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经济的苦恼1982年世界经济自从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已经经过了4年,经历了比七十年代更加严重的困难。例如,发达国家的经济在六十年代,增长率是5%,遭遇两次石油危机的七十年代,下降到3%,1981年降到1.2%,到了1982年,终于出现零增长,甚至还出现负增长。于是就业情况也恶化了。美国失业率11月是10.8%,欧洲共同体11月是10.5%,到年底发达国家的失业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们估计,1983年失业  相似文献   

2.
从1979年2月起至1980年7月底止,美国又经历了一次为期一年半的经济衰退.虽然从8月份起,美国出乎意料之外地出现了复苏,但在其他主要工业国家走入经济下降的情况下,目前的复苏无疑是温和的、脆弱的.当上次衰退出现以后,美国的经济活动日益显得迟滞低迷,以至美国各个方面对衰退的深度和长度,估计颇不一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到1980年7月份还估计,衰退可望于当年年底进入沟底,翌年才可能开始复苏.从膨胀率来  相似文献   

3.
一1980年,在西德的加密施—帕腾基辛召开苏联和东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会(本刊有过介绍)期间,A.布赫霍尔茨博士曾建议报道其他一些国家在东欧研究方面的状况。此后,不少作者对英、法、美、日、以色列等国的东欧研究状况作了有益的报道。西德《东欧》杂志编辑部紧紧抓住这一题目,从1982年第5期起陆续发表上述有关国家的东欧研究的文章。现介绍如下。布赫霍尔茨博士根据这些报道,在其《西方国家的东欧研究》一文中着重概述了当前这些国家的东欧研究的共同特点与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富裕国家来说,1983年是一个好年景,产量在1982年略为下降之后,大约增长了3.5%,通货膨胀率同1982年的7%相比,有所缓和,为5%。可是这些数字掩盖了美国的迅速复苏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不景气。1983年美国的产量大约增加6.5%,而欧洲国家的产量只增加2%。  相似文献   

5.
英国经济目前的发展状况1991年,英国的工农业总产量下降了2.5%,创下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记录。1974—1975年以及1980—1981年两次发生的经济衰退,是由某些众所周知的偶然事件造成的。前者起因于石油价格的急剧上涨及金融危机;后者是由于再次出现的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以及随之而来的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自1982年夏开始,大藏、通产两省关于日本经济今后的中期潜在增长率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著名经济学家如金森久雄、森口亲司、藤野正三郎等人相继发表了他们预测的潜在增长率(分别为5%、3.8—4.2%、3.6%)。引人注目的是代表官方的大藏、通产两省,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论对潜在增长率提出了不同的预测数据。大藏省是3.2%(1982—1985年);通产省是5%(1982—1990年)。对潜在增长率产生这些不同看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所谓潜在增长率,是指在  相似文献   

7.
从光复到1961年,由于南北分治,生产基础薄弱,连年战争和社会不安定,批发价在16年内飞涨了大约1513倍(年均上涨58%),出现了通货膨胀。1962年以后,执行了几个经济发展计划,因而经济规模扩大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的愿望导致高增长和高物价同时并存,两次石油危机又给通货膨胀火上浇油,使批发价从1962年至1981年的20年内上升了大约19倍(年均上升16%)。从1982年起,一方面是油价下跌,另一方面是努力不懈地推行安定民心的政策,从而控制了1982—1986年这5年  相似文献   

8.
关于1981-1982年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以前曾有过报道.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0年第3期报道,1981-1982年  相似文献   

9.
在现存的马克思恩格斯的遗著中,德文大约占2/3,英文占1/3,法文占5%.1968年苏联共产党和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决定,由两党各自所属的马列主义研究院合作编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原文版百卷本.《全集》的出版工作由两个研究院院长(A.叶戈罗夫院士和G.海登教授)为首的总编委员会领导进行.总编委员会每两年轮流在莫斯科和柏林召开一次会议.最近一次会议曾于1980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它总结了1978-1979年的工作,制定了最近五年的出版计划和1990年以前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们的经济不仅处于困境,而且出现了崩溃的征兆.在采取了一系列活跃经济的措施之后,景气仍然没有恢复.1980年1月至9月的生产比1979年下降3.3%,市场投放物资比1979年减少1.4%,库存增加了42.5%,平均开工率是  相似文献   

