,几乎都把视线集聚在道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主要原因是 :改革策略比较稳妥 ,较好地处理了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在经济改革方面又采取了渐进式推进的策略 ;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把生产主体的利益、权利与责任紧密结合起来 ;对体制外的部分采取了首先放开的策略 ;实行对内对外两个开放 ,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但也有缺陷和不足。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 :国企改革 ,农业发展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两个转型的关系处理 ,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安置 ,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理论道德思想体系的重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由外延性扩大再生产转移到以技术进步为中心的内涵性扩大再生产的发展方式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这种内在要求,再三强调,在建设方针上要从新建企业为主转向以对现有企业改造、改建、扩建为主,但“六·五”计划执行的  相似文献   

4.
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年,在中国经济面临新转机和新困难之际,状元出身的南通大实业家张謇抵达北京,出任工商农林两部总长.在任职期间,张謇获得了推行经济改革思想和主张的机会,他提出了系列改革纲领,这些措施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敬琏 《学术界》2012,(5):238-241
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当前许多经济学家甚至全国人民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迄今为止,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一直是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向走的,但是本世纪初以来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选择,于是改革似乎重新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临一个选择。以下,我就这段时间对此问题的思考,谈一些个人见解。"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6.
改革再起航,我们又一次燃烧着激情,憧憬着梦想,但还应保有清醒的理性和高度的警觉。面对全社会对过去改革的反思和争论,重新审视"为什么还要改革"并非"多余"的话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唯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必须毫不动摇。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与基础性工程在于破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统一这个最大难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统一取决于在对社会主义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根本性改造,建立起一种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体制模式,在此意义上来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深入破解改革理论创新、改革规划设计与改革目标细化、改革内容攻坚、利益调整与补偿、改革动力积累等难题。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找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体制改革关系,构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与约束机制,加强和改善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凝聚和蓄积改革的正能量,积累推进改革的社会力量,增强改革的公信力等几个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近期在中国经济活动中频频出现的道德失范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力图阐明经济活动内在地包含道德尺度,经济行为需要道德自觉,因而经济主体在谋求现实利益的同时应当更加自觉地担当道德责任,从而在经济与伦理的内在契合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深层次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它制约着广东林业生产向着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方向发展。现存林业经济体制的症结在于 ,林业投入产出结构性不合理 ,产出和流通环节税费过重 ;林业仍未能作为产业进入市场经济。本文着重从林业税费改革、理顺林业投入产出结构、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森林生态价值补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和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深化广东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多民族省份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自然资源的实际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内容广泛 ,本文根据近几年有关地区的实践情况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对云南社会经济进步的影响。通过研究旨在说明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不仅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 ,同时它也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互联系。民族文化建设只有与经济发展相联系 ,并推动和促进经济建设 ,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这样的民族文化建设才是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同时还指出了在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在整个世界范围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改革和开放己成为世界性潮流,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正确地分析和再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对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建设和改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形成、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制度创新是人类最伟大的创新,经济制度变迁有自身的内在逻辑,有基本规律可循,主要体现为六大特点:(1)制度演进按渐进累积边际创新前行;(2)制度变革通常受内部危机爆发和外部冲击驱使;(3)制度有很强的内生性;(4)制度创新在于拓展社会信任关系;(5)制度创新利益增加要大于其成本;(6)经济制度演进总体走向基本趋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根植于国情实际、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经济制度创新,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创造四十年经济高增长的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过程与邓小平经济理论形成与深化过程是一致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有五个重要的里程碑,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会议公报,十二届三中全会及《决定》,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十四大和十四大报告、十四届三中全会及《决定》,十五大及十五大报告。  相似文献   

13.
迈向市场化的改革释放了中国财富创造的巨大能量.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在中国"入世"之后,却屡屡遭受来自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反倾销的不公平贸易对待.本文以中国25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市场化建设的现实,表明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胜才 《阴山学刊》2002,15(6):45-46
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开始了改革的探索,这场改革是在苏共二十大之后,社会主义改革运动蓬勃兴起,以及国内新的矛盾和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按本国国情进行建设要求的背景下展开的.同时,是毛泽东在"以苏为鉴"、走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愿望促使下起步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态势及其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其目标依然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价格与规制的关系,公共产权与私人产权的关系,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排斥与包容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是:以公共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以价格改革为先导,深化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围绕市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组织关系的重塑,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性出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动力模型的设定上主要存在有公共选择与政治权威的契合模型、利益博弈的非纳什均衡模型和外生变量模型。后改革时期的动力缺乏持久的张力,主要缘于改革理念的滞后和形成改革动力的制度化机制尚未建立。所以创设好的制度环境和促进改革动力的多元化是下一步改革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价格改革,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已进行了七年多。现在,价格体系已有所改善,价格管理体制也有所变化,价格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总的说来,价格改革还刚刚起步,价格体系远未理顺,价格模式的转换还才开始,价格管理体制也还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在这几年的价格改革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困难很多,阻力不小,步履艰难。这样,又出现了经济改革究竟从何处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与创新,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大体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带动社会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改革阶段,和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建设阶段.我们以福建为例,对30年来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的历程和特点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 ,青海市场经济发展处于较低层次。要使青海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必须从青海的实际出发 ,按照省委提出的“两大历史任务”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