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文人词学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曲子词的发展相适应的。但由于词史发展的特殊性,宋人的词学观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便产生了诸如诗化与词化、典雅与俗艳、抒情与言志、自然与雕琢等一些矛盾。正是在这些矛盾力量的彼此消长中,宋代文人的词学观才走向成熟,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词从近乎缠令的游戏工作逐渐发展成为抒情言志的“美文”。  相似文献   

2.
“蚁族”的传播形象建构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蚁族”成为当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符号,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受到了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媒体对“蚁族”的报道基本上沿着“纪实→感慨→反思→积极引导→引入其他关联→积极建构”的路径展开。在具体形象建构上,“蚁族”与“农民工”关联度较高,与“蜗居”共同被提及。“蚁族”的传播动因源于“蚁族”一词本身易于传播的特性及“蚁族”群体的自我推动。  相似文献   

3.
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何勤华本文对汉语“法学”一词在古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汉语...  相似文献   

4.
以“空间分布”语义场中动词集合为材料,来论证俄语词汇集合的构成原则:词→语义分布类型→体系→小语义场→语义场的词汇集合。  相似文献   

5.
第一讲 宪法     
一、宪法的产生 宪法是法的一部分,但它不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并没有近代意义的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同封建专制作斗争过程中才产生的,法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宪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宪法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是“组织”、“确立”、“结构”的意思。在欧洲,它最早用于古罗马帝国的立法中,表示皇帝颁发的“赦令”、“诏令”、“谕旨”等等。在中世纪欧洲封建时代,出现过带宪法性的法令,规定了封建主、城市、团体等的法律地位,这些法令并不是统一的成文形式的法令,也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宪法。因此,欧洲中世纪封建国家中“宪法”这个词和今天宪法这个词,有着不同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包头方言中有几个词头■,暂时写作“圪”、“忽”,“日”“夕”。这几个词头不同于普通话中的“老”、“初”等词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都是入声字,(2)它们本身没有意义,主要作用是表音;在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以增加词头音节的方式构成双音词。这几个词头可以构成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本文的重点就在于描写这  相似文献   

7.
“以诗为词”可以说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但它并非始于苏轼。北宋初中期,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入手,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作法,为苏轼“以诗为词”的成熟运用作了充分的准备。“以诗为词”创作倾向在北宋初中期的产生,除了词人在主体创作实践方面的努力外,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诸如文体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体之间的学习与渗透、时代风尚与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家群体身分的特殊性、作家观念的改变、作家创作的相互影响等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氢”字不仅仅是对中国之“氨”的简化,它也包含着对中国之“气”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系列混乱现象的整理与超越意识。日本之“气”有“け(ke)”和“き(ki)”两种发音,代表了对中国之“气”理解与接受的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け(ke)”表现的是古代日本人对中国之气的抽象性内涵的接受惶惑;“き(ki)”则将中国之“气”这→宇宙天地人生的本体概念,具象化为人生化、情绪化的具有描述与形容功能的词,并衍生出数量上远远超过汉语的“气”字词组。从语义的角度看,中国之“气”经历了四个发展演进的阶段:有形的云气之气(天气)→抽象的元气(宇宙本原之气)→人之气→文之气;日本之“气”则有“云气之气→可感知的神灵之气→人之气”三个阶段,它解构了中国之“气”的抽象化、本体论的性质,但未能实现从“天气”、“人气”向“文气”的延伸与转换。因而,与中国古典文论“以气论文”的“文气”论的深厚传统有所不同,“气”在日本文论中使用较少,且概念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清代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作是“词的中兴光大的时代”①。一时间,词坛上的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我们甚至可以说,有清一代,无论是词的创作队伍,还是词的创作流派;无论是词作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还是词的理论研究成果等方面,较之宋词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近代词在整个清代词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近代词的创作、研究中,近代各词派的贡献尤大,且过去于此注意不够,故下面特就近代几个主要而又有影响的词派,作些简略的介绍。浙西词派:亦称“浙派…  相似文献   

10.
词学史上,雅俗之辨一直是批评家们感兴趣的话题。清代对此更加重视。张望祖曰:“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①刘熙载云:“词,乐章也。雅郑不辨,更何论焉。”(《词概》)陈廷焯亦云:“入门之始,先辨雅俗。”②一些词论家已将雅俗作为首要的问题来认识了。词本产生于下层里巷,晚唐、五代,词开始为文人所接受时.与具有正统地位的诗文相比,词只是“小道”、“末技”、“卑体”,与“教化天下”、“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相比,词不过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的“佐欢”之具、是“南朝之宫体”、“北里之倡风”③“艳科”的延续。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