11.
在摆脱了1980—1982年达次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之后,日本经济的回升已持续两年之久,1984年的实际增长率达到了5.7%,创造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从目前已掌握的材料来看,1985年的日本经济仍处于回升的过程中。1、工矿业生产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1月份增长了8.6%,4月份增长了7.1%,7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一些城乡的赌博活动相当猖獗,屡禁不止。据不完全统计,1930年上海共查获赌博案件一万零二百多起;1981年增加到一万五千二百多起,上升48%;1982年又增加到二万一千七百多起,比1981年上升43%;1983年虽经大张旗鼓地集中取缔赌博活动和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但1月至10月仍发生赌博案件一万二千八百多起,比1980年同期还上升了57%。据调查,上海全市经常参与赌博活动的有近四万人。赌博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恶习,它既是剥削阶级不劳而获思想的反映,又是反动统治阶级毒害人民群众的麻醉剂。解放后,经过历次社会改造运动,赌博活动逐年减少,至1965年几乎已经绝迹。十年内乱期间,沉渣泛起,治安混乱,赌博活动又逐步蔓延开来。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毒瘤”,害己、害人、害社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评论》杂志1980年第2期发表了巴黎现代史研究所迪亚娜·平托的《战后意大利社会学[1950—1980]》(见本刊1982年第1期“论著提要”)。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社会学研究所C.朱塞佩·罗塞蒂教授对平托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看法。《法国社会学评论》1982年第2期发表了罗塞蒂的《致D.平托》和平托的《答罗塞蒂》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均涉及意大利社会学发展状况以及有关意大利社会学发展问题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4.
《社会》1991,(4)
项目198219831 9841 9851 986]9871 9881.刑事案件总数 发案率(灿) 增长比例 指数748476 7.37一15.96 1 0478 5。98一18,4 8 1.65 1 4369 4 .99一15。7 68。7542005 5.21十5 .37 72.4547115 5 .19十0.94 73.1570439 5 .41十4 .26 76.2827594 7 .73十45.11 10.62.重大案件总数 增长比例 指数64285一4 .365431十1 .810卜863949一2.399二583979+30.61 30.698243十1 7.01 52.81 22801十25.0】9 1.0203苏28+65.73 1 6.6注①:各年姗长比例均为与上一年之比。 ②:指数计算,以1982年为100,下同.(摘自《社会学研究”1982—1988年全国刑事案件统计~~…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日本经济的泡沫破灭后,便陷入了一场长达11年的经济萧条,泡沫崩溃造成银行不良债权过多,贷款迟滞,投资低下,家庭金融资产缩水,负的财富效应使消费需求下滑,从而出现价格下降与需求下降的螺旋式通货紧缩。据统计,日本经济在2 0 0 1年出现负增长,在2 0 0 2年只出现了1.6%  相似文献   

16.
李汪洋  谢宇 《社会》2015,35(6):153-177
本文使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详尽、统一的职业分类系统,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职业的性别隔离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全部职业的性别隔离程度自1982年至今持续上升。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高,自1990年以来不断下降。本研究明确区分了职业结构的变化和性别构成的变化对职业性别隔离的影响,后者对理解性别不平等更有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日本史学会古代中世史分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9月15日~19日在河南大学召开。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日本封建社会发展阶段问题。听取了王金林、张声振两同志赴日讲学和考察情况的报告,研究了今后分会工作。此次会议是1980年和1982年两次分会会议的继续,重点讨论了日本封建社会始期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银行业股权模式的特征及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   2 0 0 1年以来 ,日本经济进入了近十年中的第三次衰退 ,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不乐观 ,GDP增长率由 2 0 0 0年的 2 .2 %下降至 2 0 0 1年的 -0 .4 % ;失业率由 2 0 0 0年的 4 .72 %上升至2 0 0 1年的 5.0 % ;消费品物价上涨率 2 0 0 1年为 -0 .7% ;日经指数 2 0 0 2年 1月 2日收市报1 0 54 2 .6点 ,比 2 0 0 0年 1 2月 3 1日下降了 3 3 .9%。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其经济体制的限制 ,没有能随着近 1 0年经济低速甚至是负增长 ,而及时解决泡沫经济时代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良债权和雇佣等“三大过剩”问题 ,以及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就业增长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伴随经济体制转型 ,我国开始进入高失业率阶段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期 ,与此伴生出高失业这一极难解决的负面现象。在“九五”期间 ,我国城镇在职职工人数由 1 .4 90 8亿人减少到 1 .1 773亿人 ,净减少 3 1 3 5万人 ,下降幅度为 2 1 .0 % ,其中国有单位净减少 2 689万人 ,集体单位净减少 1 43 5万人 ,合计净减少 4 1 2 4万人。尽管同期全国城镇私人企业就业增长了 1 1 7.1 % ,个体经济就业人数增长了 54 .7% ,三资企就业人数增长了 1 9.5% 1 。但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是新生劳动力、大中专…  相似文献   

20.
从思维认识论的高度来观察,战后10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在日本急剧的社会文化变迁中逐渐解体,新的思维模式不断被提出.在研究社会思潮变化问题时,如何确定思潮变化的时间标志,尚有很大争议.有一种"五年周期论",认为基本上每隔5年时间,出现一次新的社会思潮以替代旧的社会思潮.我把战后40年大体概括为4个时期:(1)战败至五十年代末;(2)安保斗争的激烈冲突与新安保条约通过的六十年代;(3)经济高速增长和学生运动结束的七十年代;(4)1982年中曾根内阁上台以后.显然,每个时期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我认为只有1960、1970和1982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