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彩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4):71-74
追根溯源,寻其出处,是宋代词话传播词人词作以及词学观念的基本功能之一。宋代词话在传播词人词作的过程中,对词的源头、词派、具体词人词作继承中创新等众多问题追溯源流,沿波讨源。而追溯源流的过程,也往往是确定作品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诗与词、词与词之间进行比较式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词中存在一种对名篇佳句进行修改的现象,这些修改既促进了原有作品的传播,也使其自身随之广为流传.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与其传播源多为权威人物以及符合两面之词理论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彩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6-109
任何一种形式的传播都是在社会控制机制下完成的。宋代词话的传播过程也就是对传播内容实施控制的过程。宋代词话传播的控制有些是有形控制,或称为正式控制,如政府、统治者的政策条令、规章制度等宏观的调控与管理;有些是无形控制,即非正式控制,如社会舆论的影响、文化观念的渗透、风俗习惯的浸染等,它们都是宋代词话传播发展的制约性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4.
诗词翻新是古典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翻新,诗词得到更广泛传播,同时其文化内涵得以累积和增值。而诗词翻新在传播过程中易于获得名家效应。并且诗词翻新的一些特性使其既容易为创作者掌握又易于被阅读者接受。这些是诗词翻新促进诗词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邓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53-56
通过对宋代词选、词话著录柳永词情况的考察,可以见出,柳永词在士人文化圈中通过一般词选、词话传播的整体状况较为落寞,但在歌妓、平民文化圈中通过通俗词籍--唱本的传播及口头的传播则异常火爆.这种二水分流、泾渭分明的状况鲜明而生动地表明了宋代柳永词传播过程中雅、俗两种审美趣尚的分野. 相似文献
6.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46-355
《金瓶梅词话》中存在着大量羡余性词语,且用例较为典型,基本体现了古白话系统中词语羡余现象的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我们在阅读、研究和整理古白话作品的时候,若不能清楚地辨识这些羡余性词语,了解其功用,就会造成许多不应有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李彬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1):127-131
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及其新闻传播,不仅需要解放思想,而且需要确立历史与批判两种思想意识,惟其如此,讨论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才有了基本的认识框架和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8.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85-492
《金瓶梅词话》是明清时期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它以细腻生动而又泼辣恣肆的笔法对中国古代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她们的命运进行了大规模的成功描绘,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具有开拓性的。《金瓶梅词话》里妇女的悲惨命运具有代表性,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感受到中国古代男权社会里广大妇女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普遍命运。 相似文献
9.
白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2):85-88
本文通过归纳当代传播信息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非科学化现象,分析了科学研究方法对于传播理论与传播实践的重要性,阐释了怎样运用常见的科学方法进行信息传播,并提出了用科学方法意识引导信息传播工作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王抒凡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Z2)
《蕙风词话》和《人间词话》可谓是清末词话中的双璧,两书相较,《蕙风词话》通常被认为更接近传统词话,但认真分析《蕙风词话》,其中也隐含着具有近现代民主思潮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薛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5):599-604
李东阳具有自觉谨慎的文学传播意识。他注意作品传播的偶然性,更重视必然性及传播接受效果。其文学传播意识是一种既注重个体效应、又关注社会效应的精品意识:力求以精品传世,尽量避免不满意之作外流;若此类作品流入传播领域,便设法补救。但是,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其中有些情形是难以预料、不能预先控制的。 相似文献
12.
张鸿飞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8-83
韩非子作为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其传播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传播体制有着深远的影响。韩非子的传播思想建立在“人性自为论”和“君权中心论”的基本假设之上。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韩非子建构了一个以“法”、“术”、“势”为核心,“法术之士一国君、国君一臣子、官吏一民众”这三个层次自上而下的社会传播体系,体现出高度一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戴宇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我国新闻传播为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逐步确立了市场传播意识。市场传播意识的形成,首先表现为对新闻“商品性”的认识,关注新闻的价值特性;其次认识到信息化社会中,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正在上升;同时更加明确如何适应环境,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李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5-17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成长繁衍与对森林的利用密不可分。对森林的采伐是森林利用的第一步。中国历代有以伐木为主题的诗词,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伐木者的构成、伐木的目的,可以探究作者蕴含于伐木诗词中的情怀以及朦胧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5.
戴伊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06-112
以女性为对象的词话缘起于清代,至民国蔚为风气,成为新兴的词学批评分支。民国女性词话在当下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缺乏总体性考察与认知。作为批评主体的词话作者,其性别从属直接关系到词话的立场、批评方法、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从他者的角度切入民国女性词话,可以看到男性作者在词史文献方面的贡献,但他们并没有进行正统观念下的美学批评,仅以闺秀词视之。女性作者则体现出主体性的张扬,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女性词话呈现出强烈的个人特征,同时开拓了女性词学的格局与视野。殊途同归,双源合流,民国女性词话的繁荣是两性批评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曹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64-167
中国古代的文学传播思想主要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与再次立言、成一家之言、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文章可立身、以幻为真与声律传文等。这些文学传播思想大都是一些与文学传播有关的意见、主张或观点,而不是系统的传播思想体系或理论。同时,上述文学传播思想在中国古代还不仅仅是以理论表述的形式发表,还有一些是通过某些文学创作的倾向或致力方向体现出来。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思想无论是对于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还是对于中国文学传播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光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4):439-444
《金瓶梅词话》中的宗教描写不仅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宗教生活图景,而且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因此,对这些宗教描写进行清理有助于我们深刻体认作者的主观命意,对这种艺术构思进行理论提炼,有助于建立中国自己的叙事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郑西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02-107
人们对王国维“无我之境”的阐释往往脱离《人间词话》这一文本语境,以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观念或是西方理论资源为指引灯甚至为目标,断章取义地进行生发,而忽视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原文表述和总体审美取向。笔者认为解释文本不能完全以解释者的“先见”来代替或歪曲文本语境以及作者本人的思想和生存境域,对《人间词话》还原式解读可以帮助我们切实地理解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说。回到文本本身才是文艺美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9.
崔海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在中国文论中 ,生命意识的显著特点是 :注重从对宇宙万物的观照中体悟生命力 ,品味生命的滋味、妙趣和真谛 ,在天人合一的情境中观审生命之大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力是宇宙人生之美的根本要素 ;艺术自身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宇宙人生的生命力 ;生与死或命运是人生的一大基本困扰和文艺的一个永恒主题 ;很多中国文论家从不同的角度直接或间接地致力于生命忧患的解脱与生命意义的探寻 相似文献
20.
谭新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1):25-31
图书是宋词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宋词的即时传播特别是流传后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别集、选本和词话是传播宋词的主要图书媒介。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也不同。别集传播宋词的数量最多,选本保存宋词精品及作者人数最多,词话则宣传宋词最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