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可以划分为汇集机制、分析机制、报送机制、反馈机制、工作保障和激励机制。在运用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时,应注意服务对象、操作主体、基本环节和方法的科学性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同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情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网络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引导机制和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减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网络舆情研究是舆情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研究方法还不尽完善。内容分析法是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网络内容分析法为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工作提供了方法支持。建立一个合理的工作框架对规范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具有人机对话模式、自我学习的算法机制和不断改进的算力等特点,在赋能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主要是主体障碍:技术观念“失准”,导致治理意识淡薄;信息桎梏:共享数据“失效”,造成治理格局削弱;行为破碎:决策程序“失序”,致使治理效果不佳;约束缺失:问责制度“失席”,诱发治理行为乏力。需要从理念、机制、制度和技术等方面着手,坚持整体智治:革新单向度网络舆情治理理念,转变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协调整合:完善网络化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增强网络舆情治理能力;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化网络舆情治理制度,强化网络舆情治理监管;技术赋能:发展技术化网络舆情治理手段,提高网络舆情治理效率;使人工智能技术这一新的“变量”成为实现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善治的最大“增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网络舆情也迅猛发展,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负面舆情也日益增多。如果对这些负面舆情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管理与引导,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危机,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增加政府管理难度。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与政府、网络媒体及网民3方均有关:首先,是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机制不健全有关;其次,是与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快捷性和难控性有关;再次,是与网民参与的主动性、网民舆情的主观性、网民素质的差异性有关。要有效遏制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首先,政府要加强沟通交流,保障民众话语权;完善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建立舆情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危机舆情;加强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其次,网络媒体应增强危机预警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协调监督作用。最后,网民应将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新闻传播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2004年舆情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舆情研究是新兴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标志着党在提升执政能力的过程中,对舆情研究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目前,对国内的舆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研究成果属于应用性研究范畴,而对舆情理论的研究尚显不足。对2004年我国舆情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多视角的舆情现实问题研究进行了讨论,勾画出当前舆情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是当下高校管理的常态工作,若处理不当将损害高校的整体形象,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危机传播理论为视角,探析高校网络舆情演化机制及危机管理机制。高校网络舆情是一个危机信息驱动的过程,主要分为危机爆发前、危机爆发中和危机爆发后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危机信息的传播特征,我们可建立并逐渐完善高校危机声誉的管理机制,以在需要时可随时启动危机应对响应机制,建立良好的危机形象修复体系。  相似文献   

8.
简论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进入微博时代的今天,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率最高的群体,是网络舆情形成与传播的“生力军”。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加强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建设已成为事关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重大任务。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焦点热点多,传播快、难监控,应该本着宜快不宜迟、宜疏不宜堵和依法打击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的组织保障、舆情预警和舆情危机干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网络舆情的科学预防与有效应对是当前政府治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突发性网络舆情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和传播的快速性、爆发初期信息掌控的高度缺失性、舆情蔓延的严重破坏性、舆情应对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等基本特征。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性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存在治理观念落后、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常态化监管缺位、法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分别从治理模式、应急处置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方面提出协同完善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舆情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对政府社会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当前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治理观念滞后,管理方法不科学;信息公开不及时;法治理念失范,法律条文规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更新治理观念,树立科学的网络舆情管理方法;及时公开信息,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法治建设,净化"网络环境"是不断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开放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高校突发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舆论引导在维稳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剖析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内涵的基础上,探索舆论导向作用发挥规律,讨论了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不足并进行失利原因分析,同时从四方面提出构建高校舆论引导作用发挥机制:一是科学把握信息发布原则,确保舆论引导途径通畅;二是快速掌控突发事件的消息传播,杜绝谣言滋生;三是突出主流意识,牢固掌握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彰显舆论引导的教育作用。对提升高校危机应对与处理能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舆情研究与民意研究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情研究与民意研究的主要差别有三点,即前者在研究“社情民意”时,其研究对象更为宽泛;前者在研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时,着重研究民众的社会政治心理活动,着眼于调查和分析普通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各种具体问题,显得更加专门化;前者与舆情信息工作直接和密切结合,形成了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撑。文章强调指出,舆情研究的许多新发展有其客观的社会背景,它丰富和壮大了对民众意愿尤其是民众政治意愿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与民意研究形成了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之势。  相似文献   

13.
舆论是民众社会心理的一种集中体现,它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公共事务为导向。每一个舆论都可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自由,拓宽了沟通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手机能够促使信息快速传播的舆论的有效形成,但是也会引起社会恐慌。通过全面了解手机舆论的特性及其形成过程,在与传统媒体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手机舆论监控与引导的方式,为打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手机舆论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如何构建政务微博的舆情应对机制,是提高政府引导突发事件舆情的关键,文章从信息平台搭建、信息联动、舆情预警、舆情风险防范、信息发布、政民互动等层面,对政务微博的舆情应对机制展开制度探讨,并对政务微博舆情应对机制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积极舆论指的是能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合情合理的对策建议或持续的动力,从而有利于某些社会问题或事件朝着有益方向发展的健康舆论,与之相对的是消极舆论。舆论环境由舆论组成。如果一个社会的舆论以积极舆论为主,不同领域的积极舆论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积极舆论环境。积极舆论环境建设有利于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利于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的一些消极舆论给当前中国的积极舆论环境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避免消极舆论的产生和影响,依法治舆,做好舆论治理和导向工作,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积极舆论环境的新格局,最终让积极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构建良好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没有终结。在宽松的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的冲突依然存在。跨境交流的网络信息、宣泄情绪的网络舆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思潮正行使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优势。为此,应运用新的知识、技术、文化条件,以科学的信息预警维护网络主权,以有效的舆论疏导赢得网络认同,以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拓展网络阵地,以文化力、传播力和感染力的提升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渗透功能。从而建构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机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发挥高校校报的舆论宣传作用和高校校报的特性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发挥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报应树立阵地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时事形势进行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将意见性与事实性信息结合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高校校报作为传媒的不可替代性等特性决定高校校报必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坚持正确有效的舆论导向,必须处红好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如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保持舆论常态与及时进行热点引导的辩证统一等。要发挥好舆论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心理导向和行为导向的作用,并充分运用舆论调控的社会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行政问责是一种新型政治监督形式,网络舆情对于问责方向的指引、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网络舆情不仅是民意的晴雨表,透过舆情可以了解事情的真相、民众的情绪和需求,为政府工作的改进指明方向,还能够促成网络问责机制的形成。在舆情压力的迫使下,政府介入事件的处理,使问责得以生效。网络舆情现象警示政府需要准确定位其职能和角色,改变工作作风和执政思维,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和速度,加快网络行政问责机制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