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剧布景是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一个典型特征,其诗歌中的许多戏剧布景是由人造意象搭建的。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人造意象主要有楼梯、房舍、灯、(炉)火、墙等。这些人造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戏剧布景,使诗作具有戏剧效果,也构成了诗歌的有机结构,规定着诗的情景和发展方向,使其诗歌具有极强的戏剧特征。  相似文献   

2.
诗的韵律可以分为节奏体系和音质体系。诗的形式运用的是语言当中的特性而不是抽象的声音。汉语诗歌节奏有两种成分——基本成分和附属成分。在汉语诗歌中,对偶是以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形成特殊的节奏,并通过这种特殊节奏来加强语音节奏,所以对偶在诗中具有比普通句式更强烈的节奏感,具有形成并增强节奏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纵观北宋后期到清初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诗歌之内在关系 ,三者经历了三个互动阶段 :1 宋元时期戏剧“小说”化 ,改变了自身的内容、性质、体制而真正成熟。 2 明代长篇小说“戏剧”化 ,小说由叙事为主变为写人为主 ,由记事为主变为记言为主 ;又吸纳了戏曲宾白的经验 ,使用方言。 3 明末清初 ,小说戏剧“诗”化 ,《红楼梦》用诗歌创造意境 ,结构小说 ,塑造人物。小说戏剧诗歌互动 ,使三者完美融合 :小说有诗之意境、节奏、韵律和戏剧般人物 ;戏剧有了曲折情节和诗的意境 ,诗歌可以结构小说、塑造人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容量的扩展是一个难题。诗歌体制成熟之后,语言也趋于凝固。明代复古诗学极力维护诗歌语言的雅正,排斥更新;性灵文学思潮冲击复古,语言观是关键。其代表人物袁宏道的诗歌语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追随复古理论,努力掌握经典唐诗模式。第二阶段意欲颠覆复古理念,打破诗歌语言限制,有混同诗与非诗语言的极端倾向。第三阶段尝试诗歌语言自由,寻求自然而强烈的艺术效果。为此他重新体认诗学传统,进行各种试验,以求极尽变化的可能、超越难度的极限、任意驱遣语言。袁宏道使诗歌语言由封闭转向开放的努力,在中国诗学史上应引起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翻译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把一种语言的诗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诗,在不影响内容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使译文具有一定的诗歌格律,即"以诗译诗",体现诗歌的节奏和音韵.  相似文献   

6.
英语诗歌浩如烟海。在这一文学宝库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颗璀璨的明珠——英语象形诗。该诗外表结构独特,其主要特点是以语言为材料,充分利用空间进行有意义的版面布局,以图示诗,形成视觉上的造型美和绘画性,使抽象的诗意具体化。是“感觉艺术”与“思想艺术”相互融合的尝试与结果。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符号。它首先通过语词的"裂变"带来一个诗意的审美空间,再指引读者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更多层面更蕴藉丰富的超语言之美。然而,语言始终是走进诗歌的唯一途径。本文以诗歌语言为基点,从诗写作和诗阅读两个方面,展开对诗歌语言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是20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她的诗具体可感,生动,语言质朴,词义清晰有重量,所有这一切都集中而有机地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她诗中的一景一物都被赋予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挖掘了蕴藏在诗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可以使人们更深切地体会诗人对爱情题材与众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押韵是诗歌特有的艺术手法。押韵可以使诗构成声音的回环,便于激发读者的前后联想,易于沟通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加强诗结构的完整感和整体感;押韵可以增强诗歌语言的流畅、和谐、悦耳,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最起码的因素”(郭小川语)。所以,沈德潜说诗  相似文献   

10.
诗歌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类型,其文体规范的根本特征是语言。据此勾画出的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应该是:由抒情到讲述,即由歌唱式到说话式。回顾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诗歌文体的演进始终围绕着一个目的,这就是保持和增强诗的抒情性,从中国古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概莫如是。本世纪最后十年,诗的语言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抒情性明显减弱,叙述性话语开始加强,但是,当诗歌由抒情消解为平面的讲述时,诗歌还存在吗?  相似文献   

11.
三、《苦闷的象征》对《野草》的影响——影响关系的具体表现首先让我们看看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这是通篇的宗旨.开头是这样写的: “①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②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③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④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⑤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⑥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⑦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⑧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这一段共八句,有三种对偶形式: (一)直接对偶型①和②;(二)跳跃对偶型③和⑥,④和⑦,⑤和⑧;(三)结构对偶型③④⑤结构,⑥⑦⑧结构. 实际上,(三)型同(二)型啮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牢固的结构.不仅在诗的格式上,在内容上也是成对偶的.  相似文献   

