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科学技术是经济振兴的原动力科学是以知识的形式被生产出来的生产力,科学是人们认识、把握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技术则是人类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和能力.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成为直接生产力.”目前,世界科学技术面临着多方面的突破,新技术革命(也有人称“第四次产业革命”)提出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对策的重点应放在哪里?这次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是机械技术向智能技术转化,资本密集型的经济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经济结构发展,现代社会向信息、知识集约型的社会过渡,产品趋向智能化。因此,在缤彩纷繁的物质产品和技术的表象背后,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一场智力与人才的挑战。今后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的成功取决于人的创新思维。西方社会从“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条转变为信奉“思想就是金  相似文献   

3.
“心学”是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必修课,它关注的是人主观世界的精神改造问题。从“心学”角度透视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自我革命涉及“使命型政党”的理解,社会革命涉及“使命型政党”的追求,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通过“使命型政党”的塑造过程实现有机统一。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彰显共产党人的价值选择,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标示共产党人的价值定位,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展现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共同构成了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逻辑。“心学”为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注入强大的实践动能,要立足“公心”深化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价值蕴涵,要立足“诚心”构筑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智慧,要立足“戒心”提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战略思想,并且做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述,把“三个为什么”拓展为“四个为什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取得引领社会革命伟大成就,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科学社会主义经过由外到内的落地生根和由内到外的开花结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鉴。“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品质和功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人”,中国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革命创造了历史伟绩。  相似文献   

5.
现在,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对社会制度和技术基础不同的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我国经济要实施战略转移,其依托是科学技术,深化改革的基本指向,其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已成为我国体制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纽结点与支撑点。认识科学技术的自然与社会特性,把握其发展趋势,对我们眼下制订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政策,从而真正推动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题: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吗?钱学森同志1990年4月11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而且在我国目前,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关键性.”社会科学技术之所以也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第一,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人类的生产可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与此相适应,人类的社会生产力亦可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初稿中,明确提出了“精神生产”和“精神生产力”的概念,并用以补充“物质生产”和“物质生产力”概念的不足.《资本论》中的“精神生产力”概念,主要是指人类以知识或智力形式表现出来的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人的智力、知识作为精神生产力,不仅是指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其他一切智力因素在内.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是各门科学之间的相互结合与渗透的趋势,即所调整体化的趋势正在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已开始正如马克思所预见的那样,成为“一门  相似文献   

7.
吴涛 《兰州学刊》2006,46(12):52-54
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而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一些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质变。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透视当今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及其主要特征,明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意义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作用,这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变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会,正在牵动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使国际经济——技术——人才的竞争变得空前迫切而现实。我国提出的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作为经济走向新阶段的主要支柱的战略思想,使我们必须以清醒的全球意识重新审视和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由各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因素决定的“发展和提高”(发展事业、提高质量)两大主题。两大主题的解决,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在认  相似文献   

9.
任何新的技术和机器的诞生,都离不开人的智力的开发和运用,都是物化了的智力。在现阶段,这种物化了的智力,就是科学技术人员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人们应用这些科研成果生产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等“知识形态”的产品,就是科学技术产品。科学技术产品可  相似文献   

