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职官员权力的表面退出并不能消除实质上的腐败可能,其仍然可以利用权力的余威来谋取不正当私利而形成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权力过期可以衍化成为权力延期."过期"权力腐败已经成为我国新生的且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只有充分消减离职官员的"权力磁场",才能有效防止这种"权力过期并不作废"的荒唐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过期"权力腐败的历史和现状,借鉴美国权力"旋转门"调控的法律矫治经验,提出我国矫治"过期"权力腐败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政府官员的腐败更多地来自于权钱交易 ,靠权力来索取收益 ,那么企业家腐败则更多地来自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契约不完全性与信息不对称。企业家腐败收益是对企业利润的转移。相比较而言 ,企业家腐败比官员腐败更具有隐蔽性 ,有时会披上合法的外衣。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内 ,企业家的腐败收益是难以界定的。当前企业家腐败与政府官员腐败还存在“交叉感染”现象。从制度根源上剖析 ,企业家腐败源于企业家主导的社会博弈与产权制度的缺陷 ,权力与责任的失衡导致企业家经济人行为的扭曲。同时 ,企业家腐败与其自身的道德素质、收入水平有关。对企业家腐败的治理 ,要把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 ,加大惩罚力度 ,使腐败分子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3.
论权力制约     
监督制度是现代民主制度的主要支柱,它对于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是绝对不可少的。现代民主政治从国家制度上说主要是代议民主制。人民是权力的主体,但人民不可能直接去管理国家事务,因为直接去管理国家事务既办不到也不必要,只能通过选举代表和官员组成国家机关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把权力委托给代表和代表机关以及政府和官员的时候,必须保留对他们监督控制的权力。国家权力离开了监督和制约往往就会成为权力主体的对立面,产生权力的“异化”,就会出现滥用权力,导致腐败。这是一条真理。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克顿说:“权力…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关联已成为人们能够常常感受到的经验事实。为什么市场经济会滋生大量的权力腐败现象?有人认为,权力腐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另一些人则认为,权力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市场不规范的产物。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存在片面性。有关权力腐败的基本理论,笔者在有关文章中已提及。①在本文中,笔者拟就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市场经济是权力腐败的根源吗? 所渭权力腐败,是指政府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行贿受贿、滥用职权、权钱交换等  相似文献   

5.
论权力腐败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课题组腐败是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它是一种世界性公害。从实际效应看,腐败既破坏国家机关的行政效能,又损害国家机关的权威与合法性基础,从而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并可能造成全面的“社会无序”和“国家疲...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权力与腐败的逻辑关联已成为人们无法摆脱的经验事实。正是如此,几乎历代统治者都为铲除权力腐败而弹精竭虑。本文试就权力腐败的有关理论问题发管窥之见,以求救大家。 权力腐败的总病根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政府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它是社会腐败这一母概念中政治腐败的具体概念。权力腐败的表现多种多样,如行贿受贿,滥用职权,权钱交换等等,但最典型的则是权钱交换,即以权力换取财富。不管权力腐败的表现如何复杂,以权谋私都是其本质要害。  相似文献   

7.
“小官巨腐”是百姓身边的腐败,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与拆迁领域,以山头主义与集体腐败方式居多,“能人腐败”是其突出问题.治理“小官巨腐”现象关键在于依法治官.依法治官存在的困境主要有选官管官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不健全、“好官”的考核评价标准操作性不强、基层官员权力的约束机制欠缺、基层官员的监督不力、基层官员腐败成本过低等.走出依法治官困境主要靠法律与制度.要将“选官用官”权力关进法律和党规的笼子,必须完善“小官”选拔与晋升、基层群众参与“选官”等相关法律法规,要用民主监督制度、问责制度、预防腐败制度的笼子,从严管住管好“小官”手中的公权力,从源头和根本上预防、杜绝“小官巨腐”现象.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高层腐败苏珊·罗丝—阿克曼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各个层次均有可能产生渎职腐败现象,而最高层的受贿行为尤为复杂。高层腐败涉及的款项数额巨大,而且行贿者往往是跨国公司。行贿的数额并不是衡量腐败影响的最重要的尺度。即使贿赂款数额不大,但因此而造成投资丧失以及政府决策中轻重缓急顺序的颠倒,代价可能很高。民主和自由市场并非医治它的灵丹妙药。一个国家如果只实行民主化而不制订和实施法律来解决利益冲突,就有可能因个人追求财富而造成贫富不均、行贿受贿,从而危及脆弱的新体制。一个国家如果只推行市场自由化而不进行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就会促使官员力求分享新产生的私有财富,给社会带来巨大危险。腐败的诱因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民主体制和专制体制中都存在。政局稳定与从外部进行的独立的监督相互作用,它要么助长腐败,要么抑制腐败。民主体制中那些面临着严峻的重新当选之战的官员和政治生涯行将结束的官员都特别容易卷入腐败活动。但民主体制复杂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的正式分立增加了腐败的成本,因此可以抑制权钱交易  相似文献   

9.
对权力腐败的危害、成因和对策,社会各界议论不绝于文,但权力腐败现状仍令人堪忧。本文拟就此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权力腐败危害严重,现状堪忧权力腐败,就是滥用公共权力,搞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权交易等以职权谋私利的行为。它是党内和整个社会各种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的要害所在。权力腐败的危害性在哪里?举其要点有五:一是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了党和政府的权威,降低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并蕴含着社会不安定因素。二是权力腐败的“权力承包、权力入股”等使改革举措变形扭曲。权力腐败使我们难以在改革中…  相似文献   