12.
诗歌语言的价值,可以通过语言自身的效应进行检验。任何语言都有一定的效应,只要它是在进行表达。当人们听懂这句或这段话时,它就产生了语言效应。与普通的日常语言不一样,诗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诗人惜墨为金,他们运用语言,总是要制造出某种特殊的效果,让读者如醉如痴地沉缅于诗的境界中,享受着诗美,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美学效应。诗歌语言是否能激起美学效应及其程度的高低,是衡量诗歌语言运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新批评派立足诗歌文本语言结构,推行"细读"式文本解读,认为诗歌结构应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复杂性和统一性。张力论是体现复杂性和统一性的文本构成理念,比喻、悖论、反讽等都可以将诗歌中异质、矛盾、辩证的因素协调统一到诗歌的整体中,构成充满张力的有机整体结构。尽管新批评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大加贬抑,但用新批评的诗歌理论来解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可以反拨新批评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批判立场,挖掘出浪漫主义诗歌的张力性有机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向宛如庶出的报告文学从叙事散文中脱颖而出,以新的笔墨、新的姿态,和着新旧交替、转机纷呈的时代脉搏,跃上了当代文学的浪峰。它正以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向小说、戏剧、诗歌挑战,并赢得了为数众多的读者。在这支异军突起、活力充沛的报告文学作者群里,由诗歌、散文创作而转入专志于报告文学创作的徐迟,则是开风气之先的勇敢的探索者。他不但开拓了报告文学新的领域,以诗的语言、诗的情调、诗的想象写报告文学,而且还给报告文学熔铸进美学因素,使他笔下的人物和生活充溢着时代的美感,表现了他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论文论述了孟浩然诗歌的词汇、造句、修辞和语言的艺术特色与创造。认为孟浩然诗的语言风格是平淡而新奇,大巧若拙,善于运用词性的搭配和句式变化,使诗的语言随思想情感的跌宕起伏而出现舒缓紧凑平和激烈的变化。孟浩然诗的语言是以自己时代的诗的语言为基础,吸收唐代的口语和唐以前的优美语言为特色,抒情语言中带有鲜明的叙述性,将平淡型的语言与豪放型和婉约型等多种类型的语言相结合,达到了自然高妙的境界。孟浩然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是盛唐前期诗人,对唐诗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1、0、在讲诗的语法以前,先要说说诗歌语言的性质以及诗的体式与诗歌语言发展的关系。 1、1、诗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它是最凝炼、最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诗的语言必须建立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或游离于这个基础。它必须能为本民族成员所理解、接受,能够表达他们的心理和感情。诗的语言是一般文学语言的提纯。诗的语法既要服从于民族语言共同的语法结构规律,同时,由于它在表意上和格律  相似文献   

17.
视觉诗艺术符号的三度根据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符号学的基本观点 ,对视觉诗艺术符号的生成机制、结构机制和审美属性等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视觉诗艺术符号的三度根据性。具有三度根据性的艺术符号是由规约化语言的客体加上非规约化语言 (二度根据性语言 )的第二客体构成。这种构成就是以具有绘画感的视觉诗的艺术符号为能指 ,其所指是新的客体。对视觉诗艺术符号进行三度根据性分析的观点能使解码者更好的把握视觉诗的语言机制和形态特征 ,了解诗歌语言的意义内涵 ,欣赏其独特的绘画美和建筑美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产生如同生物的诞生,经历了由无序到有序、无机至有机的演变;语言的演化和发展也与生物的进化相同,经音变、自然选择、隔离等机制,发展成既有门、纲、目、属,又有生态位,庞大复杂的语言生物网络。语言产生和演化的生物学比较分析进一步证实语言是一个活生生的物体。  相似文献   

19.
张孝评先生所著《中国当代诗学论》(西北大学出版社)是一本厚重的著作,它选题合理,选材精到,论述精析,富有创见,特别是它对于诗歌本质与诗的其他要素如意象、语言等的独到把握,让我大开眼界。我很高兴能向诗歌爱好者和广大读者推荐这本诗学专著。诗的美学本质与构...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语言是自成体系的,自有其独特的语言逻辑与结构意义。杜甫的律诗,其语言本身便是一个自足的本体,可以通过遵循诗歌语言规律的阅读使诗歌的结构意义达到自明的显现。对杜甫为代表的格律体古典诗歌来说,其与日常语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非惯常性的规整、非逻辑意义的整齐与和谐,由此可领略到独特的伟大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