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他研究工作的结果时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第一次完整、明确、公开的阐述。虽然,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从提出、发展到最终放弃前后不过20多年时间,但是,围绕着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国内外理论界展开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迄今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2.
一八五九年一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他研究工作的结果时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恩选集》2卷第83页)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第一次完整、明确、公开的阐述。虽然,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一八五九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第一次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国内曾经围绕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展开了两次大论战。第一次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第二次是在六十年代以后,直至今天。这个本来属于学术理论性的问题,之所以会引起如此众多的学者和所谓学者热烈、持久的论争,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需要所决定的。回顾第一次“亚细亚生产方式”大论战中歪曲中国社会性质的用意,对加深第二次大论战的理解是有启发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具有极其复杂内涵的思想。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不仅包含最为标准、典型的原始的公社所有制的意义,而且囊括了从原始的公社所有制向次生的奴隶制、农奴制的过渡。借口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的复杂性,因而把它看作是充满逻辑和历史矛盾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同样,将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认定为“农业公社”,并认为它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也是失当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群众运动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运动”作为中国社会运动发展的一种形式,与中国古代被马克思称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定社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某些客观规律,也反映了现代化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层次改造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一八五九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第一次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国内曾经围绕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展开了两次大论战。第一次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第二次是在六十年代以后,直至今天。这个本来属于学术理论性的问题,之所以会引起如此众多的学者和所谓学者热烈、持久的论争,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需要所决定的。回顾第一次“亚细亚生产方式”大论战中歪曲中国社会性质的用意,对加深第二次大论战的理解是有启发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于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是指原始社会还是指奴隶社会,究竟有没有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为什么后来又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至今都还是争论未决的问题。《世界上古史纲》编者勇于探索,提出了很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见解。编写小组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指原始社会,并且说这是“马克思十分明确的断定”。我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为原始社会,未必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这种见解首先就会遇到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这就是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原始社会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的亚洲社会论看五种社会形态图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正确理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所谓“五种社会形态”图式 ,关键应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马克思是如何论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 ;二、他又是怎样看待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三、他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所采取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通过考察我们将不难发现 :人们加给马克思的所谓“五种社会形态”图式 ,与他在这一问题的本意之间几乎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我们看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他们所提及的东方、亚洲都是些地理方位名称,涉及的印度人、埃及人、腓尼基等古代民族,所指的是东方民族,还没有提及东方公社、亚洲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还没有见到东方型或亚洲型等一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公有制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恩一直怀有批判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的革命倾向,十九世纪中叶,亚细亚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之外,提供了公有制的生动说明,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就是为了对资本主义和私有制进行历史的批判。在他的视野中,当原始公有制尚未成为一种普遍事实时,“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实际上被用来标称原始公有制,以说明私有制并非一种永恒的历史现象。这既是由马克思的革命倾向所决定的,也是符合其“历史─逻辑的方法”论要求的,同时也以对史前社会认识的有限性为依托。随着对史前社会认识的不断增加,即当原始公有制成为一种普遍事实时,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来标称原始公有制就没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1.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与东方社会特征的科学理论,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关键。亚细亚生产方式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般形式,也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自然形成并长期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质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客观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新古典主义是发生在十六到十七世纪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处于暂时妥协的一次思想文化潮流。它和老“古典主义"有密切的关系。马克思说过,世界上各个国家,尽管社会历史发展的情况不同,但都有过“自己的古典文学时代。”例如古代的希腊、罗马在艺术繁荣时期,都创造了人类最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所以,十四到十六世纪的欧州文艺批评家,一般都以希腊、罗马的优秀作品为典范,称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为古典文学。而新、老古典主义都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例如罗马对希腊文艺就有过尊崇、学习、研究和摹仿的过程,也就是欧  相似文献   

13.
周代社会性质,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在中国现代历史学的阶段上,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论题。古中国的社会,依据马克思的论证,是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东方类型,自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到印度,都是在以公有财产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过渡的阶段。这是解答中国古代社会的钥匙。人类社会发展,由低级到高级,氏族公有制,是它必经的阶段。摩尔根曾经用这把钥匙,解开了古代希腊、罗马及古代德意志,历史上未曾解决的最重要的谜。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的普遍真理。要解开中国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早熟的儿童"理论,是探索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理论指导,在这一理论统摄下观察齐家文化分期、玉礼器的出现和用玉制度的产生、表现权力的权杖、陶器重大变化、占卜和祭祀系统、作物栽培等问题,可以看到齐家文化是甘青地区的一种早熟性文明,是中华早熟性文明史的一个重要实例,古代中国即属于马克思世界古代历史与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亚细亚的历史"和"早熟的儿童"这一类型,"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早熟的儿童"诸种历史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社会表现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国际上争论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指的是什么?马克思本人是否放弃了这一概念?它究竟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这是当前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论证私有制在人类历史上并非永恒存在的,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印度,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随着新的是史料的呈现,马克思在其后期对亚洲东方社会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发现东方社会也存在这土地的私有制。最后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原始公社和亚细亚形态,认为亚细亚形态不是最落后的社会形态,在亚细亚社会之前还有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实行土地的公有制,公有制曾经在人类社会之初普遍地存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是指导我们研究历史的理论基础。离开这个理论基础,就没有历史科学。“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弄清“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可逾越的前提。如同一  相似文献   

18.
胡曲园教授在《从〈老子〉说到中国古代社会》一文中,向学术界再次提出和论述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这一重要的理论课题,是难能可贵的。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凝聚着马克思从早年到暮年长期挥索的思想结晶;凝聚着马克思观察历史和研究历史的根本方法论。然而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9.
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创立的亚细亚理论的结晶,它凝聚了马克思对亚洲前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了他对人类文明初期所走道路的成功探索,可是国际学术界对这一用语的理解却各自不同,争论达数十年而莫衷一是。目前国内史学界就这一问题继续展开讨论,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搞清楚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亚洲和中国古代至中世纪的许多具体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一、亚细亚理论创立的经过马克思亚细亚理论的创立过程,同社会科学的进展是一致的,同学术界对人类原始社会的探讨是声息相通的。恩格斯在一八八一年回顾这一历程时写道:“在一八四七年  相似文献   

20.
国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运用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科学与否,即马克思是否放弃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二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内容;三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本文试就近10多年来相关论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运用状况进行梳理,对如何运用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进行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