10.
腐败成因论     
罗敏 《江汉论坛》2002,(1):61-65
公共权力论、道德败坏论、成本—收益论,是对腐败成因进行单因素追溯的三种典型语境。事实上,腐败的发生,需同时具备公共权力、超过基本生活需要的私人利益和利益交换空间、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的连接通道、寻租成本小于收益、官员自利的经济理性等五个条件。腐败现象的蔓延,是渐进式体制转型期各种条件综合地形成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看,腐败在以下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蔓延:一是公共权力或政府功能的畸变,二是组织伦理的错位导致“官德”蜕变和社会道德底线下移,二者的交互作用,逐步形成了许多官员“经济人”的需求偏好和腐败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势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上对腐败的通行定义是“腐败就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利益”(Tanzi,1 995,IMF)。有时候 ,公共权力滥用所产生的收益也不一定归于个人 ,而流向个体所属的政党、阶级、部落、集团、朋友和家庭。这里有两类腐败效应 :一类是直接效应 ,官员滥用公共权利谋取个人权利 ;另一类是间接效应 ,其相关利益者谋取了私利 ,而损害了公共利益 ,即至少部分地降低或损害了对所有公民有利的共同利益。国际上对腐败类型归纳和划分各不相同。为了便于深入认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腐败类型 ,同时方便计算 ,本文将中国的腐败类型划分为四种类型 …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由于诸多原因,出现了不少权力腐败,反腐倡廉,对策虽多,但与其场汤止排,不如釜底抽薪,根本出路在于以权力制约权力。一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增大了腐败的可能性。权力腐败具有历史性、世界性,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在私有制社会里,形公实私的公共权力必然谋私,必然导致腐败。公有制社会里,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是分离的,一旦公共权力在一定条件下异化成私有权力,腐败同样不可避免。可见,权力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的私有或私有化(异化)。但是,在市场经济初建时期,经济…  相似文献   

13.
王蒙 《南方论刊》2023,(9):12-14+32
但凡有公权力的地方,就可能发生腐败。腐败诱因包含主客两个方面,主观是人性中的自私贪婪因素对公权力行使者的诱惑与驱动,客观是权力本身的“资源”属性,以及它的可寻租化。审视历史,中国古代的腐败治理着力于治“内”,以道德教化和自律来干预官员的腐败动机,从而进行积极的预防;而西方的腐败治理着力于治“外”,以分权制衡、外部监督来阻却权力寻租和防止权力滥用。在当代,腐败形态变得愈加复杂,应当整合创新腐败治理路径,实现腐败治理的高效能。  相似文献   

14.
浅议权力腐败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议权力腐败的防范措施林琼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  相似文献   

15.
权力高度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大量进入市场,是当今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政治根源。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腐败,是一种“寻租现象”,用公式来表达:腐败即寻租活动=垄断经济的权力+由垄断而产:生的租金(差价)。权力……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土地腐败的界定 “腐败”是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顽疾.尤其近年伴随着土地市场化和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土地腐败”案件频频被曝光,且不少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涉案人数众多、跨多行政级别和跨多部门.“腐败是为了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 ,土地腐败则是为了私人利益滥用土地资源与市场管理之行政权力;后者不仅限于土地管理部门的职权,还包括与土地管理相关部门的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7.
一、从理论上认识权力具有趋向腐败的必然规律人们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社会腐败”。当然,这只能认为是一些人对眼前的种种腐败现象所作的直观概括;确切地讲,所谓社会腐败,应当区分为政治社会的公共权力腐败和市民社会的世风腐败两个层面。此二者,虽然具有相互影响的性质,但从根本上讲,前为因后为果,即公共权力的腐败导致和加剧了社会风气腐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社会是无所谓腐败的。这是因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广大从事体力与脑力劳动的人民不存在腐败的问题;而权力则不然,它来源于社会劳动,又…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腐败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腐败产生原因的理论诠释所谓腐败,就是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腐败行为分为政治领域的腐败行为和经济领域的腐败行为。政治领域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在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中,保护人和被保护人的关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保护人的政府官员个人或小集团在分配社会有价值的事物(如权力、财富、名誉)中优先照顾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后者则以对前者的忠诚、支持或服务作为回报。经济领域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在积府对经济生活实行广泛干预的情况下,寻租活动“兴旺发达”。寻租活动又称寻求直接…  相似文献   

19.
一、回顾和反思反腐历程之意义权力腐败,是指在政治共同体中,享有和行使一定政治权力的人员背弃政治共同体的政治目标与共同利益,违背相应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规则制度的约束,追求和满足自身或者小团体的局部利益的行为与现象。作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变异现象,权力腐败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而且一旦对于权力腐败的遏制和惩治不及时、不严厉、不充分,由此一并带来的腐败的仿效与蔓延的危害后果将更加可怕,不仅毒化整个社会公共舆论和文化心理环境,而且在根本上逐步侵害一个国家政权的安危和威胁执政党的地位。因此,不同性质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三题     
1 关于腐败的定义,各国的政治学家们意见不尽一致,大约有三种观点:一是以公职为轴心的定义。这一类定义认为,如果一位政府官员接受贿赂,做他本不应做的事情,或为不正当的理由采取合法行为,那他就腐败了。二是以市场为轴心的定义。这一类定义产生于对现代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研究,因为这类国家政治发展程度较低,公职或者说政治体系不健全,有的甚至不存在。依据这种观点,一个腐败的官员就是一个商人,他把职权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本,即所谓“权力资源”,获利的多少取决于市场行情。三是以公益为轴心的定义。这种观点认为,公共和公民秩序体系的共同利益高于特殊利益,为特殊利益而侵犯共同利益即为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