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资本主义总是在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变革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生存和发展的。这种调节既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动力的内在调节功能,也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压力下对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社会分配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这种调节有时通过非对抗性形式,有时则通过对抗性形式加以实现的。尤其是后者,往往成为推动变革与进步的巨大动力。因此,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经济危机的调节作用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动力的必然产物。经济…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美苏两个大国在冷战中对经济体系的不同选择,来探讨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认为不仅存在着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等因素导致的经济危机,同时与苏联没有认识到整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孤立发展有密切关系。而苏联经济上的这种选择是出于意识形态层面地考虑,进而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正面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避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固步自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美苏两个大国在冷战中对经济体系的不同选择,来探讨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认为不仅存在着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等因素导致的经济危机,同时与苏联没有认识到整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孤立发展有密切关系.而苏联经济上的这种选择是出于意识形态层面地考虑,进而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正面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避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固步自封.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原因复杂,教训深刻,其中经济原因和教训尤其发人深省。本文主要就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及其教训作些分析,就教于专家与同行。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建设没搞好。长期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经济危机严重加剧,从而使苏联领导层失去了民心和威信,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下不战自溃,土崩瓦解。苏联经济建设没搞好,很大程度上是自身体制和政策L的错误造成的结果。苏联经济体制的“病灶”是长期形成的,到了20世纪70—80年代日趋明显,并越积越重,相互“感染”,严重损伤了苏联的经…  相似文献   

5.
改革全民所有制经济体制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要进行这项改革,就必须探讨原有的全民所有制形式和经营形式的哪些环节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要探讨全民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涉及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高速度、低效益的苏联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发展模式 ,苏联对此采取了加速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管理机制等措施进行“集约化”改革 ,但体制的僵化、战略的失误、目标的错位等原因使这一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前功尽弃。苏联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必须不断改革经济体制、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切实提高科技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自治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继南斯拉夫运用自治理论对其政治和经济体制作了全面深刻的改革以后,今日苏联是把自治理论作为改革和完善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苏南在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化的实践中都强调社会主义自治原则,这是苏南两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一个有趣的趋同现象.研究和认识苏南两国的自治理论,无论对于了解苏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还是对于深化我国的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琢在《财经科学》1989年第5期撰文论述了对中苏两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评价。1、中国与苏联一样,改革是大趋势,如果不走改革的路,就无法摆脱经济上的徘徊停滞状态。改革的目标模式,两国最终都会走改产品经济体制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略,尽管各有自己的特色。2、两国都把取得改革的领导权放在首位,但两国情况不同做法也不相同。中国通过路线斗争取得了改革的领导权,以经济改革带动政治改革,好处是首先集中精力解决经济问题,让群众很快得到经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其实质和根源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逻辑,根源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严重过剩、资本的逐利本性引起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造成投机过度从而失控、爆发危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演绎出各种新老危机,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危机终究会发展到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调节和缓解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十四章"经济危机",是关于垄断前资本主义的最后一章.从前面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必然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而危机又促使资本主义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化.我们将会进一步理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必然灭亡的规律.下面我们谈谈学习"经济危机"这一章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危机它产生的基础和必然性在哪里首先要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被局限在极狭小的范围内.资  相似文献   

11.
中亚五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国家独立已近十年。此间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经历了复杂的进程 ,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本文仅就中亚国家正在形成的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谈点看法。一、影响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中亚国家独立前已经开始考虑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独立后继续这项工作。中亚国家经济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改革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是 :1 .历史因素。苏联时期 ,中亚国家的经济完全是在联盟中央确定的计划框架内运行。 6 0年代中期柯西金改革时期 ,中亚国家曾从经济改革中获益。这次改革前与改革过程中的争论 ,…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市场疲软的直接原因是国家的治理整顿措施不当。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缺乏历史眼光和辩证观点的。也许,没有治理整顿,市场疲软不会发生得如此之快。但是,就象一个人病积体内,迟早它会显形于外的。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本身还不是十分健全,许多改革措施也都处在尝试阶段;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许多弊病和障碍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清除。这些弊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他们基于市场经济的经济现象,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后果。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都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消灭则意味着经济危机的消失。斯大林就曾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根源和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这个基本矛盾的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亚诺什·科尔奈是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倡导者之一,以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而获国际赞誉。科尔奈是世界上较早认识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苏联模式的僵化、低效率等诸多弊端的学者,他提出的关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和改革的思想观点,在今天看来,似乎已不觉得很新鲜,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则是非常可贵的。研究科尔奈及其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科尔奈首次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悖论性质展开论述,并对改革中一些困扰人们思想的理论问题作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苏联、俄罗斯经济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评价陆南泉一、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背景从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开始到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下台,前苏联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但都未取得成功,这集中表现在:通过改革没有建立起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陷入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正在猛烈地冲击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  相似文献   

17.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最高领导人的更选,几经曲折,蹒跚至今,仍在继续。种种迹象表明:从安德罗波夫执政的十五个月,经契尔年科到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正在酝酿和积极准备进行一轮新的经济改革。这一时期很可能作为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基于国内外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总结国内外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外学者从西方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和预测,国内学者则对诸如计划经济体制何以建立及其利弊得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以及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合理性和缺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缺乏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直接对比研究、没有把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放在东西方经济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缺乏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综合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正在世界蔓延的危机是一种特殊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引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因素,而不是实体经济因素.具体来说,政府疏于管理的金融衍生品泛滥形成了超长的金融链条;美国实体经济危机的设备投资调整因素尚未成熟;生产与市场的国际间均衡减轻了美国实体经济承受的压力.因此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之后才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一、准确把握中国经济改革的独特任务中国第一次革命给今天改革最深刻的启示是,我们能够取得第一次革命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准确地把握了反帝、反封建这两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因此,对经济改革的成败来讲,问题首先就归结为我们是否能够深刻揭示传统经济体制在我国实践中的基本矛盾,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任务。经济改革的任务是初级阶段总任务的一个主要部分,但它毕竟不等于初级阶段的总任务。中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已经有了近40年的历史。如果在这之前,社会主义在中国还只有一种理论和构想,那么到今天,它已不仅仅是理想,而是事实。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历史最伟大的成就正是:共产主义在中国成了实践。新中国的诞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