10.
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传输能力的加速,技术转移周期的缩短再缩短,犹如奔腾的江河,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个急剧,变化的新情况,没有敏锐的思想,果断高速的行动,就意味着愚昧和落后。在公元二世纪,中国发明了造纸术,直到十二世纪才传到了欧洲,时隔一千多年。而到了1825年英国的铁路开始运行时,这项技术到1884年就转移到了中国,时间已缩短到59年。划时代的伟大发明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以来,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科学技术的转移时间下降到十年以下,而激光技术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充分反映世界科学技术正在以历史上从未有的惊人速度在飞跃,最新科技成果正在不断转化为新的社会生产力,知识、信息高度集中,以智力为基础的劳动,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出现重大的突破。这是一个潮流,一个即将到来的潮流。对这个潮流尽管提法、名称众说纷纭,我们姑且称之为世界新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1.
<正> 战后年代展开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代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革命深刻地改造着现代生产,促进了它在改善工艺和自动化基础上的发展,也促进了新部门和新产品的出现。因此,客观上导致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增长,引起社会生活的某些变化。一些西方学者就此纷纷撰文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其根源不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基本矛盾,而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所形成的。在《第三次浪潮》、《大趋势》、《信息社会》等一类著作中,贯穿着一个基本观点,即依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就可以不通过社会革命来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进而达到一个“理想世界”。本文不拟对此作全面评述,仅就新技术革命与经济危机、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理想世界”以及我们的对策等四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助于对西方新技术革命舆论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难题”即中国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几千年 ,近代科学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的问题。从 1 7、 1 8世纪中国社会与科学价值观关系来诠释“李约瑟难题”十分重要。我们看到“西学派”的价值观是积极地从科学自身出发 ,学习“泰西之学” ,而“会通派”则从“西学中源”来对待“西学”。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世界蓬勃兴起。在这个浪潮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在竞争中求生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制定了发展尖端科学技术的长期战略,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性特区也纷纷制定新技术革命的对策,走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新科学技术的道路,以跟上世界新科技步伐,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也必然给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深圳经济特区应采取什么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并导致现代社会发生了某些变化。西方有人把现代社会称之为“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科技社会”,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继农业和工业之后掀起了“第三次浪潮”。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技术革命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这场革命的到来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与此相联系的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所说,“今天,在我们为第三次浪潮文明建设新的信息领域时,我们为无生命的环境输入的不是生命,而是智慧。导致这一进化发展的关键当然要推计算机。”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制定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本文在扬弃逻辑实证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各种社会决定论的流行方法论的基础上 ,采用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框架 ,重新思考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在本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政策含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本质上是创新的体制化 ,它的运行机制是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扩散和社会传播的互动流程 ,它的结构是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企业等为创新而合作的“科学共同体” ,它的动力是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社会驱动的合力系统  相似文献   

16.
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东 《江汉论坛》2006,12(7):12-16
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潮,显示了变革生产和变革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科学技术革命的新特点。新科技革命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了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西方学者提出“技术统治”论、“未来主义”、“权力转移”论等各式各样的观点,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寻找资本主义克服危机、获得永生的出路。从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上看,新科技革命不仅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社会准备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上关于新的工业革命的情况众说纷云,诸如“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三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等等。虽然说法不一,动机各异,但其基本根据却是共同的,即这场新的技术革命是从信息工业,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包括新型材料、新的能源、工业机器人以及激光、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海洋开发、宇航工业等新兴科学技术为标志的。这些最新技术的应用将对整个产业结构、传统工业、未来生活方式以及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新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现在已经突破的新技术和将要突破的新技术,广泛运用到工业生产领域后,将促使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这个新的动向,对于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我国、我省人民来说,确实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新技术革命面前,世界各国包括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某些传统工业甚至所谓历史上的支柱产业日益衰落,而新兴产业却在高速度发展。从经济发展阶段和我国现实情况看,我们的传统工业尚处于发展时期。在今后若干年内,传统工业仍将是我省工业的主体,也是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宏伟目标的主力。与此同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整个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不可能脱离人类整个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而发展和进步。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令人注目的新变化,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全局性的有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第三条道路”和民主化浪潮。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增加了助推外力,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网络化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第三条道路”和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在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直接借鉴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及问题的提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蒸汽革命”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力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一革命首先从美国开始,接着在英、法、西德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展开,并进一步席卷世界各国。它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彼此斗争的必然产物。首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和二十世纪初以来科学的重大突破分不开的。1905年和1915年,爱因斯坦先后创立了狭义相  相似文献   

20.
人们称目前世界上发生的新技术革命为信息革命,并断言未来将进入所谓信息社会。为了认清这场新技术革命的特点,迎接挑战,有必要对信息革命和信息社会作一番探讨。 一、信息和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